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节日
定价:10.50元
作者:乔继堂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7-01
ISBN:97872010664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绝不仅仅是点缀装饰,它从种种方面实实在在地调节着我们的生活,维系着社会关系,凝聚着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就“调世”而言,节日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以小憩,使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几乎不能想象没有节日的生活。就“维系”而言,四时八节的亲友问候、馈赠,春节时的拜年,冬至节的向长辈献袜、请老师宴飨,都是其体现。而节俗活动中体现的重视天人和谐、关心亲情戚谊、追求红火圆满等等,均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好尚和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们今天生活中的节日,可谓应有尽有,如果细加推寻,也许一年中的每一天几乎都要成了节日。对节日加以分类,首先可以分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在传统节日中,也还可以从功能、主体等方面进行分类。比如从主体来分,就可以分出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宗教节日,我们的这本小册子就是专门介绍民间节日的。其实,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大众、官宦乃至皇室都要过的,之所以把民间与官方并立,意味着本书排除了那些官家规定的节日,比如皇帝生日的所谓“万寿节”,也不介绍相应节日中国家祀典的情.节。对于宗教节日,以大众参与程度为选择,比如浴佛节、观音诞等大众参与较多的则加以介绍。此外,行业性的纪念节日也属民间节日,但因其主体的局限性,本书基本不作介绍。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内容,但这里的简略介绍已经足以让我们了解每一个节日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节俗活动、节物时品。了解了这些,我们的节日会过得更为充实、写意。
目录
立春日——迎春鞭春劝农耕
春节——三元复始拜新年
破五——解除,开业上工
元宵节——花灯处处闹社火
填仓节——添仓补天祈年丰
龙抬头节——扶龙熏虫剃龙头
花朝节——花开蝶舞春光美
寒食节——禁火寒食念子推
清明节——扫墓祭先伴宴游
上巳节——曲水流觞踏青行
立夏节——迎夏荐新吃补食
浴佛节——浴佛舍豆结法缘
端午节——避毒食粽赛龙舟
夏至节——祛病健身夏至面
六月六——晒衣曝书浴猫狗
立秋节——咬秋防痢戴楸叶
尝新节——尝新荐新品收成
七夕节——鹊桥相会乞巧忙
中元节——照冥赈孤荷花灯
中秋节——拜月赏月庆团圆
孔子诞辰——中华民族的圣诞节
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
寒衣节——寒衣烧化送先人
冬至节——扶阳履长敬师长
腊八节——腊日腊祭腊八粥
祭灶节——糖瓜祭灶过小年
除夕——一夜连双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对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节日了解得不够深入。拿到《民间节日》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没想到它竟然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用非常生动、细腻的笔触,将每一个节日背后蕴含的故事、情感和生活方式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春节的描写,它不仅仅是吃年夜饭、放鞭炮,更是对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的情感升华,以及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作者深入挖掘了不同地区春节的细微差别,比如北方的饺子和南方的年糕,还有各地独特的拜年方式,这些细节都让我觉得无比亲切和真实。读到关于元宵节的段落时,仿佛我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汤圆香气,看到人们提着灯笼在夜市里穿梭,那种热闹和喜庆扑面而来。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熟悉的节日,不再是简单的日历标记,而是鲜活的生活画卷。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让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读物,而《民间节日》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像某些快餐式的文化普及读物,而是充满了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这些节日承载的文化精髓的珍视。他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个节日,更是在解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例如,在谈到中秋节时,书中对“团圆”这一核心意象的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聚会,更是心灵上的契合与慰藉。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和民谣,为节日增添了文学色彩,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读完关于七夕节的部分,我忽然觉得,那些古老传说中的爱情,虽然形式不同,但其中对忠贞、对思念的情感,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共鸣。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倾听、去感受。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民间节日》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知识堆砌。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了。他仿佛是一位老者,坐在摇椅上,用他那饱经沧桑的嗓音,向我们讲述那些古老而又熟悉的故事。书中对节日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习俗,而是深入到节日产生的社会背景、人们的情感需求,以及这些节日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例如,在描写清明节时,作者不仅仅讲了扫墓祭祖,还深入探讨了“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以及春天万物复苏,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觉得书中的每一个节日都有了生命。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读到关于夏至的描写时,仿佛我能感受到烈日当头,蝉鸣阵阵,人们忙碌但又充满活力的场景。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民间节日》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那种古朴又不失雅致的风格,让我一眼就觉得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普通的节日介绍类书籍。拿到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在叙述上非常有技巧,常常会从一个小的生活片段切入,然后层层剥茧,引出整个节日的背景和意义。例如,在讲到端午节时,他并没有直接讲屈原投江,而是先描绘了一个南方水乡,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大人们忙碌着包粽子、划龙舟的场景,这种生活化的描绘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氛围。接着,作者才娓娓道来关于龙舟竞渡和粽子的传说,以及这些习俗背后寄托的对健康、平安的祈愿。这种写法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节日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文献,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冷门节日,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庆典,让我对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了更广阔的认知。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叙述方式上都给我带来了惊喜。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化细节非常敏感的读者,而《民间节日》这本书正是满足了我这种挑剔的需求。作者在梳理每一个节日时,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人文关怀。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对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器物服饰等多方面的考证,来还原节日的真实面貌。读到关于重阳节的部分,我特别惊讶于书中对“登高”这一习俗的多重解读,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对生命高远追求的象征,以及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愿。而且,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民间谚语和俗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往往最能反映一个节日的精髓和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地区性节日,如苗族的“姊妹节”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在节日中所表达出的独特情感和价值观。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浓缩的文化符号,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