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文心雕龍
作者:(南朝粱)劉勰
齣版社:黃山書社
齣版時間:2014年1月齣版
冊數開本:1函5冊 8開宣紙綫裝
ISBN9787546137964
定價1180元
內容介紹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傢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也是一部文學批評著作,完書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部有嚴密體係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共10捲,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傢,全麵總結瞭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緻地探索和論述瞭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鑒賞的美學規律。
《文心雕龍》分為“上、下”兩編,每編25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總序”等五部分。其中總論5篇,論“文之樞紐”,打下理論基礎;文體論20篇,每篇分論一種或兩三種文體;創作論19篇,分論創作過程、作傢風格、文質關係、寫作技巧、文辭聲律等;批評論5篇,從不同角度對過去時代的文風及作傢的成就提齣批評,並對批評方法作瞭探討,也是全書精彩部分;後一篇《序誌》是全書的總序,說明瞭自己的創作目的和全書的部署意圖。
......
......
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來看,劉勰的這部作品是構建中國文論體係的基石之一。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那些關於“風骨”、“情韻”、“體裁”的論述,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套對照本提供的便利在於,我可以快速地從原文中捕捉到那些精準、凝練的錶達,然後通過白話文理解其核心思想,最後再迴到注釋中,深挖其曆史語境。這種三步走的學習路徑,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和吸收深度。特彆是涉及到對曹植、嵇康等名傢風格的剖析時,對照閱讀讓我清晰地看到瞭劉勰是如何運用其理論框架來解構和評價前人的文學成就的,邏輯鏈條清晰可見,令人嘆服。
評分我特彆欣賞崇賢館在版本選擇上的審慎態度。不同的版本,對原文的校勘和理解都有細微的差彆,能夠將這些學術上的考據融入到注釋體係中,顯示齣極高的專業素養。貨到付款的服務模式,對於購買這種高價值、需要仔細驗貨的古籍版本來說,無疑增加瞭信任感。我收到貨時,外包裝保護得非常到位,函套嚴密,拆開後發現書冊完好無損,沒有一絲摺角或汙損,這讓我對這傢齣版社的服務態度非常滿意。能將古代經典以如此精良的硬件條件重現於世,本身就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和傳承。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世代相傳的傢藏。這種對品質的堅持,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迭代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所提供的“沉浸式”體驗上。當我需要查閱某個概念時,不必頻繁地在原文、譯文和注釋之間跳轉,因為所有的信息都以一種和諧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繁體字的書寫結構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節奏感,配閤竪排的布局,我的目光會自然而然地跟隨筆畫的走嚮進行深入閱讀,而不是像橫排那樣容易産生跳躍感。綫裝書的特性也使得我可以將某一冊平攤在書桌上,而不必擔心它閤攏。這種細微的閱讀體驗的提升,纍積起來,就成瞭對經典內容吸收的質變。可以說,崇賢館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迴歸傳統、細品慢讀的閱讀美學。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太講究瞭,光是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氣息。宣紙的質地,那種微微的紋理和溫潤的手感,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采用繁體竪排版,這對於我們這些老派的閱讀者來說,是一種難以言喻的享受。現代印刷的字體雖然清晰,但總少瞭點古籍的韻味。這套書完美地保留瞭傳統書籍的精髓,從油墨的滲透到紙張的微黃,都散發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綫裝的工藝更是沒的說,每一冊都縫紉得一絲不苟,翻閱起來既有老書的堅實感,又不失現代裝幀的便利。雖然價格不菲,但能擁有這樣一套集藝術品與學術價值於一身的珍藏本,絕對是值得的。崇賢館的齣品果然名不虛傳,看得齣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投入。那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每一次撫摸書頁都像是在與古人對話。
評分閱讀《文心雕龍》本身就是一場對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的深度探訪,而這套文白對照的設置,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卻又不失原著的典雅。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漢語詞匯和復雜的句式,在白話譯文的對照下,立刻變得豁然開朗。這對於非古代文學專業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對照著閱讀“神思”一篇,那種茅塞頓開的快感,是單獨閱讀任何一個版本的譯文都無法比擬的。譯文的處理也十分到位,它沒有采取那種過於口語化的翻譯,而是保持瞭一種接近原文的文人氣韻,使得我們在理解內容的同時,也能品味到語言的美感。注釋和題解部分更是點睛之筆,它們將劉勰所處的時代背景、他引用的典故、以及後世對某些觀點的爭論都梳理得井井有條,讓讀者能立體地把握住這部文學巨著的內涵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