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與控製係統集成與維護技術》是一門集技術性、創新性、應用性於一體的特色課程。緊緊圍繞數據通信與智能控製技術,以高速鐵路為行業背景,以通信與控製係統(高鐵)集成與維護技能大賽操作平颱為載體,旨在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設備安裝與調試、係統運行與故障檢測、綜閤應用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不斷適應高鐵行業的人纔需求。根據勝任職業崗位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需要的素質、知識、能力要求,結閤職業資格標準,教材設計瞭軌道繼電器安裝與檢測、通信網絡配置與調試、高鐵進齣站控製設計與實現、高鐵室內溫度顯示與控製實現、區間行駛模式下的通信與控製實現、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6個學習項目。學習項目基於工作過程導嚮編製內容,任務設計體現做中學、學中做,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自主完成各環節的工作和學習任務,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德技並修、全麵發展。
目錄
項目1 軌道繼電器安裝與檢測1
任務1.1 認識軌道繼電器2
任務1.2 軌道繼電器安裝與檢測9
任務1.3 軌道繼電器故障定位與排除20
項目小結28
項目2 通信網配置與測試30
任務2.1 有綫網絡配置與測試30
任務2.2 RS-485串口通信網絡配置與測試40
任務2.3 Wi-Fi通信網絡配置與測試53
任務2.4 GPRS通信網絡配置與測試61
任務2.5 平颱局域網搭建與測試72
項目小結82
項目3 高鐵進齣站控製設計與實現84
任務3.1 控製信號燈設計與實現85
任務3.2 控製進齣站軌道變軌設計與實現108
任務3.3 PLC控製高鐵開關門設計與實現118
項目小結134
項目4 高鐵室內溫度顯示與控製實現136
任務4.1 人機交互界麵設計與通信實現137
任務4.2 溫度顯示與風機手動控製實現147
任務4.3 溫度自動控製設計與實現165
項目小結178
項目5 區間行駛模式下的通信與控製實現180
任務5.1 高鐵列車區段檢測與信息采集180
任務5.2 軌道電路信號機控製191
任務5.3 控製中心傳感器數據采集與顯示199
任務5.4 列車執行機構的控製207
項目小結213
項目6 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17
任務6.1 正常狀況下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17
任務6.2 故障狀況下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23
任務6.3 雨雪狀況下高鐵列車運行通信與控製實現229
項目小結235
附錄一:通信與控製係統(高鐵)集成與維護實訓平颱介紹237
附錄二:通信與控製係統(高鐵)集成與維護實訓室建設標準與要求244
附錄三:工作任務報告書247
附錄四:拓展訓練報告書248
參考文獻249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讓我覺得有點“挑戰性”,那就是某些章節對數學建模和算法復雜度的探討。雖然我明白,要真正做到“精維護”,對底層原理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公式的推導過程,坦率地說,需要我放慢閱讀速度,甚至需要藉助外部的計算工具來輔助理解。不過,換個角度看,這恰恰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沒有為瞭迎閤初學者而犧牲深度。它為那些有誌於從“操作員”躍升到“架構師”的讀者,提供瞭一張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門票。我不會跳過這些部分,我會把它們當作一個提升自我邊界的機會。這種“硬核”的內容設置,保證瞭這本書的生命力,它不會因為技術迭代而迅速過時,因為對底層原理的掌握是永恒的。
評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內容時,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務實,一點都沒有那種“學院派”的空泛說教。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與一綫工程師“對話”。他用的詞匯,比如“現場調試”、“故障排查”、“係統冗餘設計”等等,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掛在嘴邊的術語,讀起來特彆有親切感。而且,書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總是緊密地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來展開。舉個例子,講到某種通信協議的握手過程,他不是直接拋齣復雜的時序圖,而是會先描述一個實際的設備連接失敗的場景,然後一步步剖析哪裏齣瞭問題,最後纔引齣協議的正確流程。這種“問題導嚮”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感覺作者不僅是理論專傢,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實戰者,他的每一個論斷都像是從無數次失敗和成功中淬煉齣來的真知灼見。
評分這本書的“實戰”二字,絕非浪得虛名。它最吸引人的特點是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案例剖析”和“故障復盤”。這些小節往往用一種近乎口述的語氣,描述瞭一個真實的係統事故,然後細緻入微地分析瞭從最初的報警信號到最終定位到根源故障的整個思維鏈條。這些案例的選取非常貼閤行業熱點,涵蓋瞭從傳統串行通信到最新的工業以太網環境下的各種棘手問題。讀這些復盤,我感覺自己仿佛站在資深專傢身邊,旁觀他如何冷靜地拆解問題,並最終找到那個隱藏在層層保護之下的“罪魁禍首”。這比單純的理論學習有效百倍,因為它傳授的不僅僅是技術知識,更是一種麵對高壓環境下的係統化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和職業素養。這本書的價值,三分在技術,七分在心法。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它會更偏嚮於某一個單一的子係統,比如側重於PLC編程或者某個特定總綫的應用,但它竟然能將通信層、控製層、以及最終的集成維護這些看似分散的領域,編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集成”這個概念上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到瞭不同廠商設備間的接口兼容性、數據格式轉換這些實操的痛點。這部分內容非常具有前瞻性,因為它預示著未來工業控製係統一定是異構係統的互聯互通。對於我們這些肩負著項目交付重任的技術人員來說,這種跨領域的整閤能力正是我們最稀缺的“內功”。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武功秘籍,不僅教你如何練好某一種招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將不同的招式融會貫通,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戰體係。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一絕,那種綫條的交織感和色彩的搭配,立刻讓人聯想到現代工業的精密與復雜,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記得當時是在一個書店的角落裏翻到的,本來隻是隨便看看,但被這封麵設計深深吸引,感覺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反而像是一件藝術品。拿起來翻閱,文字的排版也非常講究,字體大小適中,段落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尤其是那些關鍵術語的標注和圖錶的布局,看得齣作者在細節上下瞭很大功夫。這種對視覺體驗的重視,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需要長時間麵對專業書籍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欣賞那種將復雜概念用清晰視覺語言錶達齣來的能力,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那種沉甸甸的質感,也讓人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是非常紮實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