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我的課本收藏與情懷 | 作者 | 文昭林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羊城晚報齣版社 |
| ISBN | 9787554305430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作者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對教育事業有強烈的愛,退休後繼續與課本打交道,一頭紮進老課本的收藏與研究,至今三十多年。本書共分三部分,一是其豐富的課本收藏的展現,二是其課本研究的心得,三是其收藏故事收藏人生的敘述。全書圖文並茂,生動可讀,有頗高的史料價值、文獻價值,其人物故事充滿正能量。 |
| 作者簡介 | |
| 1942年生人,湖南省衡陽市十六中學退休教師,從事古舊課本的收藏和鑽研三十多年,至今藏品達兩萬多件,2013年被評為“衡陽市十大收藏傢”之一,2016年被國傢和湖南省兩級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均評為“書香之傢”,在課本收藏與研究卓有成績。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作者文昭林為1942年生人,是湖南省衡陽市十六中學退休教師,有35年教齡,而從事古舊課本的收藏至今三十多年,藏品達兩萬多件,2013年被評為“衡陽市十大收藏傢”之一,2016年被國傢和湖南省兩級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均評為“書香之傢”,在課本收藏方麵卓有成績,堪稱收藏大傢。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書,它讓我看到瞭課本背後活生生的人。作者沒有將這些課本僅僅視為知識的載體,而是將它們當作一個個故事的引子,一個個情感的寄托。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翻閱這些舊課本時,那種時而欣慰,時而感慨,時而又有些許釋懷的心情。書中所描繪的那些關於學習、關於成長、關於夢想的點點滴滴,都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甚至有些厭煩的課本,原來都承載著如此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它的樸實,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用最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它讓我開始反思,在匆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也遺忘瞭那些曾經讓我們為之瘋狂學習的初衷?是否也忽略瞭那些在學習過程中默默付齣的師長和夥伴?這本書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學習本身所帶來的成長和進步,以及那些伴隨學習而來的珍貴情感,纔是最值得我們珍藏和迴味的。
評分一本厚重的書,封麵設計簡約而有質感,泛著淡淡的懷舊氣息。當我翻開它時,仿佛打開瞭一扇塵封的記憶之門。書頁間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油墨香,那是屬於紙張和歲月的味道,瞬間勾起瞭我學生時代無數的迴憶。裏麵收藏的不僅是泛黃的課本,更是那些與課本一同度過的青蔥歲月。那些曾經被我翻爛的習題集,那些被我認真勾畫的筆記,那些在課本邊緣塗鴉的小漫畫,似乎都隨著書頁的翻動而鮮活起來。我記得為瞭一個數學題,在深夜裏反復演算,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我記得為瞭理解一個曆史事件,在課本裏查找更多的資料,試圖拼湊齣完整的畫麵;我記得那些和小夥伴們一起傳閱課本,討論著未來的樣子,分享著彼此的夢想。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靜靜地訴說著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那些我們為之奮鬥過的日子。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學習的意義,不僅僅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探索未知,為瞭塑造自己,為瞭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收藏,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讓我們重溫那份純粹的學習熱情。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私人博物館,裏麵陳列的不是稀世珍寶,而是更加貼近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寶貝”——課本。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展現瞭他對課本的收藏與熱愛,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份熱愛背後所承載的情懷的珍視。本書並非枯燥的羅列,而是通過對每一本課本的細緻解讀,挖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曆史信息、教育意義,以及作者個人的成長經曆。我從中看到瞭不同時期教材的差異,感受到瞭教育理念的變遷,也體會到知識的傳承與發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將冰冷的文字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讓那些曾經陪伴我們走過青蔥歲月的課本,重新煥發齣迷人的光彩。讀這本書,就像在聽一個老朋友講述他的“收藏故事”,既有懷舊的溫情,又有對知識的敬畏,更有對成長曆程的深刻反思。它讓我明白瞭,課本不僅僅是學習的工具,更是承載我們記憶、塑造我們人格的無形資産,值得我們去細心品味和珍藏。
評分這是一次奇妙的閱讀體驗,遠遠超齣瞭我對“課本”二字的固有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充滿溫度的筆觸,將一本本普通的教科書,轉化成瞭承載著個體生命軌跡的珍貴載體。書中描繪的不僅僅是書本本身,更是書本背後所關聯的時代變遷、教育理念的演進,以及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在學習過程中留下的印記。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埋頭苦讀的身影,聽到瞭琅琅的讀書聲,甚至能感受到考試前的緊張與期待。書中對於某些學科知識點背後故事的挖掘,以及作者個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都讓我耳目一新。它讓我明白,課本並非冰冷的文字和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信息,是點燃求知欲的火種。尤其是一些充滿年代感的課本,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不同時代的教育風貌和社會背景。作者通過對這些“老物件”的精心梳理和解讀,完成瞭一次對知識、對教育、對人生的一次深情迴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課本”的意義,它不再是負擔,而是智慧的源泉,是成長的階梯,更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評分手捧此書,仿佛踏上瞭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將那些被歲月磨礪得泛黃的課本,串聯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每一本書,都不僅僅是一堆紙張,而是那個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産物,是社會發展、思想解放、文化傳承的縮影。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從課本的裝幀設計,到書頁上的批注痕跡,再到其中蘊含的知識體係,無一不透露齣深厚的功底和真摯的情感。這本書讓我得以窺見不同年代的教育側重點,感受到知識傳播方式的變遷,也體悟到一代代學子在求知道路上的艱辛與喜悅。那些曾經被我們奉為圭臬的知識,在時光的長河中,又被賦予瞭新的解讀和意義。作者並非僅僅是陳列收藏,而是通過這些課本,講述瞭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傳遞瞭一種又一種寶貴的情懷。它鼓勵我們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學習資源,也讓我們懷念那些質樸而純粹的學習年代。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它讓我們看到瞭知識的連續性,也看到瞭教育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