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实用手册

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实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秀兰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养育
  • 早期教育
  • 育儿知识
  • 亲子关系
  • 0-3岁
  • 儿童发展
  • 实用指南
  • 新手爸妈
  • 家庭教育
  • 健康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启东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0917
商品编码:2981303160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ZM儿科学专家鲍秀兰教授继《0~3 岁儿童ZJ人生开端》之后,奉献给广大婴幼儿父母和专业人士的Z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详细讲解各月龄段宝宝的养育问题、早期方法、ZX育儿理念、智能和体格发育、行为培养、安全问题、以及常见不适的应对等父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鲍秀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WY会主任WY,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WY会WY,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WY会WY,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1席专家。

目录

D一章 概述和新进展
001什么是ZJ人生开端
002如何使你的宝宝拥有ZJ的人生开端
003什么是早期教育
004为什么教育Z好从新生儿开始
005为什么要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
006早期教育应注意些什么
007早期教育有效果吗?
008怎样才是爱孩子?
009为什么音乐对孩子有积J的影响?
010如何按照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011父母过度保护、限制婴幼儿运动有什么不良后果?
012早期教育如何促进语言发育?
013语言发育有关键期吗?
014为什么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
015视觉发育有关键期吗?
016从新生儿开始如何促进视觉的发育?
017为什么孩子不爱看人脸?
018正常出生的婴儿也可能发展为智力落后儿童吗?
019如何预防因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
020不同气质孩子有什么表现?
021不同气质孩子应如何养育和教育?
022什么是依恋?依恋有不同类型吗?
023安全型依恋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024婴儿的养育人经常更换有什么危害?
025如何培养安全依恋、预防不安全依恋?
026你了解情绪的作用吗?
027婴儿的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兴趣在早期教育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028为什么说对婴儿Z好的教育方法之一是使他快乐?
029父母如何对待婴幼儿的痛苦和悲伤?
030婴幼儿的记忆是如何发展的?
031婴儿会想事吗?
032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预防吗?
033婴幼儿健全人格包括哪些内容?
034如何培养婴幼儿快乐和稳定的情绪?
035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36如何培养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037D立自主性格应如何培养?
038什么是多元智力?
039孩子心中的两颗种子和谐发展有什么含义?
040婴幼儿早期J有动机吗?
041培养孩子自控能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042什么是情绪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重要吗?
043如何使你的家庭成为宝宝的D一所好学校?
044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什么时候开始Z有效?
045什么是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观察(NBD)?对宝宝发育有什么意义?
046脑外间隙增宽需要治疗吗?
047如何识别异常的拇指内收?
048婴儿足尖着地是脑瘫的表现吗?
D二章 新生儿期
049新生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050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051为什么母乳是婴儿Z理想的食品?
052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053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Z好?
054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055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056新生儿皮肤上有小疹、色斑,有问题吗?
057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058为什么新生儿出院后观察黄疸是否加重FC重要?
059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060母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061新生儿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暂停?
062新生儿出生后饥饿过久有什么风险?
063什么是马牙和螳螂嘴?
064新生儿头颅为什么有肿块?
065新生儿乳房增大怎么办?
066女宝宝为什么外阴部有分泌物?
067母乳喂养宝宝,如何知道宝宝是否吃饱了?
068宝宝吃奶量怎么掌握?
069宝宝吃母乳需要喂水吗?
070宝宝奶量摄入不足有什么表现?
071为什么宝宝经常要从口内流出些奶水,有时吐很多奶?
072宝宝的大便经常是稀的,每次吃完奶都要拉大便,正常吗?
073该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多少次为正常?尿黄有什么问题吗?
074宝宝尿布上有粉色痕迹,有问题吗?
075宝宝哭闹怎么办?
076孩子从小和妈妈分床睡好不好?

文摘

D二章 新生儿期
049 新生儿期049新生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新生儿的居室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但不要有穿堂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家人如有感冒症状要避免接触宝宝,妈妈感冒时,喂奶要戴口罩。
接触宝宝前和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洁和消毒,妈妈哺乳时先将乳房清洁再喂奶。
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少用湿纸巾,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经常给宝宝洗澡,不需每天使用沐浴液或洗发水。在宝宝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用酒精消毒脐带残端2次,保持其干燥。
宝宝的衣物选择全棉制品,经常清洗更换,被褥经常晒晒,注意卫生。宝宝的衣被厚薄要适宜,不要捂得太热,以手脚暖和而头颈部没有汗为准。在家里不要用包被将宝宝包裹得太紧,要方便宝宝四肢活动。
050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这个月的宝宝体重增长为1千克左右,平均每天增长30克~40克,满月时体重可达4��5千克。身长增加4厘米~5厘米。头颅骨增长很快,1个月内头围增加约3厘米。
051为什么母乳是婴儿Z理想的食品
母乳是婴儿早期Z理想的天然营养品。
母乳喂养有以下的优点:
(1)母乳喂养Z适合婴儿需要。母乳所含的营养素质量Z适合婴儿需求、消化、吸收和利用;母乳中蛋白质的性质优于牛奶,易被婴儿吸收和利用;脂肪成分好,易吸收,含有小儿脑发育的重要成分——亚油酸、卵磷脂和鞘磷脂等;所含乳糖可促进乳酸杆菌生长,能预防肠道疾病;钙磷比例(2∶1)适宜,利于吸收;母乳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高于牛奶。
(2)母乳喂养不易引起过敏。母乳中蛋白质属人体蛋白质,而牛、羊乳的蛋白质为异体蛋白质,可引起婴儿湿疹等过敏症状。
(3)母乳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母乳含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这是其他食物所不具备的。母乳中有多种免疫球蛋白、活的免疫细胞和活性溶菌酶,可保护婴儿肠道和呼吸道黏膜,减少肠道和呼吸道感染。
(4)母乳直接喂哺,不需要消毒,既方便又经济。母乳几乎无菌,温度适宜,随婴儿需要自然调节。哺喂母乳不易过量,较少产生婴儿肥胖症。
(5)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婴感情,更易产生母婴依恋情绪,有利于婴儿智力发展。
(6)哺乳对母亲的好处是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婴儿吸吮乳房可促进母亲分泌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防止子宫出血;降低乳母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生概率。
052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吸吮刺激乳汁分泌。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婴儿不定时、频繁地吸吮乳头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吸吮次数、强度、持续时间与乳量分泌多少密切相关。因此,乳汁是越吸越多,且是边吸边分泌的。哺乳开始2~3分钟乳汁分泌较快,吸吮7~8分钟后乳汁减少。
婴儿出生后越早开始哺乳越好,Z好在生后剪断脐带在产床上J开始吸吮母乳,生后30分钟左右开始吸吮母乳有利于乳汁早分泌。生后头几天Z好按需哺乳,每1~3小时1次,间隔Z好不要超过3小时,以后每天喂8~12次。
053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Z好
母亲应体位舒适,心情愉快,全身肌肉放松。母婴必须紧密相贴,使婴儿体位和母亲相贴,婴儿的头和双肩朝向乳房,婴儿的嘴和乳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母亲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避免“剪刀式”夹住乳房(除非乳汁流速过急,婴儿有呛溢时)。每次喂奶前先将乳头触及婴儿的嘴唇,刺激婴儿口张大,使其能大口地把乳头和乳晕放入口内,在婴儿吸吮时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吸吮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要,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先后次序交替,使两侧乳房均有排空的机会,并挤空剩余的乳汁,这样可促使更多的乳汁分泌。喂母乳期间不能让婴儿吸吮橡皮奶头,必要时用匙喂,以免婴儿产生乳头错觉、拒吸母乳,从而造成母乳喂养困难。
054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乳母膳食营养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应满足泌乳的营养素消耗的需要。轻体力劳动妇女哺乳期每天进食主食450克~500克,蛋类50克~100克,肉类100克~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50克,蔬菜400克(绿叶菜应占50%)。烹调方法应多用烧、煮、炖,少用油炸,进餐时多喝汤。每日三餐外,可适D加餐2~3次,餐间多饮水,这样可促进乳汁分泌。
乳母精神因素影响乳汁的质量。乳母惊恐、愤怒、悲伤、忧虑、焦急和疲劳等精神因素都能使乳汁分泌大受影响,甚至可引起婴儿消化紊乱。乳母心情愉快、生活平和、轻松自如,有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利乳汁分泌。
055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乳母常担心自己的乳汁量不足,不能喂饱婴儿,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估计乳汁是否足够:
(1)母亲可从自身乳房变化和婴儿吃奶前后的表现判断奶量是否充足。喂奶前乳房有胀满感,局部表皮静脉清晰可见,喂奶时有下奶感觉,喂奶后乳房变软。婴儿吸吮时,能听到连续吞咽声,有时随着吸吮,奶水会从婴儿口角溢出,说明奶是充足的。婴儿开始吸奶时,常常急速有力地吸吮,3~5分钟后会吸到大部分乳汁,继而吸吮力变小。婴儿吃饱后会自动松开乳头。宝宝在新生儿期夜间睡2~3小时J醒,随月龄增大,夜间睡眠时间达5~6小时,则提示婴儿每次都能吃饱。啼哭不一定是婴儿饥饿的信号,很多原因如太冷、太热、不舒服和要妈妈抱等都可用“哭”来表示。妈妈从哭声可学会区别婴儿不同的要求。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城市探秘者:现代都市生存与高效生活指南 作者: 艾伦·格雷厄姆 出版社: 蓝海文化 字数: 约 15 万字 装帧: 精装,全彩插图与图表 --- 内容简介: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城市探秘者”。《城市探秘者:现代都市生存与高效生活指南》并非关注家庭的微观世界,而是将焦点投向了广阔、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都市环境。本书是一本为所有渴望在快节奏的现代城市中游刃有余、实现个人价值与高质量生活的人士量身打造的实用工具书和深度分析报告。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解构“都市生活”这一复杂系统,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论,帮助读者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维护身心健康,并最终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舒适区。 第一部分:都市环境解析与适应策略 (The Urban Ecosystem)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城市系统的底层逻辑和运行机制,帮助读者建立宏观视野,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第一章:城市脉络与基础设施的解码 城市并非随机堆砌的建筑群,它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本章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的运作原理、公共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及其使用效率优化技巧。 交通流的博弈论: 如何利用实时数据分析避开早晚高峰的“潮汐效应”,选择最佳的通勤路径。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地铁、共享单车、私家车)在不同区域的成本效益比。 隐形基础设施的利用: 深入探讨城市资源分配的隐藏规则,如社区服务站点的布局、应急资源的可及性,以及如何通过社区组织接入这些资源。 空间认知与导航: 教授高级的城市空间认知方法,不仅仅是地图阅读,更包括对城市地貌、街道风向、建筑密度与微气候的感知,以提高在陌生环境中的安全感和定向能力。 第二章:信息洪流中的定向导航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噪音远大于信号。本章专注于如何构建个人信息过滤系统,确保接收到的是“有效”而非“海量”的信息。 信息源的筛选与验证: 建立多维度信息源评估模型,识别权威信息、伪装成事实的观点以及商业宣传,尤其关注城市规划、政策变动等对个人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信息。 数字足迹与隐私保护: 详尽解析智能设备和城市监控网络如何收集数据,并提供一套实用的、低成本的数字隐私强化方案,确保个人数据安全。 知识的碎片化整合: 教授如何将碎片化的网络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卡片笔记法等工具,转化为可用于解决实际城市问题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第二部分:高效能生活架构 (The Architecture of Efficiency) 本部分聚焦于“人”在城市中的时间、精力与财务的优化管理,确保个人产出最大化,同时避免“过劳文化”的陷阱。 第三章:时间管理的深度优化:从“待办清单”到“精力分配” 传统的时间管理方法在城市高压环境下往往失效。本书引入了“精力池”理论,强调恢复性休息与高强度工作的动态平衡。 “深度工作”的城市实践: 如何在开放式办公空间、嘈杂的咖啡馆或有限的家庭环境中,创造出不受干扰的“心流”时段。分析隔音技术、时间区块划分(Time Blocking)的进阶应用。 精力管理与生物钟同步: 结合现代睡眠科学,指导读者根据城市光污染和工作节奏,调整自己的生理时钟,最大限度提高清醒时段的专注力。 任务的自动化与外包策略: 详细介绍利用智能家居、SaaS工具和专业服务(如跑腿、代办)来释放重复性劳动时间的方法,将时间聚焦于高价值决策。 第四章:财务稳健与都市资产配置 城市生活意味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复杂的金融环境。本章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抗风险、可持续的个人财务结构。 居住成本的战略规划: 深入分析“买房 vs. 租房”的长期决策模型,考虑通勤时间成本、房产税负和区域发展潜力,提供超越表层利率的对比分析。 都市理财工具箱: 介绍针对城市居民的税务优化技巧、应急储备金的构建标准,以及如何在波动性强的市场中进行多元化投资组合配置。 “隐性支出”的审计: 识别并削减那些由于社会压力或便利性需求而产生的“隐性浪费”,例如过度社交、冲动消费和昂贵的快捷食品。 第三部分:城市中的身心健康维护 (Resilience and Well-being) 高压环境对心智和身体是巨大的挑战。《城市探秘者》提供了一套针对城市病、心理倦怠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第五章:对抗城市疲劳与心理韧性构建 城市生活带来的慢性压力和信息过载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本章侧重于心理调适和“断电”技巧。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如何通过布置居住和工作空间(使用色彩、光线、植物),营造出符合大脑需求的“微气候”,减轻空间压抑感。 快速恢复的运动与饮食方案: 针对时间极度紧张的都市人,设计高效的15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营养补充策略,以弥补户外活动不足的问题。 社交网络的质量重塑: 分析城市社交中的“弱连接”陷阱,强调建立高质量、支持性的核心社交圈,并有效管理无效社交活动的时间占用。 第六章:安全、应急与社区互助 城市中的个体需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构建社区安全网。 个人安全协议与风险评估: 针对公共交通安全、夜间出行和网络诈骗,制定详细的预防和应对流程。 灾害应急准备包(Urban Go-Bag): 详细列出针对城市特定风险(如停电、断网、突发疏散)所需准备的物资清单及存放原则。 从“独居者”到“互助者”: 探讨如何积极参与到本地社区组织、邻里守望计划中,将个体安全融入到集体防御体系中,实现城市环境下的“社会资本”积累。 --- 目标读者: 初入大城市,需要快速建立生活秩序的职场新人。 渴望在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的中层管理者。 对现有生活模式感到倦怠,希望进行系统性效率升级的都市精英。 所有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实现高能效输出的城市居民。 本书的独特价值: 《城市探秘者》提供的是一套基于数据分析和实战经验的“操作手册”,它不贩卖焦虑,而是赋能读者,将城市视为一个可以被理解、被掌控、被优化的系统。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再是被动地被城市推着走,而是成为一个主动设计自己都市生活的“高效探秘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婴幼儿养育和早期教育实用手册》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因为它内容全面,简直是新手爸妈的救星;恨它嘛,也许是因为太“实用了”,读起来少了点趣味性,更像一本教科书。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啃完了它,感觉自己的育儿知识储备瞬间翻了好几倍。书里对宝宝从新生儿到学龄前的各个阶段发展里程碑描述得极其细致,从体格发育到认知、语言、社会情感,都有专门的章节。我尤其欣赏它在“常见问题与应对”这一块的详尽分析,比如宝宝拒绝辅食怎么办,夜哭不止如何安抚,那些看似琐碎却又让人焦头烂额的问题,书里都给出了基于科学依据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那种空泛的“多抱抱”或者“顺其自然”。不过,说实话,对于我这种更偏向感性育儿的妈妈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略显学术化,偶尔读到一些复杂的专业术语,还是得停下来查阅一下,才能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整体来看,它更偏向于提供一个严谨的框架和操作指南,对于追求心灵契合和灵活应变的父母,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更侧重情感交流的书籍一起阅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一致性”的强调。手册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规则”和“边界”,并且详细阐述了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育儿共识的重要性。它提供的“家庭一致性协议模板”,帮助我们夫妻俩坐下来,把以往模糊的管教标准具象化,比如关于零食摄入量、看电视时长等,都有了白纸黑字的规定。这种明确的规范确实大大减少了孩子利用父母意见不一而产生的“讨价还价”行为。然而,在我看来,这本书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显得相对保守。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最佳实践”可能明天就会被新的研究推翻。手册的许多建议,虽然稳妥,但似乎缺少了对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的深入探讨。它更像是一份针对传统、稳定环境的最佳养育指南,对于我们如何引导孩子迎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留下了许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填补的空间。

评分

这本手册的排版设计,说实话,是它最让人感到亲切的一点。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充斥着大量卡通图片或者花哨的字体,而是采用了清晰、简洁的黑白为主的风格,大量使用图表、流程图和清单格式。这对于我这种时间紧张的职场妈妈来说简直太友好了,需要快速查找信息时,一眼就能定位到关键步骤。我特别喜欢它在“宝宝健康护理”那一章里做的“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的决策树,清晰地列出了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应的处理优先级,避免了我在紧急情况下因为慌乱而漏掉重要信息。但这种过于结构化的呈现方式,也牺牲了一部分阅读的沉浸感。很多育儿心得和经验分享,是通过脚注或者小小的“专家建议”框来呈现的,这些往往是人性化色彩最浓厚、最能引起共鸣的部分,却被压缩得非常精炼。我更希望这些宝贵的“过来人”的感悟能够被放大,让冰冷的知识点多一些温度。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期待是能找到一些新奇、前沿的早期教育理念,毕竟现在社会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系统地梳理了蒙特梭利、瑞吉欧等主流教育流派的核心思想,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日常家庭活动中。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家里的常见物品搭建一个“感觉统合游戏角”,每一个小游戏的设置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比如提升精细动作,或者培养空间感知能力。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指导给三岁的女儿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结果她沉浸其中一个多小时,那种专注度是我用电子产品都难以达到的效果。然而,书中某些章节对“早慧”的过度强调,让我略感压力。它似乎在暗示,如果家长不能在特定年龄段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孩子可能就会“落后”。这种潜在的焦虑感,在我阅读完之后,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散。我更希望育儿指南能多一些关于“接纳孩子本来的节奏”的篇幅,而不是一味地“催促进步”。

评分

从一个研究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我必须承认它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团队显然做了大量的文献回顾和临床观察。书中关于“依恋关系建立”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部分,引用了大量发展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并且用非常严谨的实验结果来支撑其建议。这对于我这种希望从根本上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的父母来说,非常有价值。它让我明白,孩子的一些“坏脾气”并非简单的任性,而是深层次需求未被满足的表达。但是,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有时候会让我觉得有些“不接地气”。比如,书中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要保持“非评判性的共情”,这个理论上完美无瑕,但在实际操作中,当孩子把牛奶洒了一地,而我正赶着出门时,要做到完全的“非评判”,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手册对于如何将这些高阶理论,平滑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混乱之中,着墨略少,留下了相当大的“实践鸿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