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代體育文化研究/中國體育博士後文叢
定價:43.00元
作者:王贇馨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4427641
字數:
頁碼:1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唐代體育文化研究/中國體育博士後文叢》主要內容包括引言,唐代體育的錶現形式,唐代體育文化的結構體係,唐代體育文化的思想基礎,唐代體育文化的特徵,唐代體育文化的價值,參考文獻,後記。
目錄
引言
節 古代體育發生發展概述
第二節 中國古代體育的發展緣由
第三節 唐代體育開展的時代特徵
章 唐代體育的錶現形式
節 射獵
第二節 球戲
第三節 角抵與技巧
第四節 博弈
第五節 樂舞
第六節 宴會活動
第七節 鬥雞
第八節 童嬉
第九節 節俗活動
第二章 唐代體育文化的結構體係
節 唐代體育的物質文化
第二節 唐代體育的精神文化
第三節 唐代體育的製度文化
第四節 唐代體育的民俗文化
第五節 唐代體育的心態文化
第三章 唐代體育文化的思想基礎
節 儒傢思想的基礎作用
第二節 佛道思想的推進作用
第四章 唐代體育文化的特徵
節 軍事體育與娛樂體育並重
第二節 唐代體育文化的開放融閤性
第三節 唐代體育文化的創新性
第五章 唐代體育文化的價值
節 體育文化與唐人
第二節 體育文化與唐代社會
第三節 體育文化與唐代軍事
第四節 唐代體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王贇馨,女,1983年3月生,文學博士,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後,吉林體育學院講師。2001年9月考入吉林師範大學,2005年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到吉林體育學院工作至今;2006年9月和2008年9月,先後於吉林大學師從中國古代文學學者孟兆臣先生、瀋文凡先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並於2012年12月取得文學博士學位。2013年7月,進入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後流動站,閤作導師池建教授,緻力於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和體育與文學的研究。2014年9月-2015年7月,作為訪問學者赴颱灣師範大學學習交流;2016年8月-11月,參加吉林省青年業務乾部和骨乾教師教學法研修班,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進修。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和體育文學,現已齣版學術專著《唐代遊藝與詩歌》,主持國傢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古代遊藝體育文化研究》,發錶相關研究論文《唐代射獵文化芻議》《唐代射獵詩研究》等。
文摘
《唐代體育文化研究/中國體育博士後文叢》:
關於彈棋的起源,至少存在三種說法。一是仙傢之戲,由東方朔進於漢武帝,《太平禦覽·工藝部》捲七五五“彈棋”條引《彈棋經序》日:“彈棋者,仙傢之戲也。昔漢武帝平西域,得鬍人善蹴鞠者,蓋炫其便捷跳躍,帝好而為之,群臣不能諫。侍臣東方朔因以此藝進之,帝就捨蹴鞠,而上彈棋焉。”二是劉嚮為漢武帝所作,晉傅玄《彈棋賦序》日:“漢武帝好蹴鞠,劉嚮以為蹴鞠勞人體竭人力,非所宜,乃因其體而作彈棋以解之。”不過,劉嚮齣生時漢武帝已薨十年,此說明顯有誤。三是曹魏時宮廷妝奩之戲,《彈棋經後序》日:“自後漢衝、質以後,此藝中絕,至獻帝建安中,曹公執政,禁闌幽密,至於博弈之具,皆不得妄置於宮中,宮人因以金釵玉梳戲於妝奩之上,即取類於彈棋也。及魏文帝受禪,宮人所謂更習彈棋焉,當時朝臣名士無不爭能,故帝與吳季量書日:‘彈棋,間設者也。’”其製難以確考。
從《彈棋經後序》的記載可以看齣,漢衝帝、質帝以後,彈棋之藝中絕,曹操執掌政權,更是嚴厲禁止。到魏文帝時,彈棋纔重新興盛。
唐代,彈棋大興,喜愛並精通彈棋的大有人在,還有名手大傢,“唐順宗在春官日,甚好之,時有吉逵、高武、崔同、楊同願之徒,悉為名手,後有竇深、崔長孺、甄顒、獨孤遼亦為亞焉,至於長慶之末,好事之傢,猶見有局尚多解者。“《唐國史補》又載:“如彈棋之戲甚古,法雖設,鮮有為之,其工者,近有吉逵、高越首齣焉。”
關於唐代彈棋的形式,《酉陽雜俎》有雲:“今彈棋用棋二十四,以色彆貴賤,棋絕後一豆。”彈棋二十四子,以顔分。柳宗元的《序棋》描述更為詳細:“予病其確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隆其中而規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貴者半,賤者半,貴者日”上“,賤者日‘下’,鹹自至十二。下者二乃敵一,用硃墨以彆焉。房於是取二毫,如其第書之。既而抵戲二人,則視其賤者而賤之,貴者而貴之。其使之擊觸也,必先賤者,不得已而使貴者,則皆栗焉惛焉,亦鮮剋以中。其獲也,得硃焉則若有餘,得墨焉則若不足。”盧諭亦有《彈棋賦》:“觀乎局之為狀也,下方廣以法地,上圓高以象天。起而能伏,危而不懸。四隅鹹舉,四達無偏。居中謂之豐腹,在末謂之緣邊。棋之為數也,各一十二匯。其始布也,各以其類,乃分其位,環閤相承,櫛比為次。”由此兩篇文章可以看齣,彈棋棋盤中間隆起,下方上圓,象徵天地,棋子二十四枚,雙方各十二,分硃、墨二色,以擊觸的方式進行。
對其遊戲形式,唐人詩歌中也有較為清晰的描寫,韋應物《彈棋歌》:“園天方地局,二十四氣子。劉生絕藝難對曹,客為歌其能,請從中央起。中央轉鬥破欲闌,零落勢背誰能彈。此中舉一得六七,鏇風忽散霹靂疾。履機乘變安可當,置之死地翻取強。不見短兵反掌收已盡,唯有猛士守四方。四方又何難,橫擊且緣邊。豈如昆明與碣石,一箭飛中隔遠天。神安誌愜動十全,滿堂驚視誰得然。”這首詩描寫瞭彈棋的形製,棋局上圓下方,法天地之象,二十四枚棋子如二十四節氣。又如李頎《彈棋歌》:“崔侯善彈棋,巧妙盡於此。藍田美玉清如砥,白黑相分十二子。聯翩百中皆造微,魏文手巾不足比。緣邊度隴未可嘉,鳥跛星懸危復斜。迴飆轉指速飛電,拂四取五鏇風花。坐中齊聲稱絕藝,仙人六博何能繼。一彆常山道路遙,為餘更作三五勢。”以上兩篇錶現瞭彈棋者技巧之純熟,技藝之高超,還可以看齣一些彈法,或從中央隆起部分開始,或沿棋盤邊緣直擊,或從斜角彈齣,全看棋盤中的棋子分布情況而定,技藝高超者可以一子擊中對方六七子,指法快速有力,精妙絕倫。
到瞭宋代,彈棋之戲漸以失傳,《夢溪筆談》載:“彈棋今人罕為之,有譜一捲,蓋唐人所為。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巔為小壺,四角微隆起。”可見,彈棋在唐代很流行,當時還有專門的棋譜,宋時則罕有為之者。
……
序言
無
這部作品的齣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即便我尚未深入探究其“唐代體育文化研究”的精髓,但僅僅從其“中國體育博士後文叢”的定位,以及9787564427641這個 ISBN 的嚴謹性,就能感受到其背後強大的學術支撐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一個博士後文叢,通常意味著它是對某一領域前沿研究的集中呈現,是經過層層篩選、由學術界高度認可的成果。因此,我可以預見,這本書的內容必定是紮實、新穎且具有高度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它很可能不僅僅是對唐代體育現象的簡單羅列,而是會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動因,揭示唐代體育在當時社會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相互滲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顛覆性的視角,挑戰以往對唐代體育的固有認知,尤其是在研究方法的創新性上,或許會帶來一些新的啓發。同時,作為“文叢”的一部分,它也承載著推動中國體育史研究嚮前發展的重要使命。
評分初窺此書的簡介,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幾個關鍵詞:唐代、體育、文化、研究。這幾個詞匯的組閤,預示著一場深入的學術探索即將展開。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對“體育”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一直存有疑問。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古代社會似乎更側重於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而身體的鍛煉和競技活動,或許被認為是次要的。然而,一個偉大的王朝,怎會缺乏與之匹配的活力與激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顛覆這種刻闆印象,展現唐代社會中體育所扮演的真實角色。它可能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消遣,更可能與軍事、教育、宗教、甚至政治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例如,騎射作為重要的軍事技能,在唐朝這樣一個邊疆拓展的時代,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又比如,蹴鞠作為一項風靡全國的運動,其發展背後一定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原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考證,嚴謹的邏輯分析,讓我得以窺見唐代人民的體魄之健,精神之昂揚。
評分盡管我還沒有機會翻閱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但僅僅憑其“中國體育博士後文叢”的身份,我便對其學術價值給予瞭高度的肯定。這類文叢通常代錶著中國體育史研究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和最前沿的研究動態。作者王贇馨,作為一名博士後研究者,其對唐代體育文化的研究,想必是基於紮實的文獻梳理和嚴謹的理論框架。我猜測,書中會探討唐代體育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可能包括但不限於宮廷娛樂、軍事訓練、民間體育活動等方麵。更深層次的,它或許還會深入分析唐代體育文化與當時的政治製度、經濟發展、社會風俗、以及思想觀念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唐代尚武的社會風氣是如何影響體育的發展的?體育活動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民族融閤方麵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學術探討空間。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個關於唐代社會的新視角,讓我對那個輝煌的時代有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
評分坦白說,在看到“唐代體育文化研究”這個標題時,我一開始並未將其與“王贇馨”這個名字直接關聯起來。然而,當我進一步注意到“中國體育博士後文叢”以及那位作者的署名時,一種更加期待的心情油然而生。博士後文叢,這本身就代錶著高度的學術水準和前沿的研究視角。對於“體育文化”這一議題,我一直認為它是一個容易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切入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精神特質。唐代,一個文化鼎盛、對外交流頻繁的時代,其體育文化想必也呈現齣獨特的麵貌。我非常好奇,作者王贇馨女士(或先生)是如何憑藉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去發掘和梳理這些曆史遺跡的?書中是否會涉及那些我們鮮為人知的唐代體育項目?對於那些廣為人知的項目,如馬球、蹴鞠等,作者又將從何種角度進行解讀,探討其在唐代社會中的功能、影響以及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融閤?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立體、鮮活的唐代體育世界。
評分作為一位對曆史文化,尤其是大唐盛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部《唐代體育文化研究》的標題本身就足以勾起我無窮的好奇心。唐代,那是一個何等輝煌燦爛的時代,文化的多元與包容,經濟的繁榮與開放,無不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而“體育文化”,這是一個極具探索價值的視角,它不僅關乎個人的體魄強健,更摺射齣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和時代脈搏。我設想,書中定然會細緻描繪唐代那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無論是宮廷貴族的騎馬射箭、蹴鞠遊樂,還是市井百姓的摔跤、搏擊,亦或是邊疆將士的軍事操練,都可能成為作者筆下的生動圖景。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將如何解讀這些體育活動背後的文化內涵?體育是否承擔瞭重要的禮儀功能?它在社會階層之間的傳播和演變又是如何?它與唐詩、唐樂、繪畫等藝術形式又有著怎樣的關聯?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從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我相信這本書將為我打開一扇瞭解唐代社會肌理的全新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