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之心 9787229127251

万木之心 978722912725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子语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生态学
  • 自然观察
  • 环境保护
  • 生物多样性
  • 科普读物
  • 散文
  • 游记
  • 自然写作
  • 生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7251
商品编码:2980057038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万木之心 作者 郑子语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 9787229127251 出版日期 2017-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每一杯茶,都不是孤立的。
《万木之心》,是作者习茶10余年的记录、体验与识见,以茶的角度,切入当下茶与生活的语境,从更广阔的场景,去体味茶味、茶文、茶生活。本书更多的是写喝茶、习茶、访茶等过程中的随想与理解。茶与成长、与故乡、与自然、与历史、与乡愁、与仪式感、与生活、与趣味、与心态等等发生了联系。


   作者简介

   目录

代序
与郑子语书 1

自序
见茶不是茶 1

茶味
春风花蜜香 3
春色龙井6
霸气班章10
红茶的气质13
春分一片禅16
时光慢递的茶味18
若有兰汤21
四爷的茶24
普洱27
虫的茶31
红玉如初见34
绿肥紫瘦37
亦花亦茶亦天香40
芽尖上的金骏眉43
无名之茶46

茶事
露兄何来51
长物记54
求画记57
穿城而过喝茶去60
高黎贡山访茶记64
风城问沱68
舀一片月光佐茶72
夜访紫藤庐75
不如围炉78
字·壶·印81
饮茶宜83
山头主义87
远方来客90

茶思
茶里时光慢95
茶当酒98
怎抵十年尘梦101
静自茶来104
茶如初心107
犹在杯水110
茶,杭州的另一种写法113
茶是山水相逢116
春风十里不如茶119
此身,此地,此茶122
理想的普洱茶125
冷水泡茶慢慢浓129
以手言茶132
随遇而饮135
一个人喝茶138
静饮百年141
东茶,西茶144
谁偷走了中国茶149
茶是后的乡愁156

茶书·茶人
茶脉,文脉,国脉161
茶叶是有灵魂的叶子164
穿过花丛,一叶以航167
怒读《茶之书》170
茶客倪云林178
徐霞客的云南茶181
林徽因:茶味三重184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万木之心》 《万木之心》并非一本关于单一本树木生长的科普读物,也非探讨某种特定植物的药用价值。它所关注的,是生命在地球上最普遍、最深刻的体现之一:植物的生存智慧。这本书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那沉默却充满力量的生命形态,揭示它们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与环境共生共荣,又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应对挑战,并将生命的延续传递下去。 一、 植物的感知:一个未知的维度 我们常常认为,感知是动物的专属,是神经系统发达的标志。然而,《万木之心》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颠覆性的认知领域:植物同样拥有它们的感知方式,尽管它们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但它们能够“看见”光线的方向和强度,能够“听见”风的呼啸和雨的低语,能够“闻到”同伴的气息和潜在的威胁。 书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植物如何利用化学信号进行交流。它们会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气味”就像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可以警告邻居即将到来的害虫,或是吸引传粉者。想象一下,一片森林,在寂静的外表下,却是一场无声的信息传递盛宴。我们将了解植物如何通过根系网络,与土壤中的真菌建立起共生关系,这种“地下互联网”不仅能帮助它们获取养分,更能传递警告和信息。 植物对触碰的感知,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有些植物会根据触碰的频率和力度,调整自己的生长姿态,甚至做出防御反应。例如,含羞草的叶片闭合,并非只是机械反应,而是它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精妙回应。书中将详细解析这些感知机制背后的生理和生化原理,让我们惊叹于植物的精细与敏感。 二、 植物的生存策略:适应与进化 植物的生命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生存史。《万木之心》将细致入微地剖析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下求得生机,展现它们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和演化智慧。 从干旱的沙漠到湿热的雨林,从贫瘠的高山到深邃的海底,每一种植物都发展出了独一无二的生存策略。我们将看到植物如何改造自己的形态,例如仙人掌那肥厚的茎叶储存水分,或者某些沙漠植物能够以极低的代谢率存活数年。书中还会介绍植物如何利用各种“心机”来吸引授粉者,比如鲜艳的花朵、独特的香气,甚至模拟昆虫的性气味,以达到繁衍的目的。 更令人着迷的是,植物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塑造,它们也在积极地改造环境。《万木之心》将阐述植物如何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为动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们通过固氮作用,丰富土壤,支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从宏观上看,植物是地球生命系统中最基础的构建者和维持者。 书中还会探讨植物的“社会性”。并非所有植物都是孤军奋战,许多植物能够通过共生、竞争、互助等方式,形成复杂的群落结构。我们会了解到,在某些情况下,强大的母树会通过其根系网络,为幼苗提供养分和保护,这种“母爱”式的生存模式,令人动容。 三、 植物的生命周期:坚韧与传承 植物的生命,从一颗种子开始,经历萌发、生长、繁衍,最终回归大地,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过程。《万木之心》将以诗意而科学的笔触,描绘植物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传承生命的智慧。 我们将深入了解种子为何能够沉睡多年,却在适宜的条件下破土而出。种子内部储存的能量,以及其表皮的奇特结构,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书中还会介绍植物如何应对生命中的各种“陷阱”,例如休眠期、孢子繁殖,以及那些以惊人速度蔓延的藤蔓,它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植物的繁衍,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从单性繁殖到有性繁殖,从依赖风力、水力到依靠动物传播,每一种繁殖方式都经过了亿万年的精雕细琢。书中将详细介绍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及它们为了成功繁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而当植物生命走到尽头,它们并非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自然。腐烂的落叶、枯萎的枝干,都将滋养新的生命,完成物质的循环。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命哲学,是《万木之心》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 四、 植物的智慧:沉默的力量 《万木之心》的核心,在于揭示植物身上蕴含的另一种形式的“智慧”。这种智慧并非逻辑推理,并非抽象思考,而是根植于生命最根本的驱动力——生存与繁衍。 书中会引用大量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结合生动的案例,来阐释植物的“决策”过程。例如,当植物面临不同的压力时,它们如何调动体内的基因,改变代谢途径,以应对危机。我们甚至会看到,某些植物能够“记住”过去经历过的伤害,并在未来做出更有效的反应。 《万木之心》也呼唤我们重新审视与植物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忽视了植物的存在,将它们视为背景,或是可利用的资源。然而,这本书将提醒我们,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它们默默地支撑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为我们提供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甚至是我们食物和药物的来源。 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科学的层面,它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它鼓励读者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去感受它们的存在,去理解它们的故事。在静谧的绿色生命面前,我们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宁静,领悟到生命的韧性与价值。 《万木之心》是一次深入植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之旅,它将带领你跨越物种的界限,去聆听那些无声的生命,去品味那些深沉的智慧。它将让你重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以及那些与我们共享这片土地的,最古老、最沉默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拿到《万木之心》,我就被它那股沉静的气质所吸引。我常常觉得,真正能打动我的书,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那种如潺潺流水般,缓缓浸入心田的文字。我不知道它具体讲了什么故事,但从书名和它的气息上,我预感它会是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但又至关重要的事物。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就像置身于一片古老的森林之中,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感受着阳光穿过缝隙洒下的温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治愈感,让我暂时放下外界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平静,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或许,它会用一种非常含蓄的方式,揭示一些生活的真相,或者,仅仅是提供一片可以安心栖息的文字空间。

评分

这本《万木之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午后阳光下,偶然间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它不一定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是一种属于生活本身的味道。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寻找那种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情感,那种能够触碰到内心柔软角落的细腻笔触。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这样的体验,或许是关于成长中的迷茫,或许是关于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又或许是对生命意义的浅尝辄止的探讨。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思考,让我停下来审视自己的作品。我希望,《万木之心》能够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种下一片森林,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感受到那些静默而强大的生命力。它或许会是安静的,但却能深刻地打动人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深沉的、充满生命力的质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那些古老的树木,感受到它们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那种独特的氛围所吸引,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期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唤起内心深处情感,或是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作品情有独钟,而《万木之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本有力量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它所蕴含的奥秘,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生命脉动。我希望它能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琐碎,沉浸在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充满想象的空间里,与书中那些“万木”一同呼吸,一同成长。不知道里面描绘的会是怎样的世界,是奇幻的森林,还是充满哲思的内心独白?无论如何,我都准备好接受它带来的惊喜和震撼了。

评分

初次接触《万木之心》,就被它那份内敛而深沉的封面所吸引。我总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往往不需要喧嚣的宣传,它们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够穿越时光,触动灵魂。我对于故事的类型并没有特别的偏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渴望在阅读中找到一种共鸣,一种能够让我感受到生命力的力量。我希望《万木之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或许是关于自然的奥秘,或许是关于人性的复杂,又或许是对某种永恒价值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像一汪清泉,涤荡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找回平静和力量。无论它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我都相信,它一定蕴含着一份独特的智慧,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门。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万木之心》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而宏大的意境,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不太喜欢那些情节跌宕起伏、过于追求戏剧性冲突的故事,反而更偏爱那种能够引发我深刻思考,或者让我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情感的作品。我希望《万木之心》能像一位智者,用它独特的方式,向我展示生命的某个面向,或者,引领我进入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空间。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触动,让我即使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能回味无穷,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从中找到新的视角和感悟。我不确定它会是怎样的叙事风格,或许是散文,或许是小说,但只要它能触动我的内心,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那么它就足以成为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