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年鑒:2010 9787503950643

中國音樂年鑒:2010 978750395064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岩 著
圖書標籤:
  • 音樂
  • 中國音樂
  • 年鑒
  • 2010
  • 文化
  • 藝術
  • 音樂史
  • 音樂資料
  • 行業報告
  • 統計數據
  • 音樂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文化藝術齣版社
ISBN:9787503950643
商品編碼:2979568822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1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國音樂年鑒:2010 作者 李岩
定價 78.00元 齣版社 文化藝術齣版社
ISBN 9787503950643 齣版日期 2017-12-01
字數 頁碼 566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2010中國音樂年鑒》收錄瞭2009年中國音樂學術研究、專題研究、音樂教育、音樂創作、音樂評論、博士論題等一係列反映中國音樂發展的論文,可供音樂研究者參考使用。範圍涉及學科方法論,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古代、近代與現當代中西方音樂史,傳統音樂,歌舞音樂,戲麯音樂,說唱音樂,宗教音樂和作麯技術理論等。年鑒一直堅持關注當代音樂文化生活和學術研究領域,為今人和後人留下瞭新的音樂史書。

   作者簡介

   目錄
捲首語
項陽·互聯網技術下《中國音樂年鑒》的意義

研究綜述
趙建斌·2009年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綜述
馬國偉·2009年樂律學研究綜述
劉洋·2009年中國音樂考古學研究綜述
郭海霞·2009年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綜述
曾遂今韋傑·2009年音樂傳播研究綜述
明言·2009年中國大陸音樂批評研究綜述
齊江·2009年民歌研究綜述
劉正維史宋丹張延莉·2009年戲麯音樂活動概覽與研究綜述
郭威孫茂利·2009年麯藝音樂研究綜述
賀穎·2009年音樂美學研究綜述
周耀群·2009年西方音樂史研究綜述
硃寜寜陳鴻鐸·2009年作麯與作麯技術理論
研究綜述

專題評述
高舒·2009年中國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研究與展演
劉研·2009年流行音樂發展狀況述評
汪靜淵·2009年民族器樂創作述評
查太元·2009年颱灣音樂發展暨研究綜述
代百生·2009年澳門音樂狀況綜述
孫兆潤·蘇俄音樂學研究述聞
特約稿件
吳炳鋕王忠人·澳門道教科儀音樂
博士論題
查阜西琴學研究
文化的嫁接
——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曆史成因與發展曆程研究
中國新教贊美詩集《普天頌贊》之研究
漢傳佛教瑜伽焰口與全真道教鐵罐施食儀式音樂
比較研究
西周至唐宮廷雅樂研究
先秦大型組閤編鍾研究
中國文學史中的古代戲麯研究(1904—1949)
京劇老生流派崛起的社會心理研究
颱灣新音樂(1945—1960)研究
梅西安後六部管弦樂作品的創作技法研究
移居香港的大陸作麯傢研究(20世紀30—80年代)
譚盾歌劇研究
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研究:語境·文本·音樂敘事
音樂感描寫研究
演奏型態的分析與音樂意義的追索
——從“原真演奏”引發的音樂釋義學方法思考
先鋒派實驗音樂之涅檠
——基於算法的頻譜作麯技法研究
飾變·混閤·解構
——西方音樂中的體裁修辭現象研究
朝鮮文廟雅樂的傳承與變遷
現代認同與文化錶徵中的古琴
——以上海古琴文化變遷為個案的音樂人類學研究
作為詮釋的音樂錶演
——音樂錶演詮釋對象的分析性研究
論威爾第晚期歌劇男中音聲部角色創作的
繼承與創新
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係研究
宋代筆記音樂文獻史料價值研究
《樂學軌範》唐部樂器之研究
王燕卿古琴音樂研究
幾種常見民族樂器演奏音高測定及相關律學
等問題研究
豫南皖西杠天神儀式音樂研究
山東柳子戲音樂文化研究
京劇梅派唱腔藝術研究
武滿徹晚期樂隊作品的音響研究
大事記
2009年音樂活動紀事
閤作單位
重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編後語
《中國音樂年鑒》理念

   編輯推薦

   文摘
《2010中國音樂年鑒》:
  一、會議論文
  2009年11月20-23日,由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東亞樂律學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來自韓國、日本、斯裏蘭卡、馬來西亞等國傢及中地和澳門地區的30餘名學者對中國古代樂律學中律製係統、生律方法、宮調係統以及樂律文獻等方麵進行研討。陳應時《中國古代樂律學概述》-文從樂律學學科定位、內容分類、基本內容三方麵對樂律學學科要義進行瞭總結,尤其對聲、律、調、拍、腔、譜、體、器八個方麵分彆進行敘述。黃大同《文化形態的中國樂律學說》關注古人宏觀思想觀念,認為中國樂律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為哲律一體與哲律同構的特徵,尤其對“六十甲子納音”進行論證,認為一些音律本體形態是中國古代某些哲學理論學說建立的基礎。除瞭對樂律學理論進行宏觀考察和辨析,中、日、韓三國學者對樂律學文獻也有探討。韓國漢陽大學權五聖《韓國的<樂通>和<詩樂和聲>中所載的樂律研究》對二部文獻相關樂律內容進行瞭對比,並對照蔡元定、硃載堉黃鍾尺度理論考察二部文獻之主張,他認為“《詩樂和聲》運用瞭硃載堉《律呂精義》中十二律管的周長互不相同的學說,而《樂通》裏則介紹瞭魏廷珍《律呂正義》中十二律管都相同的學說”。(權五聖2009:49)日本國學院大學山寺三知《<律呂新書>校點劄記(之一)——選擇底本,兼論版本係統》文章主要關注《律呂新書》版本流傳過程,並對如何選擇閤適的版本進行瞭探討。武漢音樂學院王洪軍《(樂學新說)“典同”之樂律學探究》-文關注六律、六呂與人間親屬關聯,並對黃鍾與縱橫黍長進行分析研究(後文述)。武漢音樂學院榖傑《“始於黃鍾,終於南事”法新釋——(五經算術>與(後漢書)所載京房六十律史料的互證與互補》一文對京房六十律的相關記載文獻《後漢書·律誌》和《五經算術》做對比分析,考察文獻記載京房六十律的史料。
  在律製與生律法方麵,上海音樂學院應有勤《一種不用計算的律製——渾然天成的自然諧音造就渾然一體的天然律製》,從數理特徵與諧音音階組閤原理等方麵考察對自然諧音認知,他認為自然諧音是一種渾然一體的天然律製。河南大學楊善武《<呂氏春鞦>先益後損生律的確定性》-文,通過對秦簡《律書》和《呂氏春鞦》比較,對二部文獻的生律以及文獻中上生、下生等損益問題進行考證,再次肯定瞭《呂氏春鞦》的生律次序為先益後損。華南師範大學蒲亨建《曾侯乙編鍾律製歸屬問題研究中的邏輯思維問題》,再次提齣對曾侯乙編鍾律製問題的討論,他認為曾侯乙編鍾測音數據的不確定性難以做齣令人信服的律製判斷,而曾侯乙編鍾的音高體係隻是顯示樂製特徵,不可能也無必要采取律學定製。韓國慶熙大學陳庸玉也對律製重新解讀,他在《東西樂律梳理構造分析比較——勾股定理、三分損益、平均律等的數理性構造分析比較》-文中,對聲波振動進行研究,試圖通過工學、數學等方法或手段重新解讀十二律呂。相關探討還有來自海內外的多項研究,上海東方廣播電颱孫剋仁《“均”“均法”考辨》,從多方麵對二者進行考辨;韓國茶山研究所金世鍾《茶山丁若鏞的五聲和六律論》關注《樂書孤存》中“六律”與“五聲”相關內容;澳門理工學院鬍企平《對我國清代的七律製管律研究》關注“康熙十四律”,通過對《律呂正義》數理和樂律梳理,認為“陽陰七律製”是復古的實踐與探索;斯裏蘭卡帕拉代尼亞大學麗娜(Leena Seneheweera)《斯裏蘭卡音樂中印度律學思想之文本佐證》考察《王冠寶石詩》中涉及的樂律理論。
  ……

   序言




《中國音樂年鑒:2010》是一部全麵、深入梳理2010年度中國音樂發展脈絡的權威性參考書。它不僅記錄瞭這一年中國音樂領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創新實踐和理論思考,更是對中國音樂藝術在時代變遷中的軌跡進行的一次係統性迴顧與研究。 內容構成與編排特點: 本書的編排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多元的中國音樂全景圖。其內容大緻可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闆塊: 一、年度音樂大事記: 此部分是年鑒的核心內容之一,它以時間為序,詳細記錄瞭2010年度在中國音樂界發生的具有代錶性的事件。這些事件涵蓋瞭從國傢級音樂盛典、大型演齣活動,到重要音樂比賽、音樂節慶,再到音樂教育改革、行業政策齣颱等各個層麵。例如,可能包括當年重要的音樂節(如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等)的舉辦情況、規模、亮點;國傢級藝術基金的評審與資助項目;重要音樂院校的招生政策調整、學術研討會;以及與音樂産業發展相關的國傢級規劃或指導意見的發布等。通過這一闆塊,讀者可以快速瞭解當年中國音樂發展的整體脈絡和宏觀走嚮。 二、重要人物訪談與專訪: 年鑒深入訪談瞭2010年度在中國音樂界具有影響力的作麯傢、演奏傢、指揮傢、歌唱傢、音樂理論傢、音樂教育傢以及音樂産業的領軍人物。這些訪談旨在揭示他們創作與研究的理念、藝術生涯的軌跡、對當下音樂發展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例如,可能會有對當年獲得重要奬項的音樂傢的深度專訪,探討其獲奬作品的創作背景與藝術價值;或者對一批新興音樂人、獨立音樂人的介紹,展現他們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市場策略。這些訪談不僅豐富瞭年鑒的內容,更傳遞瞭鮮活的音樂思想和前沿的藝術實踐。 三、各類音樂領域的年度盤點: 本書對2010年度中國音樂的各個細分領域進行瞭深入的梳理和盤點,包括但不限於: 古典音樂: 重點關注交響樂、室內樂、歌劇、室內歌劇等領域的創作、演齣、指揮、演奏等方麵的最新動態。可能包括重要樂團的巡演情況、新作品的首演、著名指揮傢和演奏傢的錶現、以及古典音樂市場的分析。 民族音樂: 涵蓋傳統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民族管弦樂、民族聲樂、戲麯音樂等方麵的最新發展。可能介紹各地具有代錶性的民族音樂展演活動、新的民族樂器研發情況、以及對傳統音樂創新性發展的一些案例分析。 流行音樂: 聚焦2010年度在華語樂壇湧現齣的優秀唱片、歌麯、音樂人和音樂風格。可能對當年最受歡迎的歌手、最熱門的專輯進行點評,分析流行音樂的創作趨勢、市場格局以及與新媒體的融閤發展。 爵士音樂、搖滾音樂、電子音樂等: 對這些非主流但日益重要的音樂類型在2010年的發展狀況進行梳理,包括重要音樂節、代錶性樂隊和音樂人、以及音樂風格的演變。 音樂教育: 關注當年全國各級各類音樂教育機構在教學改革、人纔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麵的重要舉措和成果。可能包括重要音樂比賽的教育意義、音樂教育政策的變化、以及音樂師資培訓的進展。 音樂産業: 探討2010年度中國音樂産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包括唱片發行、數字音樂、音樂版權、演齣市場、音樂節慶、音樂科技等。可能分析音樂産業結構的變化、新的商業模式的齣現、以及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音樂理論與評論: 匯集瞭當年湧現齣的重要的音樂學術論文、評論文章,對當年齣現的音樂現象、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推動中國音樂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 四、專題研究與前沿探討: 除瞭對年度音樂事件和各領域的梳理,年鑒還可能設置一些專題性的研究篇章,深入探討當年音樂領域齣現的一些重要議題。例如,可能聚焦於“新媒體與音樂傳播的融閤”、“中國音樂的國際化道路”、“音樂治療在中國的應用前景”、“互聯網時代下的音樂版權保護”、“傳統音樂的當代轉化與創新”等熱門話題。這些專題研究力求從更深層次上剖析中國音樂在2010年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五、數據統計與分析: 為增強年鑒的學術性和參考價值,書中可能包含相關的統計數據,如當年各類音樂演齣票房、唱片銷量(如果數據可得)、音樂節參與人數、音樂相關從業人員數量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客觀地展現中國音樂市場的規模、結構和發展態勢。 六、參考文獻與資料索引: 為瞭方便讀者進一步研究,年鑒通常會附帶相關的參考文獻目錄和重要事件、人物的索引,便於讀者查找更詳細的資料。 《中國音樂年鑒:2010》的價值與意義: 權威性與全麵性: 作為一部年度性的音樂文獻,它匯集瞭大量一手資料和專傢學者的分析,力求全麵、客觀地反映中國音樂在2010年的發展狀況。 曆史記錄與文獻價值: 它為研究2010年度中國音樂史提供瞭珍貴的原始文獻資料,對於音樂史學、音樂美學、音樂産業等領域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前沿性與導嚮性: 通過對當年音樂事件、創作實踐、理論探討的梳理,年鑒能夠捕捉到音樂發展的前沿動態,並為未來的音樂發展提供一定的啓示和導嚮。 行業參考與藉鑒: 對於音樂從業者、教育工作者、政策製定者以及音樂愛好者而言,年鑒提供瞭一個瞭解行業現狀、把握發展趨勢、進行學術交流與閤作的重要平颱。 文化傳承與創新: 通過對傳統音樂的關注和對當代音樂發展的記錄,年鑒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中國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總而言之,《中國音樂年鑒:2010》並非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年終總結,它更是一部集記錄、分析、研究、前瞻於一體的中國音樂年度發展報告,為深入瞭解和研究2010年中國音樂的方方麵麵提供瞭寶貴的資源。

用戶評價

評分

收到《中國音樂年鑒:2010》後,我最先翻閱的是關於獨立音樂的部分。2010年,是獨立音樂逐漸走嚮公眾視野,並展現齣強大生命力的一年。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對當年國內獨立音樂場景的詳盡描繪,包括重要的獨立廠牌、新興的獨立樂隊以及他們在音樂節和小型演齣中的活躍錶現。此外,我也期待它能對當年獨立音樂的創作風格、市場推廣模式以及所麵臨的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這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音樂分支。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音樂研究者和行業從業者的案頭必備。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多年,深知掌握最新的行業動態對於教學和課程設計的重要性。2010年,正是國內音樂市場經曆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數字音樂的崛起、版權問題的挑戰,以及獨立音樂的興起,都對整個行業産生瞭深遠影響。我迫切希望《中國音樂年鑒:2010》能夠對這些現象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分析,提供詳實的數據和獨到的見解。從宏觀的産業政策到微觀的演齣市場,從傳統音樂的傳承到跨界融閤的嘗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麵麵俱到,為我們勾勒齣2010年中國音樂版圖的全景。

評分

我是一名資深樂迷,對每年的音樂盛事和重要事件都非常關注。2010年,有太多值得迴味的音樂時刻,比如那些令人驚艷的音樂節、那些在頒奬典禮上熠熠生輝的音樂人。這本書的齣版,讓我看到瞭係統性梳理這些珍貴瞬間的可能。我希望能在這本年鑒中找到關於當年重要音樂節的詳細報道,瞭解參演藝人、節目安排以及觀眾反響。同時,我也期待它能對當年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奬項進行盤點,分析獲奬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意義。

評分

終於入手瞭這本《中國音樂年鑒:2010》,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封麵所吸引。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樂愛好者,我對國內音樂的最新發展和趨勢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但常常感到信息碎片化,難以形成係統的認知。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我尤其期待它能詳細梳理2010年國內音樂産業的整體狀況,比如新專輯的發行情況、熱門歌麯的榜單分析、以及各個音樂流派的發展動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挖掘那些具有代錶性的音樂人、樂隊和他們的作品,瞭解他們創作背後的故事和藝術理念。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音樂抱有深厚感情的學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介紹當下傳統音樂發展狀況的權威資料。《中國音樂年鑒:2010》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探討2010年傳統音樂領域的重要事件,比如重要的學術研討會、瀕危樂種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以及傳統音樂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與傳承。更具體地說,我期待它能包含對當年活躍在傳統音樂領域的代錶性樂團、演奏傢以及作麯傢的介紹,並分析他們的音樂實踐對當下中國音樂生態的貢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