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摄影眼的培养:关键思维 | 作者 | 十面埋伏 阿默等 |
| 定价 | 49.8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05665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软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继《摄影眼的培养》《摄影眼的培养II》之后,推出的“摄影眼”系列第3部著作。本书邀请11位当代台湾摄影达人,通过10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帮助读者找到培养自己“摄影眼”的新思维。 无论你是摄影“麻瓜”,还是获奖连连的高手,本书都能够重新唤醒你的“摄影灵魂”。从找寻新主题、创新表现手法、运用较佳拍摄技法,一直到如何利用手中的器材、拍摄技巧、影像后期制作等,将你的想法转化成影像,让照片传递出你的意念。不管你用的是什么器材,喜欢的是什么主题的摄影,一个发自内心、匠心的“摄影眼”,便开启了联系你我的共通语言。 |
| 作者简介 | |
| 十面埋伏(十面摄区摄长),本名蔡志雄,各大摄影教室热门讲师,上市上柜公司摄影讲师,具有超过百场的摄影团指导经验。著作:《十面讲堂——风景、旅游、人文摄影全攻略》《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2》。 阿默(mookio),本名陈精国,台湾摄影家,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主,深受网友喜爱。目前已出版过摄影专著:《iPhone:轻触的浪漫》、《FUJIFILM X100:兼具机械与数字的摄影魅力》在两岸三地拥有相当多的粉丝。 杨筑麟 (Canney Yang),天性喜欢冒险、异想天开,为了要看见不同的视界,开始学习摄影。高雄市2014年地瓜电视台风景画面及摄影旅游人2014摄影专刊提供,罗森科技特约摄影讲师。 宋永州(ATN),红外线摄影达人,2010年起专注于红外线摄影领域,几年间解开各式红外线摄影器材上的诸多难题,创立的红外线个人品牌也成为,并且不定期开办红外线教学课程。 李婉莉(Vera Lee) & 洪志辉 (Peter Hong),她们是喜爱旅游和摄影的夫妻档,渴望利用相机记录下世界各地的美景。得奖记录:2011 中华百年宝岛风华摄影比赛 第二名(Peter Hong);2012 台北101国际摄影比赛 奖(Vera Lee);2012 摄群网赞网络摄影比赛 铜奖(Peter Hong);2012 日月潭摄影比赛A组 环潭区写真 银牌(Peter Hong);2013 “观光局”——旅行台湾,心动台湾奖(Peter Hong & Vera Lee)。著作(共同出版):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Peter Hong);梦幻风景进阶摄影技巧2(Peter Hong & Vera Lee)。 陈治平(Hogin Chen),DCView数码视野评议委员/延时摄影讲师,台北摄影学会延时/风光摄影讲师,桃园摄影学会延时摄影讲师,台湾省摄影学会延时/风光摄影讲师,台湾电力公司延时/风光摄影讲师。1997年台电之美摄影比赛生活组金奖、电力组银奖,2008“eye上国家公园”铜牌奖,2009第四届武陵生态之美摄影比赛银奖。 商耀元(Jack Shang),工作中关注企业品牌营销的细微变化,善于用相机展现光影和景色。 张哲榕(Sim Chang),视觉艺术硕士,荣获美国IPA国家精选奖、法国PX3金奖、日本东川町国际写真节奖。作品受邀至俄罗斯国际摄影节、法国巴黎PX3、纽约See me、香港AHAF、台北当代艺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等地展出。日本写真评论教父——饭泽耕太郎先生评论其 “无瑕的爱”系列是比日本人还要宅的作品。 高恺莲(Karren Kao),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由于极度热爱摄影,毕业后随即投入职业摄影工作,放弃从医,并开始不间断的进行各种类型的摄影创作。 2012年,受邀参加高雄美术馆《出社会》。现今成立摄影工作室,目前是商业摄影师和自由创作者,在美术馆、诚品、华山、驳二等艺文空间举办展览,并经常在各大展演空间举办座谈会,著有《Karren的超异想婚摄——百变风格婚纱摄影》。 许守涌,风景、溪瀑、微距、生态摄影达人,奥林巴斯特约讲师,热衷摄影,喜欢尝试各种创新的拍摄角度与手法。 |
| 目录 | |
| C h 0 1 用摄影点亮世界阿默006 |让我们学会如何用相机记录下生命中的点滴 C h 0 2 金秋新西兰十面埋伏022 |让我们饱览新西兰壮阔的景致与人文风情 C h 0 3 风景在我心杨筑麟038 |让我们学会把心中的画面,用相机转化成美丽作品 C h 0 4 红外线摄影宋永州058 |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另一面的绮丽与梦幻 C h 0 5 摄影自由行李婉莉&洪志辉074 |让我们仿佛亲临现场,见证极光、希腊与日本的旷世美景 C h 0 6 延时摄影陈治平096 |让我们时间的制约,飞快地见识台湾的柔美 C h 0 7 鸟瞰与飞行商耀元116 |让我们用航拍的视角,俯瞰这片土地的风华 C h 0 8 我对人像创作的爱张哲榕132 |让我们打破艺术的神秘面纱,在影像之中省思与沉淀 C h 0 9 用心按下不做作的快门高恺莲152 |让我们和“茂木太太”一同感受影像的温度与人情味 C h 1 0 光影台湾许守涌174 |让我们找到台湾各处的私房美景,也为摄影人的坚持深深感动 |
| 编辑推荐 | |
| 1.“摄影眼”系列重磅新作:唤醒你的“摄影灵魂”; 2.呈现——原汁原味的台湾系摄影风格作品是如何拍出来的; 3.十一位新生代台湾摄影达人的摄影语言、摄影观念分享; 4. 对原版书的设计和排版进行了改造,中文版更加简洁、前卫、时尚,贴近大陆读者的审美倾向。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点试试看的心态。市面上太多摄影书,内容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器材的介绍,或者一些基础的摄影技巧。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就被它独特的视角所吸引。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拍”,而是引导你“怎么去看”。书中关于“捕捉决定性瞬间”的阐述,让我醍醐灌顶。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拍不出令人惊艳的照片,并不是因为我们运气不好,或者没有抓住那个“对”的时机,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准备好,没有培养出那种能够预判、能够敏锐捕捉的“摄影眼”。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摄影更高层次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摄影的无限可能。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具象,充满了画面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我沉浸其中,想要立刻拿起相机去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提升我摄影“品味”的书籍。很多时候,我能拍出技术上无可挑剔的照片,但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缺乏那种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器材的性能或者后期处理的技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思考”层面。书中关于“构图的意图”和“光影的叙事性”的论述,对我启发尤其大。我开始反思,我为什么这样构图?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表达什么?光影的变化又如何能增强画面的情绪和氛围?这些问题,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变得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技巧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眼睛去思考”的指南,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摄影的艺术性和哲学性,从而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深度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讲究,素雅的背景搭配一幅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的专业与艺术气息。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细节之处都做得十分用心,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一直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的作品缺乏灵魂,总是在技术层面打转,难以捕捉到那种能触动人心的瞬间。市面上关于摄影的书籍汗牛充栋,要么过于侧重器材的介绍,要么就是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真正能从“思维”层面引导我的,却少之又少。因此,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便被深深吸引了。它承诺的“关键思维”正是我想突破的瓶颈,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走出技术泥沼,真正理解摄影的本质,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摄影眼”,让我的镜头语言更加丰富和深刻,能够更好地表达我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评分老实说,我本来对摄影书没什么特别的期待,总觉得它们要么是给大师看的,要么就是教你如何摆拍。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巨大的。它没有上来就跟你谈论快门、光圈这些冰冷的技术词汇,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切入,探讨了“如何去看”。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观察角度”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说明同一个场景,不同的观察角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拍不出好照片,不是因为技术不够,而是因为我们的“看”不够深入,不够有意识。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一扇新窗户,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发现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美好与细节。它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没有故弄玄虚,读起来亲切自然,仿佛是一位老友在分享他的摄影心得,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我一直认为,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市面上很多摄影教程,总是强调技术层面的精进,比如如何掌握曝光、如何运用景深,这些固然重要,但却忽略了更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摄影师的“眼”。这本书恰好抓住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技巧教学,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一双能够发现、捕捉、并传递摄影“灵魂”的眼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的捕捉”和“故事的构建”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给出固定的模式,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通过画面来传达情感,如何让一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这让我意识到,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和想象空间,一本好的摄影作品,能够引发观者的思考和联想,而不是仅仅呈现一个客观的画面。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从一个被动的记录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有思想的创作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