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
定价:58.00元
作者:陈才训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587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内容提要
本书将明清时期小说,包括选本和不的文本,联系到当时政治文化生态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明清小说文本的创作、选编、批评、刊刻、传播和接受这些过程的研究,来揭示文本生成和演变的内部动因、外部环境,剖析了小说发展演进的断代史。全书分为5章,*章“作者”、第二章“评点者”、第三章“书坊主”、第四章“编选者”、第五章“读者”,从五个不同的行为发出者,来研究不同的源头对明清时期小说文本的影响。如作者的角度,有“作者的炫才心态”,有着意“主体抒发”,有“著书者之笔”等决定小说不同的文本形态。而到书坊主,则有书坊主影响、加工,甚至干扰到小说文本的创作,如他们的创编与作伪等等。身份单纯的编选者对小说文本的影响又与书坊主不同;而*后的影响源来自读者。同时,全书以明清小说中的插图作为“副文本”研究,附于全书*后。
目录
绪论1
章作者与明清小说文本形态17
一、 作者炫才心态与小说文本形态18
二、 “著书者之笔”与小说文本形态38
三、 作者主体抒发意识与小说文本形态53
四、 作者与小说“副文本”93
第二章评点者与明清小说文本形态106
一、 批注与正文界限的模糊性109
二、 作为“第二作者”的评点者118
三、 作为“副文本”的评点形态177
四、 作为评点者的作者与书坊主193
第三章书坊主与明清小说文本形态204
一、 书坊主对小说文本的加工205
二、 书坊主作伪与小说文本形态236
三、 书坊主编创小说之文本形态251
四、 书坊主与小说“副文本”284
第四章编选者与明清小说文本形态296
一、 编选者对小说文本的加工改造296
二、 编选者与小说“副文本”309
第五章读者与明清小说文本形态318
一、 作者的读者意识与悬念设置319
二、 读者与作者的文本通俗化策略341
三、 读者与晚近翻译小说文本形态356
四、 读者对小说文本形态其他方面的影响372
第六章作为“副文本”的明清小说插图385
一、 明清小说插图出现的原因386
二、 明清小说插图形态的形成398
三、 文人清赏清玩之风与插图形态418
结语436
参考文献450
后记454
作者介绍
陈才训,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北师大博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导。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通志》、《古代中国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及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等。在《文艺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求是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著有专著:《源远流长:论<春秋><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古代小说家、评点家文化素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我偶然间购得一本《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本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著,没想到读起来却意外地引人入胜。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深入探究了明清小说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传播途径下的种种变化。我被书中对戏曲表演对小说叙事结构影响的分析深深吸引,作者通过大量细致的文本比对,揭示了许多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灵感来源,以及这种跨界融合如何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此外,书中关于民间流传的俗讲、话本如何逐渐演变成印刷小说,这一过程的细致描述,让我对当时的文化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仿佛每一页都弥漫着古朴的墨香,让我能触摸到那个时代文人心中的跳动,以及他们在文字世界里进行的无数次探索和创新。这本书不只是在讲故事,它在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那种知识的厚重感和趣味性完美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这本书让我对明清小说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不仅仅关注小说的内容,更着重于探究小说的“外衣”——也就是它的文本形态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生成和演变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抄本”到“刻本”的转变过程的论述所打动,那是一个从私密性、个性化到大众化、规范化的巨大飞跃。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抄写者、刻工在文本流传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二次创作”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小说的面貌。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在昏暗灯光下辛勤劳作的抄写者和刻工,他们也是这段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这本书不仅充满了学识,更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敬意,让我对那些看似简单的文字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评分说实话,刚看到《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有点打退堂鼓,觉得肯定又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大部头。但是,我真的错了!这本书的作者简直是我的“救星”,他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文本研究变得活色生香。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版本小说之间“家族谱系”的梳理,就像在看一场侦探推理剧,作者从细微的文字差异中抽丝剥茧,还原出小说流传的真实脉络。他甚至还探讨了当时文人圈子的互动,以及这种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了小说的创作和传播。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书,更是在参与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对明清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都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这种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说实话,拿到书的时候,我还在犹豫自己能不能看懂,毕竟“形态生成与演变”听起来就挺专业的。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没有让我觉得是在啃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相反,他仿佛是一位引人入胜的说书人,将那些关于小说文本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我尤其对书里关于插图在小说传播中作用的讨论印象深刻。想想看,在那个印刷技术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那些精美的插图是多么重要的辅助阅读工具,它们不仅美化了文本,更是帮助读者理解情节,丰富了阅读的体验。书中还深入分析了当时文人的创作心态,以及市场需求对小说内容的影响,这些都让我对明清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只关注故事本身,现在才知道,原来一部小说的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而有趣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评分天哪,我最近翻到一本叫《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生成与演变研究》的书,简直让我惊为天人!一开始只是被这个书名吸引,觉得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又充满好奇。翻开之后,我才发现它远不止是枯燥的学术论述。作者仿佛是一位细致入微的侦探,一点点地剖析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清小说,像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是如何一步步从最初的构思,到手稿,再到最终的刊印成书,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密的考量。我特别喜欢它讲到不同版本之间微妙的差异,有时候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动,就能让整个故事的韵味截然不同,仿佛看见了作者在字里行间留下的足迹,也看到了时代背景对文本创作的巨大影响。书里还探讨了当时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如何反过来塑造了小说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穿越回了明清时期,亲眼见证了这些伟大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