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文心雕龙
作者:(南朝粱)刘勰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4年1月出版
册数开本:1函5册 8开宣纸线装
ISBN9787546137964
定价1180元
内容介绍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总序”等五部分。其中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打下理论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探讨,也是全书精彩部分;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
......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太讲究了,光是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气息。宣纸的质地,那种微微的纹理和温润的手感,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采用繁体竖排版,这对于我们这些老派的阅读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现代印刷的字体虽然清晰,但总少了点古籍的韵味。这套书完美地保留了传统书籍的精髓,从油墨的渗透到纸张的微黄,都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线装的工艺更是没的说,每一册都缝纫得一丝不苟,翻阅起来既有老书的坚实感,又不失现代装帧的便利。虽然价格不菲,但能拥有这样一套集艺术品与学术价值于一身的珍藏本,绝对是值得的。崇贤馆的出品果然名不虚传,看得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投入。那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每一次抚摸书页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
评分我特别欣赏崇贤馆在版本选择上的审慎态度。不同的版本,对原文的校勘和理解都有细微的差别,能够将这些学术上的考据融入到注释体系中,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货到付款的服务模式,对于购买这种高价值、需要仔细验货的古籍版本来说,无疑增加了信任感。我收到货时,外包装保护得非常到位,函套严密,拆开后发现书册完好无损,没有一丝折角或污损,这让我对这家出版社的服务态度非常满意。能将古代经典以如此精良的硬件条件重现于世,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世代相传的家藏。这种对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迭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所提供的“沉浸式”体验上。当我需要查阅某个概念时,不必频繁地在原文、译文和注释之间跳转,因为所有的信息都以一种和谐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繁体字的书写结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节奏感,配合竖排的布局,我的目光会自然而然地跟随笔画的走向进行深入阅读,而不是像横排那样容易产生跳跃感。线装书的特性也使得我可以将某一册平摊在书桌上,而不必担心它合拢。这种细微的阅读体验的提升,累积起来,就成了对经典内容吸收的质变。可以说,崇贤馆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回归传统、细品慢读的阅读美学。
评分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刘勰的这部作品是构建中国文论体系的基石之一。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关于“风骨”、“情韵”、“体裁”的论述,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套对照本提供的便利在于,我可以快速地从原文中捕捉到那些精准、凝练的表达,然后通过白话文理解其核心思想,最后再回到注释中,深挖其历史语境。这种三步走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吸收深度。特别是涉及到对曹植、嵇康等名家风格的剖析时,对照阅读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刘勰是如何运用其理论框架来解构和评价前人的文学成就的,逻辑链条清晰可见,令人叹服。
评分阅读《文心雕龙》本身就是一场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深度探访,而这套文白对照的设置,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却又不失原著的典雅。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汉语词汇和复杂的句式,在白话译文的对照下,立刻变得豁然开朗。这对于非古代文学专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对照着阅读“神思”一篇,那种茅塞顿开的快感,是单独阅读任何一个版本的译文都无法比拟的。译文的处理也十分到位,它没有采取那种过于口语化的翻译,而是保持了一种接近原文的文人气韵,使得我们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能品味到语言的美感。注释和题解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们将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引用的典故、以及后世对某些观点的争论都梳理得井井有条,让读者能立体地把握住这部文学巨著的内涵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