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生成與演變研究
定價:58.00元
作者:陳纔訓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5875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圖文軒 正版現貨 配送
內容提要
本書將明清時期小說,包括選本和不的文本,聯係到當時政治文化生態中的各個方麵,通過對明清小說文本的創作、選編、批評、刊刻、傳播和接受這些過程的研究,來揭示文本生成和演變的內部動因、外部環境,剖析瞭小說發展演進的斷代史。全書分為5章,*章“作者”、第二章“評點者”、第三章“書坊主”、第四章“編選者”、第五章“讀者”,從五個不同的行為發齣者,來研究不同的源頭對明清時期小說文本的影響。如作者的角度,有“作者的炫纔心態”,有著意“主體抒發”,有“著書者之筆”等決定小說不同的文本形態。而到書坊主,則有書坊主影響、加工,甚至乾擾到小說文本的創作,如他們的創編與作僞等等。身份單純的編選者對小說文本的影響又與書坊主不同;而*後的影響源來自讀者。同時,全書以明清小說中的插圖作為“副文本”研究,附於全書*後。
目錄
緒論1
章作者與明清小說文本形態17
一、 作者炫纔心態與小說文本形態18
二、 “著書者之筆”與小說文本形態38
三、 作者主體抒發意識與小說文本形態53
四、 作者與小說“副文本”93
第二章評點者與明清小說文本形態106
一、 批注與正文界限的模糊性109
二、 作為“第二作者”的評點者118
三、 作為“副文本”的評點形態177
四、 作為評點者的作者與書坊主193
第三章書坊主與明清小說文本形態204
一、 書坊主對小說文本的加工205
二、 書坊主作僞與小說文本形態236
三、 書坊主編創小說之文本形態251
四、 書坊主與小說“副文本”284
第四章編選者與明清小說文本形態296
一、 編選者對小說文本的加工改造296
二、 編選者與小說“副文本”309
第五章讀者與明清小說文本形態318
一、 作者的讀者意識與懸念設置319
二、 讀者與作者的文本通俗化策略341
三、 讀者與晚近翻譯小說文本形態356
四、 讀者對小說文本形態其他方麵的影響372
第六章作為“副文本”的明清小說插圖385
一、 明清小說插圖齣現的原因386
二、 明清小說插圖形態的形成398
三、 文人清賞清玩之風與插圖形態418
結語436
參考文獻450
後記454
作者介紹
陳纔訓,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北師大博後,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教授,博導。參與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通誌》、《古代中國教育與文學的生成、發展及傳播研究》,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的生成與演變研究》等。在《文藝研究》、《明清小說研究》、《天津社會科學》、《北京社會科學》、《南京師大學報》、《求是學刊》等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著有專著:《源遠流長:論<春鞦><左傳>對古典小說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8年;《古代小說傢、評點傢文化素養論》,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14年。
文摘
新圖文軒 正版現貨 配送
序言
新圖文軒 正版現貨 配送
我偶然間購得一本《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生成與演變研究》,本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專著,沒想到讀起來卻意外地引人入勝。作者以極其嚴謹的態度,深入探究瞭明清小說文本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傳播途徑下的種種變化。我被書中對戲麯錶演對小說敘事結構影響的分析深深吸引,作者通過大量細緻的文本比對,揭示瞭許多小說情節和人物塑造的靈感來源,以及這種跨界融閤如何豐富瞭小說的錶現力。此外,書中關於民間流傳的俗講、話本如何逐漸演變成印刷小說,這一過程的細緻描述,讓我對當時的文化生態有瞭更深的理解。仿佛每一頁都彌漫著古樸的墨香,讓我能觸摸到那個時代文人心中的跳動,以及他們在文字世界裏進行的無數次探索和創新。這本書不隻是在講故事,它在講述故事背後的故事,那種知識的厚重感和趣味性完美結閤,令人迴味無窮。
評分說實話,剛看到《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生成與演變研究》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有點打退堂鼓,覺得肯定又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的學術大部頭。但是,我真的錯瞭!這本書的作者簡直是我的“救星”,他用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原本可能枯燥的文本研究變得活色生香。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版本小說之間“傢族譜係”的梳理,就像在看一場偵探推理劇,作者從細微的文字差異中抽絲剝繭,還原齣小說流傳的真實脈絡。他甚至還探討瞭當時文人圈子的互動,以及這種社交網絡如何影響瞭小說的創作和傳播。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書,更是在參與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對明清小說,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理解,都得到瞭極大的升華,這種閱讀體驗是前所未有的。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生成與演變研究》,說實話,拿到書的時候,我還在猶豫自己能不能看懂,畢竟“形態生成與演變”聽起來就挺專業的。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沒有讓我覺得是在啃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相反,他仿佛是一位引人入勝的說書人,將那些關於小說文本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我尤其對書裏關於插圖在小說傳播中作用的討論印象深刻。想想看,在那個印刷技術還不那麼發達的年代,那些精美的插圖是多麼重要的輔助閱讀工具,它們不僅美化瞭文本,更是幫助讀者理解情節,豐富瞭閱讀的體驗。書中還深入分析瞭當時文人的創作心態,以及市場需求對小說內容的影響,這些都讓我對明清小說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我隻關注故事本身,現在纔知道,原來一部小說的背後,蘊含著如此復雜而有趣的文化和社會因素。
評分天哪,我最近翻到一本叫《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生成與演變研究》的書,簡直讓我驚為天人!一開始隻是被這個書名吸引,覺得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又充滿好奇。翻開之後,我纔發現它遠不止是枯燥的學術論述。作者仿佛是一位細緻入微的偵探,一點點地剖析瞭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清小說,像是《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等等,是如何一步步從最初的構思,到手稿,再到最終的刊印成書,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瞭精密的考量。我特彆喜歡它講到不同版本之間微妙的差異,有時候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的改動,就能讓整個故事的韻味截然不同,仿佛看見瞭作者在字裏行間留下的足跡,也看到瞭時代背景對文本創作的巨大影響。書裏還探討瞭當時社會大眾的閱讀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如何反過來塑造瞭小說的敘事方式和人物塑造。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穿越迴瞭明清時期,親眼見證瞭這些偉大文學作品的誕生過程,那種感覺真的太奇妙瞭!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明清小說文本形態生成與演變研究》,這本書讓我對明清小說有瞭顛覆性的認識。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不僅僅關注小說的內容,更著重於探究小說的“外衣”——也就是它的文本形態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生成和演變的。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抄本”到“刻本”的轉變過程的論述所打動,那是一個從私密性、個性化到大眾化、規範化的巨大飛躍。作者細緻地分析瞭不同抄寫者、刻工在文本流傳中的作用,以及這種“二次創作”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小說的麵貌。讀到這裏,我仿佛看見瞭那些在昏暗燈光下辛勤勞作的抄寫者和刻工,他們也是這段文學史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這本書不僅充滿瞭學識,更傳遞齣一種對曆史細節的尊重和對文化傳承的敬意,讓我對那些看似簡單的文字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