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四書》微攬 | 作者 | 田儒憲 |
| 定價 | 54.00元 | 齣版社 | 中國書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06831482 | 齣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作者簡介 | |
| 田儒憲 男,1957年生,土傢族,貴州省印江縣人。1975年高中畢業後即到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1978年10月進入思茅師範專科學校中文專業學習,1980年8月開始從事教師工作,現為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
| 目錄 | |
| “大人”是怎樣煉成的——《大學》解讀朝覲心靈珠峰——《中庸》解讀107個君子道德的天堂——有感於《論語》中的“仁”孔子的為政觀智慧《論語》——《論語》精彩對話賞析可愛子路——《論語》中的孔門弟子之一可敬子貢——《論語》中的孔門弟子之二可憐顔淵——《論語》中的孔門弟子之三德行四弟子——《論語》中的孔門弟子之四“不肖”四弟子——《論語》中的孔門弟子之五走近聖人的崇高心靈——孔子關於“德”的論述孟子的教育思想仁政與王道——《孟子》演義之一大丈夫孟子——《孟子》演義之二行者和衛士——《孟子》演義之三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演義之四大仁、大愛、大義、大勇、大丈夫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四書》是儒傢的核心著作,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崇高豐碑。田儒憲編著的《四書微攬》匯集瞭作者研讀《四書》的十八篇心得,它能夠幫助讀者從一個側麵瞭解《四書》的基本內容,感受古代先賢的人格魅力,認識儒傢思想對中國曆史的發展進程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所産生的深刻影響。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深度閱讀體驗,遠超齣瞭我對傳統“導讀”類書籍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錶麵概念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思想內核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摺射齣的不同光芒。我發現它在處理那些看似矛盾或難以調和的觀點時,展現齣瞭一種驚人的思辨能力。作者似乎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思想引導者,他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以及“如何應用”。每一次閱讀,似乎都能帶來新的領悟,尤其是在對比不同篇章之間的內在邏輯聯係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美妙。這促使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這種激發主動思考的特性,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
評分從實操性和應用價值來看,這本書對於當代社會生活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現代人往往被各種信息流和快節奏生活裹挾,內心容易感到迷茫和焦慮。這本書中對個人修養、人際交往準則以及社會責任的探討,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為讀者提供瞭一種內在的穩定錨點。它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深刻的哲理分析,指導我們在麵對睏境、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時,如何迴歸到最基本的、最樸素的道德準繩上來。我感覺這更像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幫助我在喧囂中找迴內心的秩序感和方嚮感。尤其在描述君子之道與個人抱負的平衡時,其洞見尤為深刻,讓人讀後深思自己當下的處境和未來應有的姿態。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而不失現代感的風格,拿在手裏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書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油墨的味道也挺舒服,不刺鼻,讓人很願意長時間沉浸其中閱讀。尤其是字體排版,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經典著作的朋友,也能很快適應下來,不會感到閱讀上的疲勞。裝幀上的細節處理,比如書脊的加固和封麵的覆膜工藝,都體現齣齣版社在品質上的堅持。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藝術品,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作為禮物送人,都顯得體麵有格調。整體來看,這套書在實體呈現上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為閱讀體驗奠定瞭堅實的物質基礎,讓人對內容本身也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個人尤其欣賞這本書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它巧妙地在宏大的傳統思想體係與現代讀者的理解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初讀時,我擔心會遇到晦澀難懂的古文障礙,但這本書似乎預判到瞭這一點,在關鍵的章節和概念解釋上,融入瞭非常貼閤現代語境的闡釋。這種“古為今用”的處理方式,讓那些沉睡在曆史中的智慧重新煥發齣活力,讀起來不再是枯燥的知識點堆砌,而更像是一場與先哲的跨時空對話。它沒有過度地進行“白話翻譯”,而是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同時輔以精煉的注解,讓讀者在理解深意的同時,也感受到瞭原文的力度。這種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既尊重瞭經典的嚴肅性,又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對於想要係統學習又怕迷失在繁復注釋中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質量和整體設計,也反映齣其背後對文化傳承的尊重與責任感。在當今圖書市場良莠不齊的現象下,能夠看到這樣一本用心打磨的作品,實屬不易。從整體的包裝到內文的細節,都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情,而非僅僅是商業運作的産物。這種對品質的堅持,讓讀者在翻閱的過程中,對所承載的文化內容産生更強烈的認同感和尊重感。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對於那些追求閱讀體驗的“老讀者”來說,這樣一套製作精良、內容充實的典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品,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值得反復品味和世代相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