|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欽定河源紀略 | 作者 | 紀昀 等 |
| 定價 | 1200.00元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ISBN | 9787101118629 | 齣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數 | 頁碼 | 1000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內容簡介 | |
《欽定河源紀略》三十六捲,是清代學者紀昀等奉乾隆勑命編纂的一部水利“官書”。該書緊扣“河源”主題,收集自漢迄清有關黃河源頭的論述,首冠以圖,次列以錶,有《質實》《證古》《辨訛》《紀事》《雜錄》等捲篇,該水道之脈絡,核水道之源流,參訂舊籍之與履勘相符者,糾駁舊說之紕漏乖繆者,臚載曆代典故軼聞,雜錄源區風土文物。資料搜采全備、編排得法,不僅反映瞭時人對河源問題的認識水平,而且有匯編河源資料上的價值,是研究黃河源區水文、地理、風物等課題的重要資料。今取清武英殿刻本全文影印,版框尺寸一仍其舊,供研究者使用。 |
| 作者簡介 | |
| 紀昀(1724-1805),字曉嵐,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傢、學者。曆官左都禦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緻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
| 目錄 | |
| 首捲 |
| 編輯推薦 | |
| “黃河之水天上來”,但黃河的真源在哪兒,探測條件所限,古代中國人並不是十分清楚,長久以來,聚訟紛紜。清乾隆四十七年,侍禦阿彌達奉命前往西寜祭告河神,並追溯河源,是清朝官方探測黃河正源的又一次努力。本書即是乾隆采信阿彌達以阿勒坦郭勒為黃河正源之說,命學者紀昀等撰寫的一部有關河源問題的水利“官書”。資料豐富,體例得法,總結瞭傳統時代人們對於河源問題的認識。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史料的詳實程度,絕對是同類著作中的佼佼者。我尤其關注其中對於地方風俗和官製變遷的記述,作者的觀察角度非常獨特且細緻入微,很多在其他宏大敘事中被忽略的角落,在這裏都被清晰地勾勒瞭齣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藉助地圖和一些相關的清代檔案資料進行交叉比對,這不僅沒有讓我感到枯燥,反而激發瞭我更深層次的研究興趣。可以看齣,編纂者在搜集和考證方麵投入瞭巨大的心血,每一個細節都力求精準,體現瞭極高的學術嚴謹性。對於任何一位對地域史或清代地方治理有興趣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這幾乎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其提供的第一手資料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可靠感”。在如今這個信息真僞難辨的時代,一本由權威機構齣版、且經過精心校注的古籍顯得尤為珍貴。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特定地區的記錄,它本身就是一段嚴肅的學術傳承的體現。從字體的規範到注釋的詳略,都透露著對曆史的敬畏之心。我可以放心地將書中的內容作為研究的基礎,而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去自行辨彆訛誤或缺失。這種信任感,是建立在長期的學術聲譽之上的,也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閱讀層麵,成為一種具有權威性的知識備份。購買它,就像是為自己的書架添置瞭一件經過時間檢驗的傳傢寶。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品鑒,這本書的敘事筆法也頗有獨到之處。它並非是那種乾巴巴的官樣文章,在記錄史實的同時,巧妙地穿插瞭一些民間傳說和地方軼事,使得整體閱讀體驗更加生動立體。行文流暢,用詞考究,既有文人雅士的沉穩,又不失對世俗百態的深刻洞察。有時候讀到一些描繪當地風土人情的段落,我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氣味,看到市井間的熙熙攘攘。這種“寫活”曆史的功力,恰恰是許多純粹的史料匯編所欠缺的。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冰冷的文字重新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評分對於我這種斷斷續續閱讀的人來說,目錄結構的清晰度至關重要。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非常強,章節劃分層次分明,無論是想查找特定事件的記載,還是想係統梳理某一方麵的脈絡,都非常方便快捷。而且,配有的索引和人名地名對照錶做得極其詳盡,極大地提高瞭檢索效率。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一個好的導覽係統簡直是救星。我試著查找瞭幾個特定的曆史人物的活動軌跡,都能迅速定位到相關記述,這對於梳理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時間綫索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份細緻的編校工作,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體驗的尊重,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晦澀的古籍,變得觸手可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中帶著一絲莊重的氣質,讓人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摸上去細膩而不失韌性,翻頁時發齣的那種輕微的沙沙聲,仿佛能將人瞬間拉迴到那個遙遠的時代。尤其是封麵上的字體選擇和排版,既保留瞭傳統韻味,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對於我這樣的老讀者來說,實體書的閱讀體驗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一種與曆史對話的儀式感。我特彆欣賞他們對於版心和行距的精妙安排,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這在很多當代齣版物中是很難得的。這樣的用心,讓每一次翻閱都變成一種享受,也讓人更加期待內容本身能夠帶來怎樣的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