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四明经籍志 9787552625943

增订四明经籍志 978755262594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寿镛编 曹亮增订 著
图书标签:
  • 地方志
  • 四明
  • 经籍
  • 古籍
  • 善本
  • 民国
  • 增订本
  • 浙江
  • 宁波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ISBN:9787552625943
商品编码:2979218934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增订四明经籍志 作者 张寿镛编 曹亮增订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ISBN 9787552625943 出版日期 2017-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四明经籍志》(作者张寿镛,字咏霓,号伯颂,别署约园,浙江鄞县人,是我国现代的教育家、出版家和藏书家。底本为四十五卷,或题五卷,其书共分四十五目,分类情况大致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同。每条书目下,列卷数,作者时代、姓名,出处,后列提要、序跋或考证)为底本,整理、标点了《四明经籍志》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当下*的研究成果,对张寿镛原本一些错误、不足之处加以匡正、补充,并从各类提要、藏书书目、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中提取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信息。如将《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提要进行了必要的整合,介绍了文献价值、版本流传、学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个别地方还进行了严谨的考证。这些工作对后人了解宁波乃至浙江的学术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增订四明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其内容主要聚焦于浙江宁波地区(古称四明)的图书文献。该书旨在收录、整理和评论四明地区历代所藏、所著的经籍,并对其进行增订和考证。 成书背景与价值 四明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化昌盛之地,文人辈出,藏书家众多,留下了丰富的图书文献。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文献或散佚,或淹没,其存在和价值鲜为人知。《增订四明经籍志》的编纂,正是为了系统地梳理和保存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该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普查与汇集: 它对四明地区历代图书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和汇集,为后人研究该地区的学术史、文化史以及具体的文献流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学术考证与辨伪: 编纂者在收录文献的同时,往往会对文献的作者、版本、真伪、内容等进行考证和辨析,这对于文献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流传的脉络梳理: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所藏、所著文献的梳理,可以勾勒出四明地区学术思想和文献流传的脉络,揭示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保存濒危文献信息: 对于一些已经失传或难以寻觅的古籍,该书可能记录了其重要的信息,成为研究者追溯这些文献的唯一线索。 内容构成与编纂特点 《增订四明经籍志》的编纂通常遵循目录学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构成可能包括: 1. 总叙/序言: 介绍编纂的缘起、目的、范围、方法以及对四明地区文献的基本认识。 2. 经籍分类: 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等四部分类法,或者更细致的分类方法,将收录的文献分门别类。在每个类别下,再细分至具体的著作。 3. 著录信息: 对于每一条收录的文献,通常会包含以下基本信息: 书名: 准确的书名,包括正名、别名、旧名等。 作者: 作者的姓名、字号、生平简介(如有必要)。 卷数/篇目: 著作的篇幅,如多少卷、多少篇等。 版本信息: 记录该书的各种版本,包括刻本、抄本、石印本等,以及其特点,如序跋、校勘、批注等。 收藏信息: 记录该书的收藏情况,如某位藏书家所藏,或某图书馆收藏等。 内容概要/评价: 对该书内容的简要介绍、评价,或引用他人的评论。 考证记录: 编纂者对该书进行的考证,如作者归属、版本源流、真伪辨析等。 4. 附录/索引: 可能包含一些与经籍相关的附录,如四明地区的重要藏书家、刻书坊、学术流派等,或者提供方便检索的书名索引、作者索引等。 增订的意义 “增订”二字是该书名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该书是在前人目录学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和修正。这种增订工作通常包含: 补充遗漏: 发现并收录前人目录未曾记载的四明地区文献。 纠正讹误: 校正前人目录中存在的书名、作者、版本等方面的错误。 深化考证: 对前人已著录的文献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考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结论。 更新信息: 记录近现代新发现的文献,或新版本、新研究成果。 研究视角与应用 《增订四明经籍志》不仅是目录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历史文献学: 研究古籍的版本、流传、校勘,考证文献的真伪和源流。 学术史研究: 了解四明地区历代学术发展脉络,特定学者或学派的思想贡献。 文学史研究: 发现和梳理四明地区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情况。 文化史研究: 探究四明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活动的特点,以及文献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地方史研究: 深入了解宁波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潜在的研究价值 对于《增订四明经籍志》这类著作,深入研究其内容,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 1. 版本研究: 关注书中对同一文献不同版本的著录,分析这些版本的异同,推断其流传路径和价值。例如,书中对某个古籍的某个宋本、元本、明本的详细描述,将是研究该书版本演变的关键。 2. 作者考证: 仔细梳理书中关于作者的生平、著作、活动年代等信息,结合其他史料进行交叉印证,以期更准确地确定作者及其作品。对于一些作者身份不明或存在争议的作品,该书的考证尤为珍贵。 3. 流派与学术传承: 通过统计书中收录的文献,可以分析某个时期或某个学派在四明地区的活跃程度,以及他们之间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例如,若书中大量收录某位明清名儒的著作或与其相关的文献,则可推测该名儒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4. 文献失传与存续: 该书所著录的文献,有些可能在今天已失传。通过研究该书的著录信息,可以了解这些失传文献的内容梗概,以及其可能存在的线索,为后人追寻提供方向。反之,对于仍在流传的文献,该书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有助于理解其现存版本的价值。 5. 社会文化背景: 每一部著作的产生和流传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增订四明经籍志》所记录的文献,可以折射出四明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求、学术风尚、藏书制度、出版印刷状况等,为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生动而具体的材料。 6. 编纂者的学术思想: 编纂者的考证、评价和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其学术观点和方法。研究《增订四明经籍志》的编纂者,可以了解其在目录学、文献学上的贡献,以及其学术思想的特点。 总而言之,《增订四明经籍志》是一部集文献汇集、考证辨伪、学术梳理于一体的重要工具书,其价值体现在对四明地区丰富文献资源的系统整理与深度挖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素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增订四明经籍志》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对地方文献情有独钟的“老饕”来说,简直就是一座金矿。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宋代以来江南地区的文人圈子和学术流派的演变,这本书里关于四明地区士大夫的著述收录和考证,细致入微,简直是“考古现场”的生动再现。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它对某些已经散佚的志书的引用和比对,那种抽丝剥茧的考据功力,让我想起老先生们在灯下伏案,用放大镜逐字逐句核对底本的情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目录汇编,更像是一部地域性的学术史和文献学史的浓缩版。里面的很多关于版本差异的记录,对于我们这些试图重建古代藏书史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线索。我甚至发现其中提到的一部我以为早已失传的禅宗语录的残卷线索,让我差点激动得跳起来。这种被“唤醒”的古籍的价值,远超纸张本身,它承载的是一个地方数百年来的精神脉络和文化记忆,阅读过程如同与历史上的前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评分

我关注历史文献研究已经多年,深知地方志类著作在学术史中的尴尬地位——既不如帝王将相传记那般引人注目,也比不上主流哲学典籍那般拥有光环。但恰恰是这些被视为“边角料”的地方文献,往往隐藏着颠覆性或者补充性的重要史料。《增订四明经籍志》的价值就在于,它对四明地区那些被主流史学忽视的、甚至已经消亡的文集、碑刻文字记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抢救性记录。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献目录范畴,上升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面对一些明显带有地方倾向性的文献时,所保持的那种克制而客观的态度,既没有盲目抬高,也没有轻率贬低,而是忠实记录其存在和影响。这需要极高的学术良知和历史视野,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真诚与敬畏。

评分

说实话,初捧此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目录集,毕竟“经籍志”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学术的冷峻气息。然而,越往后读,越发现作者在梳理文献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于文学性的叙事手法,让人耳目一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书名和作者,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关于这些典籍在地方上流传和被重印的故事。比如,书中对某几部地方志在不同朝代间被修订、增删的记录,描述得生动有趣,仿佛能看到当时地方官员和文人为了“美化”或“修正”家乡的历史而进行的“文字游戏”。这种将文献学与地方掌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品味出乐趣。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民间歌谣、家谱中记载的文献线索的挖掘,这使得整个“经籍志”的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士大夫的笔墨,而是拓展到了更广阔的民间文化场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体现了一种对传统学术的尊重,但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这一点值得称赞。我这个人对阅读体验比较挑剔,很多旧版影印本的小字密密麻麻,看久了眼睛非常吃力。但《增订四明经籍志》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基础上,对引文和注释进行了现代化的处理,版心留白适度,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使得长时间的查阅和摘录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在考证过程中所采用的“互见法”——即通过多部文献的交叉印证来确定一个模糊书目的归属——其严谨程度令人肃然起敬。我曾尝试用网络数据库来验证其中几个关键条目,结果发现,即便是最新的电子资源,在细节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上,也远不及这本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整理汇编的纸质巨著。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沉淀下来的、经过时间打磨的文献汇编,其价值是无法被轻易替代的。

评分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籍流传史的同好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和案例分析的完美结合体。我最近正在研究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的藏书风气,特别想搞清楚一些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是如何通过地方科举和乡贤的捐赠来扩充馆藏的。《增订四明经籍志》里关于明代中后期地方士绅捐赠书目的一些侧面记载,间接回答了我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没有直接写“某某人做了什么”,而是通过记录某部书在某一时期被某个家族收藏或刊刻,让你自己去推导出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动力。这种“间接史学”的叙事手法,非常考验读者的悟性和联想能力。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另一部关于江南藏书的通史来相互参证,每一次成功的印证都带来一种智力上的极大满足感。这是一部需要慢品,需要反复回味,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宝藏之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