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之心 9787229127251

萬木之心 978722912725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子語 著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生態學
  • 自然觀察
  • 環境保護
  • 生物多樣性
  • 科普讀物
  • 散文
  • 遊記
  • 自然寫作
  • 生命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127251
商品編碼:29800570385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萬木之心 作者 鄭子語
定價 48.00元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ISBN 9787229127251 齣版日期 2017-1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我之茗草,萬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黃金。”每一杯茶,都不是孤立的。
《萬木之心》,是作者習茶10餘年的記錄、體驗與識見,以茶的角度,切入當下茶與生活的語境,從更廣闊的場景,去體味茶味、茶文、茶生活。本書更多的是寫喝茶、習茶、訪茶等過程中的隨想與理解。茶與成長、與故鄉、與自然、與曆史、與鄉愁、與儀式感、與生活、與趣味、與心態等等發生瞭聯係。


   作者簡介

   目錄

代序
與鄭子語書 1

自序
見茶不是茶 1

茶味
春風花蜜香 3
春色龍井6
霸氣班章10
紅茶的氣質13
春分一片禪16
時光慢遞的茶味18
若有蘭湯21
四爺的茶24
普洱27
蟲的茶31
紅玉如初見34
綠肥紫瘦37
亦花亦茶亦天香40
芽尖上的金駿眉43
無名之茶46

茶事
露兄何來51
長物記54
求畫記57
穿城而過喝茶去60
高黎貢山訪茶記64
風城問沱68
舀一片月光佐茶72
夜訪紫藤廬75
不如圍爐78
字·壺·印81
飲茶宜83
山頭主義87
遠方來客90

茶思
茶裏時光慢95
茶當酒98
怎抵十年塵夢101
靜自茶來104
茶如初心107
猶在杯水110
茶,杭州的另一種寫法113
茶是山水相逢116
春風十裏不如茶119
此身,此地,此茶122
理想的普洱茶125
冷水泡茶慢慢濃129
以手言茶132
隨遇而飲135
一個人喝茶138
靜飲百年141
東茶,西茶144
誰偷走瞭中國茶149
茶是後的鄉愁156

茶書·茶人
茶脈,文脈,國脈161
茶葉是有靈魂的葉子164
穿過花叢,一葉以航167
怒讀《茶之書》170
茶客倪雲林178
徐霞客的雲南茶181
林徽因:茶味三重184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萬木之心》 《萬木之心》並非一本關於單一本樹木生長的科普讀物,也非探討某種特定植物的藥用價值。它所關注的,是生命在地球上最普遍、最深刻的體現之一:植物的生存智慧。這本書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解讀那沉默卻充滿力量的生命形態,揭示它們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與環境共生共榮,又如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世界,應對挑戰,並將生命的延續傳遞下去。 一、 植物的感知:一個未知的維度 我們常常認為,感知是動物的專屬,是神經係統發達的標誌。然而,《萬木之心》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顛覆性的認知領域:植物同樣擁有它們的感知方式,盡管它們沒有眼睛,沒有耳朵,但它們能夠“看見”光綫的方嚮和強度,能夠“聽見”風的呼嘯和雨的低語,能夠“聞到”同伴的氣息和潛在的威脅。 書中,我們將深入探索植物如何利用化學信號進行交流。它們會釋放揮發性有機化閤物,這些“氣味”就像是它們之間的語言,可以警告鄰居即將到來的害蟲,或是吸引傳粉者。想象一下,一片森林,在寂靜的外錶下,卻是一場無聲的信息傳遞盛宴。我們將瞭解植物如何通過根係網絡,與土壤中的真菌建立起共生關係,這種“地下互聯網”不僅能幫助它們獲取養分,更能傳遞警告和信息。 植物對觸碰的感知,也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有些植物會根據觸碰的頻率和力度,調整自己的生長姿態,甚至做齣防禦反應。例如,含羞草的葉片閉閤,並非隻是機械反應,而是它們對外界刺激的一種精妙迴應。書中將詳細解析這些感知機製背後的生理和生化原理,讓我們驚嘆於植物的精細與敏感。 二、 植物的生存策略:適應與進化 植物的生命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生存史。《萬木之心》將細緻入微地剖析植物如何在極端環境下求得生機,展現它們令人驚嘆的適應能力和演化智慧。 從乾旱的沙漠到濕熱的雨林,從貧瘠的高山到深邃的海底,每一種植物都發展齣瞭獨一無二的生存策略。我們將看到植物如何改造自己的形態,例如仙人掌那肥厚的莖葉儲存水分,或者某些沙漠植物能夠以極低的代謝率存活數年。書中還會介紹植物如何利用各種“心機”來吸引授粉者,比如鮮艷的花朵、獨特的香氣,甚至模擬昆蟲的性氣味,以達到繁衍的目的。 更令人著迷的是,植物並非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塑造,它們也在積極地改造環境。《萬木之心》將闡述植物如何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通過光閤作用釋放氧氣,改變瞭地球的大氣成分,為動物的齣現奠定瞭基礎。它們通過固氮作用,豐富土壤,支持著整個生態係統的運作。從宏觀上看,植物是地球生命係統中最基礎的構建者和維持者。 書中還會探討植物的“社會性”。並非所有植物都是孤軍奮戰,許多植物能夠通過共生、競爭、互助等方式,形成復雜的群落結構。我們會瞭解到,在某些情況下,強大的母樹會通過其根係網絡,為幼苗提供養分和保護,這種“母愛”式的生存模式,令人動容。 三、 植物的生命周期:堅韌與傳承 植物的生命,從一顆種子開始,經曆萌發、生長、繁衍,最終迴歸大地,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過程。《萬木之心》將以詩意而科學的筆觸,描繪植物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展現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傳承生命的智慧。 我們將深入瞭解種子為何能夠沉睡多年,卻在適宜的條件下破土而齣。種子內部儲存的能量,以及其錶皮的奇特結構,都蘊含著生命的奧秘。書中還會介紹植物如何應對生命中的各種“陷阱”,例如休眠期、孢子繁殖,以及那些以驚人速度蔓延的藤蔓,它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規避風險,抓住機遇。 植物的繁衍,是生命得以延續的關鍵。從單性繁殖到有性繁殖,從依賴風力、水力到依靠動物傳播,每一種繁殖方式都經過瞭億萬年的精雕細琢。書中將詳細介紹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及它們為瞭成功繁衍所付齣的種種努力。 而當植物生命走到盡頭,它們並非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迴歸自然。腐爛的落葉、枯萎的枝乾,都將滋養新的生命,完成物質的循環。這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生命哲學,是《萬木之心》想要傳達的核心思想之一。 四、 植物的智慧:沉默的力量 《萬木之心》的核心,在於揭示植物身上蘊含的另一種形式的“智慧”。這種智慧並非邏輯推理,並非抽象思考,而是根植於生命最根本的驅動力——生存與繁衍。 書中會引用大量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結閤生動的案例,來闡釋植物的“決策”過程。例如,當植物麵臨不同的壓力時,它們如何調動體內的基因,改變代謝途徑,以應對危機。我們甚至會看到,某些植物能夠“記住”過去經曆過的傷害,並在未來做齣更有效的反應。 《萬木之心》也呼喚我們重新審視與植物的關係。在現代社會,我們往往忽視瞭植物的存在,將它們視為背景,或是可利用的資源。然而,這本書將提醒我們,植物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它們默默地支撐著地球的生態平衡,為我們提供氧氣,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甚至是我們食物和藥物的來源。 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科學的層麵,它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敬畏和熱愛。它鼓勵讀者去觀察身邊的植物,去感受它們的存在,去理解它們的故事。在靜謐的綠色生命麵前,我們或許能找到內心的寜靜,領悟到生命的韌性與價值。 《萬木之心》是一次深入植物內心世界的探索之旅,它將帶領你跨越物種的界限,去聆聽那些無聲的生命,去品味那些深沉的智慧。它將讓你重新認識我們所生活的星球,以及那些與我們共享這片土地的,最古老、最沉默的生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萬木之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午後陽光下,偶然間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日記。它不一定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是一種屬於生活本身的味道。我常常會在閱讀中尋找那種與自己産生共鳴的情感,那種能夠觸碰到內心柔軟角落的細膩筆觸。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這樣的體驗,或許是關於成長中的迷茫,或許是關於人際關係中的微妙之處,又或許是對生命意義的淺嘗輒止的探討。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思考,讓我停下來審視自己的作品。我希望,《萬木之心》能夠在我閱讀的過程中,像一顆種子一樣,在我心裏種下一片森林,讓我在未來的日子裏,也能從中汲取養分,感受到那些靜默而強大的生命力。它或許會是安靜的,但卻能深刻地打動人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深沉的、充滿生命力的質感,仿佛真的能觸摸到那些古老的樹木,感受到它們在歲月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智慧。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那種獨特的氛圍所吸引,心裏升起一種莫名的期待。我總是對那些能夠喚起內心深處情感,或是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世界的作品情有獨鍾,而《萬木之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一本有力量的書。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它所蘊含的奧秘,去感受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生命脈動。我希望它能讓我暫時忘卻現實的瑣碎,沉浸在一個更加廣闊、更加充滿想象的空間裏,與書中那些“萬木”一同呼吸,一同成長。不知道裏麵描繪的會是怎樣的世界,是奇幻的森林,還是充滿哲思的內心獨白?無論如何,我都準備好接受它帶來的驚喜和震撼瞭。

評分

初次接觸《萬木之心》,就被它那份內斂而深沉的封麵所吸引。我總覺得,真正有價值的書籍,往往不需要喧囂的宣傳,它們自有其獨特的魅力,能夠穿越時光,觸動靈魂。我對於故事的類型並沒有特彆的偏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渴望在閱讀中找到一種共鳴,一種能夠讓我感受到生命力的力量。我希望《萬木之心》能夠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或許是關於自然的奧秘,或許是關於人性的復雜,又或許是對某種永恒價值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像一汪清泉,滌蕩我內心的浮躁,讓我重新找迴平靜和力量。無論它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我都相信,它一定蘊含著一份獨特的智慧,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理解的門。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萬木之心》本身就帶有一種神秘而宏大的意境,讓我充滿瞭好奇。我不太喜歡那些情節跌宕起伏、過於追求戲劇性衝突的故事,反而更偏愛那種能夠引發我深刻思考,或者讓我感受到一種悠遠的情感的作品。我希望《萬木之心》能像一位智者,用它獨特的方式,嚮我展示生命的某個麵嚮,或者,引領我進入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思考空間。我期待它能帶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觸動,讓我即使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能迴味無窮,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從中找到新的視角和感悟。我不確定它會是怎樣的敘事風格,或許是散文,或許是小說,但隻要它能觸動我的內心,引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那麼它就足以成為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評分

一拿到《萬木之心》,我就被它那股沉靜的氣質所吸引。我常常覺得,真正能打動我的書,不是那種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那種如潺潺流水般,緩緩浸入心田的文字。我不知道它具體講瞭什麼故事,但從書名和它的氣息上,我預感它會是關於生命、關於成長、關於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但又至關重要的事物。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就像置身於一片古老的森林之中,聽著風吹過樹葉的聲音,感受著陽光穿過縫隙灑下的溫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治愈感,讓我暫時放下外界的喧囂,迴歸內心的平靜,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或許,它會用一種非常含蓄的方式,揭示一些生活的真相,或者,僅僅是提供一片可以安心棲息的文字空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