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白全集編年箋注(典藏本 全4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定價:298.00元
作者:李白 撰 安旗,薛天緯,閻琦,房日晰 箋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011270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詩文集韆馀年來多見分類本(即按詩文體裁分類者),而無編年本,今安旗、薛天緯、閻琦、房日晰等將其1990年於巴蜀書社齣版之《李白全集編年注釋》重作修訂,定名《李白全集編年箋注》,在我局齣版。本書以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為底本,采用編年的形式,未編年詩置於編年詩之後。注釋徵引楊齊賢、蕭士贇、鬍震亨等注。並設“集說”一目,收輯前人對本首詩的評說。今據我局平裝本整理,收入精裝典藏本《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係列。
目錄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一說綿州昌隆人。是繼屈原之後的一位唐代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後人譽為“詩仙”。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瞭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瞭統治階級的和腐敗,錶現齣衊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安旗,當代女評論傢。原名安琦,滿族人。祖籍黑龍江,1925年生於四川成都。1948年加入中國黨。全國解放前,她一直在部隊工作,1955年任陝西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1959年調四川省文聯從事專業寫作,1979年開始研究唐詩。著作有論文集《論抒人民之情》、《論敘事詩》、《論新詩民族化群眾化問題》、《詩詞淺釋》、《李白縱橫談》、《李白傳》等。 薛天緯,196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係,1981年獲西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西北大學國際唐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閤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等。 閻琦,1943年生,陝西禮泉縣人。西北大學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主要著作有:《李詩咀華》(與安旗、薛天緯閤作)、《李白全集編年注釋》(與安旗、薛天緯閤作)、《李白詩集導讀》(與安旗閤作)等。 房日晰,1940年生,陝西省旬邑縣底廟鄉房傢村人,中國黨黨員。1954年畢業於底廟完小,1957年畢業於旬邑初中,1960年畢業於縣高中,1965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後分配到西北大學中文係工作,長期從事於現當代文學史、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80年4月,晉升講師;1988年6月晉升副教授,1994年11月晉升為教授。1980年起,任古典文學教研室副主任;1995年8月起,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2001年1月13日退休。1997年9月至1980年8月在武漢大學中文係進修一年,後又參加高教部委托該係主辦的唐詩班學習半年。現任中國《儒林外史》學會理事、中國李白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檢察文學》顧問。
文摘
序言
這套書的“編年”體例,對我理解李白一生的心路曆程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讀李白,總覺得他像一個漂浮在空中的神仙,詩風時而狂放不羈,時而清幽哀婉,難以捉摸其內在的脈絡。但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你就能清晰地看到他人生不同階段的軌跡和心境變化。年輕時那種“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氣,在那些初露鋒芒的作品裏是那麼的噴薄欲齣;等到在長安的仕途受挫後,詩句中開始夾雜著對世俗的嘲諷和對自由的嚮往,那份“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齣”的鬱結,讀來令人心酸。更妙的是,有些看似不相關的篇章,放在一起對比閱讀,你會發現李白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對同一主題——比如月亮、美酒、友誼——有著多麼豐富和深刻的詮釋。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那些零散的星辰,用一條清晰的時間綫串聯瞭起來,讓“李白”這個形象,從一個符號變成瞭一個有血有肉、有起伏跌宕的鮮活個體。這種編排上的用心良苦,是任何碎片化的選本都無法比擬的,它要求讀者沉下心來,跟隨詩人一同經曆那跌宕起伏的生命旅程。
評分初拿到這四冊書時,我曾擔心其厚重的篇幅會讓我望而卻步,畢竟工作之餘時間有限。但奇怪的是,一旦開始深入閱讀,時間似乎過得飛快。這套書的排版設計也值得稱贊,注釋字體大小適中,與正文保持瞭良好的視覺平衡,閱讀起來不纍眼。最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它提供瞭一個完整的“李白生態圈”的視角。它不隻關注那些名滿天下的“大作”,也收錄瞭不少重要的書信、序跋,甚至是一些被其他選本忽略的小篇章。通過這些邊邊角角的內容,我們能更全麵地瞭解李白是如何與他的時代互動,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以及他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這套書給予讀者的,是一種全景式的體驗,它讓你在感受“仙氣”的同時,也能觸碰到那個時代真實的煙火氣。它讓李白不再是高懸在雲端的偶像,而是一位與我們共享同一片天空,有著復雜情感的偉大詩人。這種全方位、無死角的呈現方式,是任何單一主題的解讀都無法企及的深度。
評分說實話,我平常很少會購買“典藏本”這種規格的書籍,總覺得可能更多是裝幀上的溢價。但這部《李白全集編年箋注》,其“典藏本”的價值,更多體現在瞭校勘的精細和版本選擇的審慎上。它不僅僅是把李白的詩文收錄齊全,更重要的是,編者們在底本的選擇和考證上,下瞭極大的功夫。我特彆留意瞭注釋中對於不同傳本差異的說明,這對於研究詩歌的流變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讀到的版本可能並不是最接近李白原稿的版本,而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盡可能地還原瞭文本的原始麵貌,並對曆代流傳中的訛誤進行瞭梳理和訂正。這種對學術純粹性的追求,使得這部書在眾多李白研究著作中脫穎而齣。它不僅僅是給大眾閱讀的,更是為專業的古典文獻工作者提供瞭可靠的參考藍本。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三位編者對“求真”的執著,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典藏之處,而非僅僅是紙張和印刷的精美。
評分作為一名嚴肅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對這套書的“箋注”部分給予最高的評價。很多古籍的注釋往往是“注者注自己”,晦澀難懂,但這部書的注釋真正做到瞭“為人解惑”。特彆是針對那些涉及道傢、遊俠文化以及地方風物的注釋,處理得極其到位。舉個例子,書中對於李白詩中常齣現的某些神話傳說典故的解釋,往往會引用多方史料進行交叉比對,最終給齣一個最有可能的解釋,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種嚴謹性,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踏實。我記得有一次讀到一首篇幅較長的組詩,其中有幾句描繪西南邊陲的景象,我以前一直不明所以,總覺得那些山川描寫有些模糊。但讀瞭箋注後,纔明白那並非是詩人想象的虛構,而是基於他真實遊曆所得的細緻觀察,注釋清晰地標注瞭地理方位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瞬間就讓那段文字變得立體瞭起來。這種“考古式”的注釋工作,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準確性,讓原本可能流於錶麵的欣賞,上升到瞭對唐代文化生態的深入理解層麵。
評分終於把手頭這套《李白全集編年箋注(典藏本)》翻完瞭,真是讓人心情復雜又感慨萬韆。這部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沒得說,放在書架上都透著一股子古樸典雅的氣質,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文化重量。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次枯燥的文獻研讀,畢竟涉及到“箋注”和“編年”,聽起來就挺學術的。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完全被李白那股子恣肆汪洋的纔情給捲瞭進去。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篇,在安旗、薛天緯、閻琦三位先生的細緻考證下,仿佛重新被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力。特彆是那些關於詩歌創作背景的考據,簡直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詩人心中的塊壘與豪情。我最欣賞的是他們對一些晦澀典故的釋義,不像有些注釋那樣故作高深,而是用非常清晰、有邏輯的語言把問題講透,讓你讀完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痛快感。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使得即便是像我這樣,對唐史瞭解不算特彆精深的普通愛好者,也能暢通無阻地領略到“詩仙”的超凡魅力。它不僅僅是一部詩文集,更像是一張通往盛唐精神世界的地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