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 9787554305430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 978755430543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昭林 著
圖書標籤:
  • 課本
  • 收藏
  • 懷舊
  • 教育
  • 成長
  • 青春
  • 校園
  • 記憶
  • 書籍
  • 個人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羊城晚報齣版社
ISBN:9787554305430
商品編碼:29800611612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 作者 文昭林
定價 48.00元 齣版社 羊城晚報齣版社
ISBN 9787554305430 齣版日期 2018-0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作者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對教育事業有強烈的愛,退休後繼續與課本打交道,一頭紮進老課本的收藏與研究,至今三十多年。本書共分三部分,一是其豐富的課本收藏的展現,二是其課本研究的心得,三是其收藏故事收藏人生的敘述。全書圖文並茂,生動可讀,有頗高的史料價值、文獻價值,其人物故事充滿正能量。


   作者簡介

1942年生人,湖南省衡陽市十六中學退休教師,從事古舊課本的收藏和鑽研三十多年,至今藏品達兩萬多件,2013年被評為“衡陽市十大收藏傢”之一,2016年被國傢和湖南省兩級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均評為“書香之傢”,在課本收藏與研究卓有成績。


   目錄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文昭林為1942年生人,是湖南省衡陽市十六中學退休教師,有35年教齡,而從事古舊課本的收藏至今三十多年,藏品達兩萬多件,2013年被評為“衡陽市十大收藏傢”之一,2016年被國傢和湖南省兩級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均評為“書香之傢”,在課本收藏方麵卓有成績,堪稱收藏大傢。
本書主要分三部分,一是作者豐富的課本收藏圖錄展現;二是其課本文化的敘述和介紹;三是作者的收藏故事。全書圖文搭配,樸實可讀,充滿正能量。
本書展現的藏品豐富,涵蓋麵廣,精品珍稀,能凸現我國傳統教育在課本方麵的主要風貌。全書彩色編排,圖錄主要為各時期各類課本的封麵,還涵蓋部分教輔、課外讀物以及教案等相關物品,圖錄近600幅,琳琅滿目,極具參考價值,體現瞭作者專項收藏的突齣成就,在收藏界不多見。例如具有四百多年曆史的黃庭堅的《題浯溪崖壁》明代拓本,《四庫全書》全本等。
本書所述收藏故事真實感人動人,充分展現瞭作者的“書癡”形象,更錶達瞭收藏傢在收藏道路上的艱辛和情懷,也透過這些收藏故事反映瞭作者的人格魅力。應當說,作者許多精品藏品的獲得,都是一段段以情動人的結果,誠非容易。例如《穿越時空,三百年後遇到你》一節所述,康熙五十五年版36本一套的《康熙字典》的獲得,就是作者和一位賣廢舊的“老大爺”的真情故事,是作者關心關愛他人的“意外”收獲。可以說,這些動人的故事是本書作為“情懷”部分感人至深之處。


   文摘

   序言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 9787554305430 一、 紙頁間的歲月流轉:一份珍貴的成長印記 翻開一本泛黃的書頁,指尖輕輕拂過那些承載著知識與迴憶的文字,仿佛瞬間穿越瞭時光的隧道。這並非一本普通的書籍,它是一份濃縮瞭個人成長軌跡的珍藏,是無數個日夜伏案研讀的見證,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知識與情感的橋梁。《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書號9787554305430,顧名思義,它記錄的正是那樣一份對舊日課本的深情凝視,以及由此引發的無限思緒。 這本作品,與其說是一本內容陳列,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梳理與情感的釋放。它選取的是作者生命中那些至關重要的教育階段,從懵懂的童年啓濛,到孜孜不倦的少年時光,再到步入社會的初入職場,甚至可能延續到成年後對知識的持續渴求,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那些曾經陪伴我們走過關鍵時刻的課本。它們是學習的載體,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更是記錄我們每一次進步、每一次睏惑、每一次頓悟的忠實夥伴。 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齣一堆舊課本的清單,而是以一種細膩而溫情的筆觸,將每一本課本背後所蘊含的故事娓娓道來。例如,小學時那本封麵已經磨損不堪的《識字課本》,可能不僅僅是學習漢語拼音和常用漢字的工具,它還可能承載著第一次認真寫下自己名字的喜悅,第一次在課堂上被老師錶揚的激動,甚至是一段與玩伴在課間分享糖果的童年記憶。封麵上的塗鴉,頁角泛黃的痕跡,甚至是某個角落不小心留下的墨漬,都成為瞭獨一無二的標記,訴說著那個年代特有的純真與活力。 而到瞭初中,《數學》課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定理,曾經是多麼令人頭疼的難題,但如今再翻閱,那些曾經絞盡腦汁求解的題目,或許已經化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本空白處寫下的演算過程,甚至是被劃得亂七八糟的草稿,都見證瞭作者在知識海洋中探索的足跡。可能,某道曾經睏擾很久的幾何題,在多年後迴想起來,竟然與生活中的某個實際問題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這種聯係的發現,本身就是一種驚喜。 高中階段的《語文》、《英語》、《曆史》、《物理》……這些科目的課本,它們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思想,構建世界觀的重要載體。那些精美的古詩詞,那些深刻的曆史事件,那些充滿哲思的論述,都如同種子一般,在年輕的心靈中播撒,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作者可能會分享,某篇課文中的某個句子,曾經如何激勵自己,某段曆史的某個事件,如何讓自己對國傢民族有瞭更深的理解。那些批注,那些熒光筆劃齣的重點,都凝結著當時對知識的渴望與思考。 甚至,大學時期的專業課本,那些厚重而專業的內容,代錶著對某個領域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它們可能承載著第一次接觸前沿理論的震撼,第一次獨立完成某個項目的艱辛與成就感。每一本專業課本,都是作者走嚮專業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它們見證瞭作者在學術上的求索,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 二、 情感的拾遺與價值的重塑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並非僅僅停留在對舊物件的懷舊,它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通過對這些課本的迴顧,作者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曆程,重新發掘那些被時光淹沒卻依然珍貴的價值。 首先,它是一種情感的拾遺。課本是童年與少年時代最親密的夥伴,它們承載瞭太多純粹的情感。或許是考試前的緊張,或許是取得好成績的喜悅,或許是與同學爭論某個問題時的熱烈,又或許是偷偷在課本上塗鴉時的鬼馬精靈。這些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被生活中的瑣碎磨平,而重溫課本,則能喚醒那些沉睡的記憶,讓那些溫暖而純粹的情感再次湧上心頭,給予人力量與慰藉。 其次,它是一種價值的重塑。在現代社會,知識的獲取方式變得多種多樣,電子書籍、在綫課程層齣不窮。然而,紙質課本所帶來的閱讀體驗,那種實體感的存在,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完全替代的。這本書,通過對實體課本的珍視,也暗示瞭對傳統學習方式的尊重,對知識本身的敬畏。作者可能以此來反思,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是否應該更加珍惜那些經過精心編排、係統呈現的知識體係,是否應該迴歸到更專注、更深入的學習狀態。 更進一步,這本書還可能探討瞭“收藏”本身的意義。課本的收藏,不僅僅是堆積物品,更是一種對過去自我和成長經曆的肯定與珍視。它提醒我們,每一個階段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每一次學習都為我們的人生增添瞭色彩。這些課本,就像一本本傳記,記錄著作者如何從一個無知的孩童,一步步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思想的成年人。 作者在書中,或許還會分享一些與課本相關的趣事。例如,某本課本因為封麵設計過於吸引人,在同學之間被傳閱;又或者,某本課本的某個插圖,曾經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影響瞭自己對某個學科的認知。這些細節,讓整本書充滿瞭人情味,也讓讀者更容易産生共鳴。 三、 跨越時空的對話:知識的力量與成長的永恒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獨白,它也是一次與過去、與知識、與自己的深刻對話。 與過去的對話,是通過翻閱那些舊日的課本展開的。那些字跡,那些插圖,那些曾經背誦過的文章,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作者與年輕時的自己進行對話,理解當時的睏惑,體會當時的努力,從而更好地認識現在的自己。 與知識的對話,則是對知識本身價值的肯定。盡管時代在變遷,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但課本所承載的基礎知識和思維方式,卻是永恒的。這本書,通過對課本的梳理,也間接錶達瞭對知識的崇敬,對教育的感恩。它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學習的種子永遠不能丟棄。 與自己的對話,是關於成長與人生意義的探討。課本是成長的階梯,每一次翻閱,都如同一次自我迴顧。作者可能在書中反思,自己是如何在這些課本的滋養下,形成瞭今天的品格,塑造瞭今天的認知。這種對成長的審視,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進程,以及我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本書,也可能傳遞瞭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它告訴我們,即使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也不妨礙我們去懷念過去,去珍視那些曾經陪伴我們走過重要時光的事物。這種懷舊,並非沉溺於過去,而是從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嚮未來。 最後,這本書所傳達的,更是一種關於“情懷”的力量。這份情懷,是對知識的敬畏,對教育的感恩,對成長的珍視,以及對生命曆程的深情迴望。它是一種溫暖的聯結,將作者與無數經曆過相似學習生涯的人們連接在一起。當讀者翻閱這本書時,或許也能勾起自己對往昔課本的迴憶,勾起自己那份深埋在心底的,關於學習、關於成長、關於青春的,獨特情懷。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9787554305430,它是一份關於過去的禮物,一份關於成長的珍藏,更是一份關於知識與情感永恒對話的細膩描摹。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那段充滿書香與溫度的歲月,感受紙頁間流淌的智慧,重溫那些純粹而美好的時光,並從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書,它讓我看到瞭課本背後活生生的人。作者沒有將這些課本僅僅視為知識的載體,而是將它們當作一個個故事的引子,一個個情感的寄托。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翻閱這些舊課本時,那種時而欣慰,時而感慨,時而又有些許釋懷的心情。書中所描繪的那些關於學習、關於成長、關於夢想的點點滴滴,都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甚至有些厭煩的課本,原來都承載著如此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它的樸實,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用最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它讓我開始反思,在匆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也遺忘瞭那些曾經讓我們為之瘋狂學習的初衷?是否也忽略瞭那些在學習過程中默默付齣的師長和夥伴?這本書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學習本身所帶來的成長和進步,以及那些伴隨學習而來的珍貴情感,纔是最值得我們珍藏和迴味的。

評分

一本厚重的書,封麵設計簡約而有質感,泛著淡淡的懷舊氣息。當我翻開它時,仿佛打開瞭一扇塵封的記憶之門。書頁間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那是屬於紙張和歲月的味道,瞬間勾起瞭我學生時代無數的迴憶。裏麵收藏的不僅是泛黃的課本,更是那些與課本一同度過的青蔥歲月。那些曾經被我翻爛的習題集,那些被我認真勾畫的筆記,那些在課本邊緣塗鴉的小漫畫,似乎都隨著書頁的翻動而鮮活起來。我記得為瞭一個數學題,在深夜裏反復演算,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我記得為瞭理解一個曆史事件,在課本裏查找更多的資料,試圖拼湊齣完整的畫麵;我記得那些和小夥伴們一起傳閱課本,討論著未來的樣子,分享著彼此的夢想。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靜靜地訴說著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那些我們為之奮鬥過的日子。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學習的意義,不僅僅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探索未知,為瞭塑造自己,為瞭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收藏,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讓我們重溫那份純粹的學習熱情。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私人博物館,裏麵陳列的不是稀世珍寶,而是更加貼近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寶貝”——課本。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展現瞭他對課本的收藏與熱愛,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份熱愛背後所承載的情懷的珍視。本書並非枯燥的羅列,而是通過對每一本課本的細緻解讀,挖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曆史信息、教育意義,以及作者個人的成長經曆。我從中看到瞭不同時期教材的差異,感受到瞭教育理念的變遷,也體會到知識的傳承與發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將冰冷的文字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讓那些曾經陪伴我們走過青蔥歲月的課本,重新煥發齣迷人的光彩。讀這本書,就像在聽一個老朋友講述他的“收藏故事”,既有懷舊的溫情,又有對知識的敬畏,更有對成長曆程的深刻反思。它讓我明白瞭,課本不僅僅是學習的工具,更是承載我們記憶、塑造我們人格的無形資産,值得我們去細心品味和珍藏。

評分

這是一次奇妙的閱讀體驗,遠遠超齣瞭我對“課本”二字的固有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充滿溫度的筆觸,將一本本普通的教科書,轉化成瞭承載著個體生命軌跡的珍貴載體。書中描繪的不僅僅是書本本身,更是書本背後所關聯的時代變遷、教育理念的演進,以及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在學習過程中留下的印記。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埋頭苦讀的身影,聽到瞭琅琅的讀書聲,甚至能感受到考試前的緊張與期待。書中對於某些學科知識點背後故事的挖掘,以及作者個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都讓我耳目一新。它讓我明白,課本並非冰冷的文字和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信息,是點燃求知欲的火種。尤其是一些充滿年代感的課本,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不同時代的教育風貌和社會背景。作者通過對這些“老物件”的精心梳理和解讀,完成瞭一次對知識、對教育、對人生的一次深情迴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課本”的意義,它不再是負擔,而是智慧的源泉,是成長的階梯,更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評分

手捧此書,仿佛踏上瞭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將那些被歲月磨礪得泛黃的課本,串聯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每一本書,都不僅僅是一堆紙張,而是那個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産物,是社會發展、思想解放、文化傳承的縮影。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從課本的裝幀設計,到書頁上的批注痕跡,再到其中蘊含的知識體係,無一不透露齣深厚的功底和真摯的情感。這本書讓我得以窺見不同年代的教育側重點,感受到知識傳播方式的變遷,也體悟到一代代學子在求知道路上的艱辛與喜悅。那些曾經被我們奉為圭臬的知識,在時光的長河中,又被賦予瞭新的解讀和意義。作者並非僅僅是陳列收藏,而是通過這些課本,講述瞭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傳遞瞭一種又一種寶貴的情懷。它鼓勵我們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學習資源,也讓我們懷念那些質樸而純粹的學習年代。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它讓我們看到瞭知識的連續性,也看到瞭教育的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