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战后台湾文化重建
定价:52.00元
作者:黄英哲;南帆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684038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战后台湾文化重建(1945-1947)/当代台湾文化研究新视野丛书》通过对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台湾省编译馆、台湾文化协进会功能的探讨,再现了战后初期台湾去日本殖民化和再中国化以及台湾新文化体制建构的历史;同时,论述了鲁迅思想传播与台湾文化重建的关系,探讨了台湾光复后台湾本地知识分子在面临文化转型时如何自处的问题。
目录
章 国民的台湾文化重建
一、《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二、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文化重建政策
第二章 言语秩序的重整——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
一、魏建功的赴台
二、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设立
结语
第三章 传媒统制——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
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的设立与工作内容
二、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的撤废与成果
结语
第四章 教育·文化内容再编——台湾省编译馆
一、许寿裳的赴台
二、台湾省编译馆的设立与工作内容
三、台湾省编译馆的撤废与成果
结语
第五章 新文化体制的确立——台湾文化协进会
一、台湾文化协进会的成立
二、台湾文化协进会的活动
结语
第六章 《藤野先生》文本之传播——鲁迅在台湾
一、《藤野先生》到台湾
二、鲁迅在台湾的传播
三、关于日文杂志《新声》
四、“友好的象征”:节译版《藤野先生》
结语
第七章 鲁迅思想与战后台湾文化重建
一、“新的五四运动”与台湾文化重建
二、台湾人的鲁迅理解
三、反鲁迅的动态
结语
第八章 鲁迅传播的另一章 ——黄荣灿
一、黄荣灿的赴台
二、黄荣灿的鲁迅木刻思想传播
结语
第九章 台湾人对文化重建的反应
一、“日本化”与“奴化”
二、战后台湾文化出路的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作者:(日) 黄英哲
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爱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特聘教授。
文摘
序言
《战后台湾文化重建》这个书名,让我立刻想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很好奇,书里是否会细致地描绘战后初期,台湾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文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我想象中的重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与重塑。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在当时政治、社会、经济的特殊语境下,台湾的文化是如何在不同思潮的碰撞中,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的交织影响下,寻找自身的发展路径。我特别期待能从中了解到,那些默默耕耘的文化工作者们,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如何通过教育、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去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去构建一种属于台湾自身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认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战后台湾文化重建》让我联想到一个充满张力的时代背景。我想象中,它或许会深入探讨在政治格局剧烈变动,社会思潮涌动不安的年代,台湾的文化精英和普通民众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又是如何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去一点点拼凑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图景。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着墨于当时重要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们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民族身份、国家认同,以及本土文化的价值。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通过文学、艺术、教育等多元的途径,去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去抵御外来的文化冲击,并最终构建出一种既有历史传承又不乏创新精神的文化体系。我想,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无数的艰辛与不懈的努力。
评分《战后台湾文化重建》这本书,书名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使命感。我一直对二战后亚洲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如何涅槃重生特别感兴趣。想象一下,在一个经历了巨变、身份认同经历洗礼的社会里,如何重新梳理、整合、创新,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化面貌,这其中的挑战与智慧,实在是引人入胜。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一过程,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揭示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特别期待它能解析当时的社会思潮、艺术创作、教育体系、大众传媒等各个层面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战后台湾文化的。比如,不同族群的文化如何融合,外来文化如何被吸收或抗拒,以及在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夹缝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文化创造力的。这些细节的呈现,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对“在地化”这个概念特别着迷,尤其是在经历过殖民统治或政治动荡后的文化复苏时期。我猜想《战后台湾文化重建》这本书,一定能够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台湾文化如何在“断裂”之后,寻找并确立自身的根基。《战后台湾文化重建》的书名本身就暗示着一种自下而上的、充满韧性的生命力。我很好奇,书里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比如地方戏曲的复兴、民间信仰的变迁、本土文学的兴起,甚至是对传统习俗的重新解读和传承。毕竟,真正的文化重建,往往不是宏大叙事的堆砌,而是渗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文化表达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努力在废墟上播撒文化种子的力量,了解那些为“台湾文化”这个概念注入生命力的具体实践和思想。
评分听闻《战后台湾文化重建》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想象着,在经历了历史的巨变后,一个社会如何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如何去挖掘并传承那些被忽视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又要如何吸收外来的新鲜血液,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挖掘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比如,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史等多个维度去解析,那么一定会非常引人入胜。我尤其好奇,书里是否会呈现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以及在这些节点上,重要的文化事件和人物是如何扮演了推动或阻碍文化重建的角色。那种在挑战中寻找突破,在困境中孕育新生的力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