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增订四明经籍志 | 作者 | 张寿镛编 曹亮增订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 |
| ISBN | 9787552625943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作者以《四明经籍志》(作者张寿镛,字咏霓,号伯颂,别署约园,浙江鄞县人,是我国现代的教育家、出版家和藏书家。底本为四十五卷,或题五卷,其书共分四十五目,分类情况大致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同。每条书目下,列卷数,作者时代、姓名,出处,后列提要、序跋或考证)为底本,整理、标点了《四明经籍志》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当下*的研究成果,对张寿镛原本一些错误、不足之处加以匡正、补充,并从各类提要、藏书书目、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中提取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信息。如将《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提要进行了必要的整合,介绍了文献价值、版本流传、学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个别地方还进行了严谨的考证。这些工作对后人了解宁波乃至浙江的学术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增订四明经籍志》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对地方文献情有独钟的“老饕”来说,简直就是一座金矿。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宋代以来江南地区的文人圈子和学术流派的演变,这本书里关于四明地区士大夫的著述收录和考证,细致入微,简直是“考古现场”的生动再现。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它对某些已经散佚的志书的引用和比对,那种抽丝剥茧的考据功力,让我想起老先生们在灯下伏案,用放大镜逐字逐句核对底本的情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目录汇编,更像是一部地域性的学术史和文献学史的浓缩版。里面的很多关于版本差异的记录,对于我们这些试图重建古代藏书史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线索。我甚至发现其中提到的一部我以为早已失传的禅宗语录的残卷线索,让我差点激动得跳起来。这种被“唤醒”的古籍的价值,远超纸张本身,它承载的是一个地方数百年来的精神脉络和文化记忆,阅读过程如同与历史上的前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
评分我关注历史文献研究已经多年,深知地方志类著作在学术史中的尴尬地位——既不如帝王将相传记那般引人注目,也比不上主流哲学典籍那般拥有光环。但恰恰是这些被视为“边角料”的地方文献,往往隐藏着颠覆性或者补充性的重要史料。《增订四明经籍志》的价值就在于,它对四明地区那些被主流史学忽视的、甚至已经消亡的文集、碑刻文字记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抢救性记录。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献目录范畴,上升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面对一些明显带有地方倾向性的文献时,所保持的那种克制而客观的态度,既没有盲目抬高,也没有轻率贬低,而是忠实记录其存在和影响。这需要极高的学术良知和历史视野,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真诚与敬畏。
评分说实话,初捧此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目录集,毕竟“经籍志”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学术的冷峻气息。然而,越往后读,越发现作者在梳理文献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于文学性的叙事手法,让人耳目一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书名和作者,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关于这些典籍在地方上流传和被重印的故事。比如,书中对某几部地方志在不同朝代间被修订、增删的记录,描述得生动有趣,仿佛能看到当时地方官员和文人为了“美化”或“修正”家乡的历史而进行的“文字游戏”。这种将文献学与地方掌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品味出乐趣。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民间歌谣、家谱中记载的文献线索的挖掘,这使得整个“经籍志”的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士大夫的笔墨,而是拓展到了更广阔的民间文化场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体现了一种对传统学术的尊重,但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这一点值得称赞。我这个人对阅读体验比较挑剔,很多旧版影印本的小字密密麻麻,看久了眼睛非常吃力。但《增订四明经籍志》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基础上,对引文和注释进行了现代化的处理,版心留白适度,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使得长时间的查阅和摘录工作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在考证过程中所采用的“互见法”——即通过多部文献的交叉印证来确定一个模糊书目的归属——其严谨程度令人肃然起敬。我曾尝试用网络数据库来验证其中几个关键条目,结果发现,即便是最新的电子资源,在细节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上,也远不及这本经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整理汇编的纸质巨著。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沉淀下来的、经过时间打磨的文献汇编,其价值是无法被轻易替代的。
评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籍流传史的同好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和案例分析的完美结合体。我最近正在研究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的藏书风气,特别想搞清楚一些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是如何通过地方科举和乡贤的捐赠来扩充馆藏的。《增订四明经籍志》里关于明代中后期地方士绅捐赠书目的一些侧面记载,间接回答了我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没有直接写“某某人做了什么”,而是通过记录某部书在某一时期被某个家族收藏或刊刻,让你自己去推导出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动力。这种“间接史学”的叙事手法,非常考验读者的悟性和联想能力。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另一部关于江南藏书的通史来相互参证,每一次成功的印证都带来一种智力上的极大满足感。这是一部需要慢品,需要反复回味,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宝藏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