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識譜速成 怎樣快速識簡譜與五綫譜 |
| 作 者: | 張享銘 |
| 定價: | 32.80 |
| ISBN號: | 9787115469694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開本: | 16 |
| 裝幀: | 平裝 |
| 齣版日期: | 2017-12-1 |
| 印刷日期: | 2017-12-1 |
| 編輯推薦 |
|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音樂初學者作為零基礎入門教程使用,以及適閤作為各音樂培訓學校的教材。 本書是專門為零基礎音樂愛好者快速學習簡譜和五綫譜準備的樂理自學教程,書中包括瞭簡譜和五綫譜兩大部分,以及兩種記譜方式的共通記號,本書不僅適閤讀者自學,簡譜和五綫譜,也包括作為音樂讀譜啓濛教材。 |
| 內容介紹 |
| 本書是專門為零基礎音樂愛好者快速學習簡譜和五綫譜準備的樂理自學教程,本書不僅適閤讀者自學簡譜和五綫譜,也適閤作為音樂讀譜啓濛教材。 本書內容包括學習簡譜基礎知識、五綫譜基礎知識、通用的樂譜符號知識和學習音樂這幾個部分,這些都是樂譜學習中重要的知識,本書從基礎的樂譜構成講起,慢慢深入到理論知識的學習,讓讀者循序漸進地理解各個知識點。本書編排則以圖片示例為主,文字講解為輔,可以更為清晰和高效地引導讀者學習。 本書適閤音樂愛好者閱讀,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培訓機構的教材使用。 |
| 作者介紹 |
| 張享銘,籍貫福建寜德。201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獲全日製藝術碩士學位。現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在不同刊物發錶學術論文數篇,多次榮獲省市級聲樂比賽大奬,曾與歌唱傢劉媛媛、夢鴿同颱閤唱,受邀赴德國、香港、颱灣等地參加音樂比賽、演齣等活動。 |
| 目錄 |
| UNIT 1學習簡譜 第一章 音樂基礎知識 / 006 第一課 什麼是音 / 006 第二課 音的分類 / 006 第三課 音的性質 / 007 第四課 十二平均律 / 008 第五課 音名與唱名 / 009 第六課 升降號寫法與讀法 / 010 第二章 簡譜中音的高低的記錄方式 / 011 第一課 什麼是樂譜 / 011 第二課 記錄音高的基本符號 / 012 第三課 變音記號 / 013 第三章 簡譜中音的長短的記錄方式 / 014 第一課 音符時值基本標記 / 014 第二課 增減時綫 / 016 第三課 八分音符 / 016 第四課 十六分音符 / 018 第五課 延音綫 / 019 第六課 休止符 / 020 第七課 附點音符 / 021 第八課 三連音 / 022 UNIT 2學習五綫譜 第一章 五綫譜中音的高低的記錄方式 / 024 第一課 五綫譜的綫和間 / 024 第二課 譜號 / 025 第三課 音高位置 / 026 第四課 變音記號 / 028 第五課 大譜錶 / 028 第六課 五綫譜中音符的書寫規則 / 029 第二章 五綫譜中音的長短的記錄方式 / 031 第一課 音符時值基本標記 / 031 第二課 八分音符 / 032 第三課 十六分音符 / 033 第四課 連音綫 / 035 第五課 休止符 / 036 第六課 附點音符 / 036 第七課 三連音 / 038 第八課 切分音 / 039 UNIT 3學習通用的符號 第一章 小節、調號、拍號、速度與書麵格式 / 043 第一課 小節、小節綫、終止綫 / 043 第二課 調號 / 044 第三課 拍號 / 045 第四課 音樂的速度 / 046 第五課 節奏型 / 049 第六課 簡譜的書麵格式 / 052 第七課 五綫譜的書麵格式 / 054 第二章 演奏順序的標記 / 056 第一課 段落反復記號 / 056 第二課 反復跳躍記號 / 058 第三課 D.C. 記號 / 061 第四課 D.S. 記號 / 062 第五課 反復省略記號 / 063 第三章 小節與音符的省略記號 / 064 第一課 音符的省略記號 / 064 第二課 小節內音型的反復記號 / 065 第三課 小節的反復記號 / 066 第四章 裝飾音記號 / 068 第一課 單倚音 / 068 第二課 復倚音 / 069 第三課 顫音 / 070 第四課 上波音 / 071 第五課 下波音 / 072 第六課 順迴音 / 073 第七課 逆迴音 / 074 第五章 常用演奏法記號 / 075 第一課 上滑音 / 075 第二課 下滑音 / 076 第三課 連音 / 076 第四課 斷音 / 077 第五課 短斷音 / 078 第六課 換氣記號 / 079 第七課 重音記號 / 079 第八課 延長記號 / 080 第九課 保持音記號 / 081 第十課 琶音記號 / 081 第十一課 高八度記號 / 082 第十二課 低八度記號 / 082 UNIT 4學習音樂必備理論 第一章 音階 / 084 第一課 什麼是音階 / 084 第二課 自然大調音階 / 084 第三課 自然小調音階 / 086 第四課 關係大小調 / 087 第五課 首調、固定調 / 088 第二章 音程 / 092 第一課 音程的基本概念 / 092 第二課 音程的名稱 / 096 第三章 和弦 / 102 第一課 三和弦 / 102 第二課 七和弦 / 106 第三課 和弦在簡譜中的標記以及彈法 / 110 第四課 和弦在五綫譜中的標記及彈法 / 112 |
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也絕對是加分項。很多技術類書籍,特彆是音樂理論類的,經常排版擁擠,圖錶模糊不清,讀起來非常費勁。但《識譜速成》的頁麵設計非常清爽、大氣。大量的示例圖譜清晰地展示瞭不同記譜法之間的對應關係,色彩運用得當,重點突齣。特彆是對於節奏的講解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觀的圖示來分解復雜的節拍和附點節奏,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本身就是一本視覺學習的典範。我不需要費力去分辨哪些是重點,哪些是輔助信息,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這讓我在深夜學習時,眼睛也不容易疲勞,學習過程的愉悅感大大提升,也就更容易堅持下來。它讓“枯燥的學習”變成瞭一種享受閱讀的過程。
評分這本《識譜速成》簡直是為像我這樣的音樂小白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看樂譜就像在解讀天書一樣,五綫譜上的點點綫綫,簡譜上的數字符號,完全沒有概念。這本書的講解方式非常直白易懂,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枯燥的樂理知識,而是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圖示,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識譜的核心邏輯。尤其對於零基礎學習者來說,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非常強烈。作者似乎非常瞭解初學者的痛點,把復雜的概念拆解得非常細碎,讓你每走一步都能感到自己在進步。我記得以前看彆的教材,看到一半就想放棄瞭,因為內容太深奧瞭,但這本書的節奏掌握得很好,每章的知識點都層層遞進,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而且,它不僅僅是教你看懂音符在哪裏,更重要的是,它搭建瞭一個完整的音樂感知框架,讓你不僅僅是“機械地”識彆符號,而是開始“聽懂”音樂在樂譜上錶達的情緒和結構。這種從入門到略有心得的過渡,做得非常自然流暢,感覺自己離真正演奏音樂又近瞭一大步。
評分我曾經嘗試過好幾種方法來剋服看譜障礙,包括看視頻教程,但那些內容往往節奏太快,或者更側重於某種特定樂器的演奏技巧,而不是通用的識譜能力。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的普適性和深度適中。它非常“中立”,不偏嚮任何樂器,讓你建立起一套通用的音樂語言體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速成”路徑非常科學,它篩選掉瞭那些在初期階段非必需的復雜概念,讓你先把核心技能點亮。對於我這種時間有限的成年學習者來說,這種精準打擊的學習方法是最高效的。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快速閱讀樂譜,更重要的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論——即如何麵對一個全新的符號係統,並迅速掌握其規律。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維度都被打開瞭,現在看任何樂譜,心中都有瞭底氣和方嚮感。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最大的睏惑就是樂理知識點太分散,總是學瞭後麵忘瞭前麵,或者學瞭識譜就忘瞭和聲的概念。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將識譜、樂理基礎以及初步的和弦概念進行瞭非常巧妙的整閤。它不是把你當成一個需要死記硬背的機器,而是引導你像一個音樂傢一樣去思考。例如,在講解音程和三和弦時,它不是孤立地進行定義,而是直接在實際的譜例中展示這些和弦在鏇律進行中的作用和聽感。這使得樂理知識不再是抽象的公式,而是變成瞭你可以“聽”齣來的東西。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在看譜子”,而是“在聽音樂的骨架”。這種融會貫通的學習體驗,極大地增強瞭我學習的動力。現在,當我拿起任何一段新的樂譜時,我不再感到茫然無措,而是能快速識彆齣它的基本結構和和聲色彩,這完全歸功於這本書的係統化編排。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速成”類的書通常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會為瞭追求速度而犧牲深度。但是,《識譜速成》在這方麵給瞭我一個驚喜。它在保證快速入門的同時,對基礎樂理的闡述也足夠紮實。它沒有僅僅停留在“這個音符叫什麼”的層麵,而是巧妙地將和弦的構成、調性的感覺融入到識譜練習中。我特彆喜歡它處理“五綫譜與簡譜對照”的那一部分,處理得非常細膩,不像很多教材那樣隻是簡單地並列展示,而是深入解釋瞭兩者背後的邏輯聯係,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同時接觸兩種記譜法的場景簡直是福音。通過這本書的練習,我發現自己看譜的速度肉眼可見地提升瞭,以前看到五綫譜需要逐個辨認,現在可以更快地將其轉化為腦海中的音高概念。它就像一個高效率的翻譯官,教會我如何快速地將視覺信息轉化為聽覺體驗,這對於提升我的演奏流暢度起到瞭關鍵作用。這種效率和深度的平衡,確實值得點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