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将摩挲认前朝——《宋绍定井栏题字》释注 9787543974999 顾诵芬、师元光-RT

自将摩挲认前朝——《宋绍定井栏题字》释注 9787543974999 顾诵芬、师元光-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诵芬,师元光 著
图书标签:
  • 宋代史
  • 井栏题字
  • 顾诵芬
  • 师元光
  • 书法史
  • 文化史
  • 古文字学
  • 历史文献
  • 宋绍定
  • 碑刻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4999
商品编码:2979025966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自将摩挲认前朝——《宋绍定井栏题字》释注

定价:168.00元

作者:顾诵芬、师元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439749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根据顾诵芬先生老家——顾廷龙故居,曾经发掘的一口南宋绍定年井栏上的拓片为引,由顾诵芬之父顾廷龙先生在1929年到1943年间,汇集了了清末民初极具声望的一批国学大师的墨宝于一本册页上。
此本册页《宋绍定井栏题字》无论从诗、文、书、画哪一个角度,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而这本释注,则是作者师元光对册页内容进行整理、注释,结合顾诵芬先生对册页中题字(题诗、题记)者的回忆撰写一本可公开阅览的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顾诵芬,1930年生,飞机设计专家,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中国航空学会第二届党务理事、第三届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
师元光,中航工业科技委总工程师。

文摘


序言



岁月深痕,石上心语——《宋绍定井栏题字》释注 历史的洪流,往往在不经意间,于寻常之物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宋代,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其精妙的文化遗存,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而当这光辉,凝结于一方饱经风霜的古井石栏之上,并被细心考证、深度解读之时,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便悄然展开。 《宋绍定井栏题字》释注,正是这样一部旨在拨开历史迷雾,重现宋人生活场景,探寻文化基因的学术专著。它并非宏大叙事的史书,也非高屋建瓴的理论探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具体而微的文化现象——宋代绍兴(时称绍定)地区井栏上的题字。这些看似寻常的刻痕,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情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观念乃至思想变迁。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严谨的释注工作。作者们如同考古学家般,怀揣敬畏之心,深入田野,对散落在各地的宋代绍兴井栏题字进行细致的搜集、整理与辨识。这其中,不仅需要对抗岁月侵蚀、风化剥蚀带来的模糊不清,更需要对宋代书法、文字演变、地方志、风俗习惯等有着深厚的学养。每一次对字迹的辨认,每一次对词句的考释,都是一次与古人智慧的碰撞,一次对历史真相的追溯。 我们知道,古代的井,不仅仅是饮用水的来源,更是人们生活聚集的中心,是社交的场所,是村落社区情感的纽带。井栏,作为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了人们留下印记的载体。这些题字,或是官府的政令,记录着井的修筑年代、官吏姓名,体现了当时的行政管理;或是士人雅士的吟咏,抒发着个人的情怀,展现了他们的学识与审美;亦或是寻常百姓的留言,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诉说着朴素的情感。这些题字,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宋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的精神世界。 本书的作者们,正是通过对这些井栏题字的细致解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宋代绍兴。他们不仅解读了字面上的意思,更进一步挖掘了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例如,一段看似寻常的祈福之语,可能背后牵涉到当时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一句简短的年月记录,可能为我们勾勒出当时的物价水平或是社会动荡;一个地方性的俚语,可能为我们揭示出当时的风土人情与语言特色。 具体而言,本书的释注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文字考辨与书法鉴赏: 对于古老的题字,首要面临的挑战便是文字的辨认。宋代书法,尤其是民间书写,其风格流变、异体字的使用,都给现代人带来了解读的难度。本书作者通过对比传世碑帖、文献记载,结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书写风格的把握,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严谨的考辨。这不仅是对文字的还原,也是对宋代书法艺术的一次梳理与鉴赏。他们可能会指出某个字的书写风格更接近于北宋的婉约,或是南宋的洒脱;某个词的用法,体现了当时语言发展的某个阶段。 二、历史背景的梳理与关联: 任何历史遗存,都不能脱离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孤立存在。作者们在释读题字的同时,必然会将其置于绍兴地区乃至整个宋代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例如,如果题字中提及了某位官员,他们会去查证这位官员的生平事迹、任职时间,以此来佐证题字的真实性,并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如果题字内容涉及了地方性的事件,他们会努力搜寻相关的历史文献,力求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境。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使得本书的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文化观念与社会生活的折射: 井栏题字,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这些题字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宋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日常生活。例如,题字中出现的“祈福”、“保佑”、“平安”等字眼,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命运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祝福,则展现了浓厚的人伦情感。某些题字中可能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渴望,或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都是那个时代士人心态的写照。即使是那些简短的日常记述,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气息,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四、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对绍兴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绍兴,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井栏题字作为地方性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通过对这些题字的释读,作者们不仅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将其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后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绍兴乃至江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五、学术方法的示范与启迪: 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本书的严谨方法论同样具有示范意义。它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史料,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能挖掘出巨大的价值。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包含信息的研究对象。本书的研究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如何从具体史料中提炼历史信息、构建历史叙事的生动案例。 本书的阅读体验,注定是充满发现与惊喜的。它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走进历史的现场,亲手触摸那些凝固在石栏上的岁月痕迹,倾听古人穿越时空的诉说。读者可能会在某个题字中,发现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的古老心语;可能会在某段解读中,惊叹于古人智慧的精妙;也可能会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逝去时代的脉动。 总而言之,《宋绍定井栏题字》释注,是一部集文字考辨、历史梳理、文化解读、地方研究与学术示范于一体的优秀学术著作。它以井栏题字为载体,以严谨的释注为手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真实、充满人文关怀的宋代绍兴。它不仅仅是对历史遗存的整理与研究,更是对历史情感的传递,对文化记忆的唤醒,是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一次致敬。翻开此书,如同踏上一条时光隧道,与前朝的先辈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来看,我更偏爱那些能够提供新颖视角和独到见解的学术性作品。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探索意味,让人好奇两位作者是如何将“摩挲”这个动作与“前朝”的印记联系起来的。我希望作者们不仅是对文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释读,更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比如,这些题字在当时社会语境下的功能性、它们所反映的个体情感波动,或者它们对后世文人交往的影响。这种深层次的解读,远比单纯的文字录入更有吸引力。如果它能在我心中激起更多的思考和疑问,促使我进一步去查阅其他相关资料,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评分

说实话,现在的出版物里,很多都显得有些浮躁,缺乏那种沉下心来做学问的定力。而看到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和出版社信息,我隐隐感觉到一种踏实可靠的气息。我个人对严谨的学术规范非常看重,希望这本书在考证和引用方面能够做到无可挑剔。毕竟,面对历史文献的释读,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导致对历史的误读。我更期待看到作者们在处理那些模糊不清或争议较大的地方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和扎实的论证过程。一本好的学术读物,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信度和深度,让人读完之后,能确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评分

我最近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特别着迷,总想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来更直观地感受。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组合,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期待感,似乎里面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考据。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深入挖掘具体文物背后故事的著作,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汇编,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门。我预感这本书的注释部分会非常详实和精准,这对于理解那些晦涩的古代文本至关重要。希望它能满足我对历史细节的深度渴求,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不再停留在宏观的叙述层面,而是能触摸到更加鲜活、更加具体的生活肌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典雅中带着一丝古朴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装帧的材质和触感都非常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仅是捧在手里摩挲把玩,就已经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对古代的碑刻、题跋这类文化遗产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墨痕里藏着与古人对话的契机。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大气,字体的选择既易于阅读,又能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氛围,让人在阅读时能更专注于文本本身。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领略古人留下的智慧与情感。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出版年份比较近,这说明它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或校正,这点对我很有吸引力。在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地对既有成果进行修正和补充是保持学术活力的关键。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最新的研究方法或材料的引入,使得对这些古老题字的解读不再是“老生常谈”。比如,是否运用了新的文献比对技术,或者对某些特定的历史背景有了更细致的还原。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原来还可以这样看”的惊喜感,让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知识更新迭代的敏感度,而不是沉湎于旧有的定论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