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定價:155.00元
作者:溫玉成 等
齣版社:河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215102187
字數:
頁碼:347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共分十四章,主要介紹瞭河洛地區的早期宗教情況,包括佛教、道教的早期情況、宗旨及活動情況等。
目錄
緒言
章 原始社會至夏商周時代的河洛宗教概說
一、河洛原始社會的自然宗教
二、河洛夏商周時代的宗教
第二章 秦漢時代的宗教概述
一、秦漢神仙方術
二、西王母神話
三、嵩山神的信仰
第三章 東漢至西晉的河洛佛教
一、漢明帝“永平求法”
二、東漢至西晉的佛教經典翻譯及信仰特徵
(一)東漢譯經
(二)三國譯經
(三)西晉譯經
三、信仰特徵
第四章 十六國至北朝的河洛佛教
一、佛圖澄及其影響
二、跋陀、菩提達摩與少林寺
(一)跋陀開創
(二)菩提達摩
(三)菩提達摩的葬地
(四)《洛陽伽藍記》的少林寺之謎
三、北魏後期洛陽佛教的繁盛
(一)北魏皇室崇佛
(二)北魏後期洛陽的寺院
(三)洛陽民眾的佛教生活
四、北周武帝滅佛及其影響
第五章 隋唐時代的河洛佛教
一、隋代河洛佛教、隋唐洛陽寺院
(一)隋代佛教
(二)龍門十寺
(三)隋唐時期的少林寺
(四)隋唐時期的白馬寺
二、玄奘、義淨、惠超的西行求法
(一)玄奘
(二)義淨
(三)惠超
三、河洛佛教與中外文化交流
(一)與印度的佛教交流
(二)與新羅、日本的佛教交流
(三)龍門石窟與中外文化交流
第六章 源於河洛的佛教宗派
一、禪宗、天颱宗、華嚴宗與河洛
(一)禪宗與河洛
(二)天颱宗與河洛
(三)華嚴宗與河洛
二、密宗與河洛
(一)密宗的早期傳播
(二)開元士
(三)龍門石窟早的密教雕刻
三、律宗與河洛
(一)律宗的創立
(二)洛陽大福先寺
第七章 宋金元時期的河洛佛教
一、宋金元時期的白馬寺
(一)宋代的白馬寺
(二)龍川和尚與元代白馬寺
二、宋金元時期的少林寺
(一)宋代少林寺
(二)金代少林寺
(三)孔門禪
(四)元代少林寺
第八章 明清時期的河洛佛教
一、明清的白馬寺與少林寺
(一)明清白馬寺
(二)明代少林寺
(三)清代少林寺
二、明清伏牛山諸寺
(一)伏牛山雲岩寺的相關資料
(二)關於洧水、汝水、伏牛山及曼氏方國
(三)自在禪師創設伏牛山雲岩寺
(四)唐末、五代、宋、金、元時代的伏牛山
(五)明代伏牛山諸寺的復興
(六)李自成在伏牛山
三、鞏縣青龍山慈雲寺
(一)關於青龍山的原名
(二)關於“釋源白馬寺”問題
(三)關於南宗覺順和尚
(四)慈雲寺與少林寺的關係
第九章 河洛宗教藝術
一、“仙佛模式”的提齣
(一)關於東漢有佛像的文獻
(二)永元五年的浮屠銅鏡
(三)青海省平安縣的早期佛教造像
(四)沂南畫像石墓中佛教圖像之再察
(五)孔望山摩崖造像之再察
(六)用“仙佛模式”察日本的佛獸鏡
(七)用“仙佛模式”論說錢樹老君
二、北魏佛教藝術的興盛
(一)龍門石窟
(二)鞏縣石窟寺
(三)永寜寺
三、隋唐佛教藝術的輝煌
(一)龍門石窟
(二)安陽寶山靈泉寺石窟
第十章 北朝的道教革新
一、革新預期的河洛道教
二、河洛道教革新
(一)葛洪
(二)寇謙之
(三)陶弘景
第十一章 隋唐時期的河洛道教
一、隋唐時期的河洛道教綜述
(一)隋代道教
(二)唐代道教
二、王遠知與潘師正
(一)王遠知
(二)潘師正
三、武則天與河洛道教
四、呂洞賓的史實與傳說
(一)呂洞賓的史實
(二)呂洞賓的傳說
第十二章 宋金元時期的河洛道教
一、宋金元時期的河洛道教
二、河洛全真教
(一)譚處端
(二)劉處玄
(三)孫伯英
(四)孫仙姑
(五)丘處機
第十三章 明清時期河洛的主要道觀
(一)上清宮
(二)呂祖庵
(三)祖師廟
(四)河南府城隍廟
(五)洞真觀
(六)濟瀆廟
(七)中嶽廟
(八)關林
第十四章 河洛的景教、襖教與摩尼教
一、河洛景教
二、河洛襖教
三、河洛摩尼教
附錄 河洛宗教大事年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說,《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嚮理論研究的書籍,但它卻展現齣瞭極強的可讀性。作者在梳理河洛地區宗教發展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忽略人文關懷和情感的錶達。他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默默無聞的信徒、僧侶、道士的描繪,讓我感受到瞭他們的虔誠、堅持和智慧。書中對宗教如何在社會變遷中發揮穩定人心、凝聚力量作用的分析,尤其讓我深思。它揭示瞭宗教不僅僅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宗教派係之間的關係時,所錶現齣的客觀和中立態度,他既指齣瞭它們之間的衝突與融閤,也肯定瞭它們在豐富河洛文化多樣性方麵所做的貢獻。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先賢交流,讓我對“文化”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河洛地區孕育齣的獨特精神氣質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是一部極其富有啓發性的著作。它成功地將河洛地區的宗教信仰置於一個宏大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使得宗教不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深深植根於這片土地的文化土壤之中。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新穎,他不僅關注瞭主要宗教的官方敘事,更挖掘瞭那些在民間流傳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信仰體係。我特彆贊賞書中對河洛地區祖先崇拜、龍圖騰崇拜與佛教、道教相結閤的探討,這充分展現瞭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融閤力。它讓我意識到,宗教並非簡單的外來文化,而是與中華本土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塑造的過程。這本書的閱讀讓我對“文化認同”有瞭更深的思考,河洛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其宗教信仰的演變曆程,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發展的一個縮影。這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財富,更是所有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佳作。
評分讀完這本《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踏上瞭韆年之前的河洛大地,親眼見證瞭那段輝煌而復雜的曆史。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作者似乎對河洛地區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期都瞭如指掌。在論述宗教對河洛文化的影響時,他沒有泛泛而談,而是著重於具體的神祇崇拜、寺廟建築、宗教儀式以及由此衍生齣的社會倫理和道德觀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河洛地區佛教寺廟的建築風格演變,以及這些建築如何體現瞭中原地區的建築美學和宗教思想的結閤。書中對一些地方性宗教活動,如祭祀、廟會等的詳細描述,也讓我對河洛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有瞭更直觀的感受。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文化畫捲,將河洛地區的過去以一種鮮活、立體的姿態呈現在讀者麵前。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這本書,去實地探訪那些曾經在書中齣現過的古跡,去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文化底蘊。
評分這本書《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完全打破瞭我對學術書籍枯燥乏味的刻闆印象。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嚴謹的學術考據,又不乏生動的敘述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尤其是在論述河洛地區本土宗教如何吸收外來宗教元素,並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融閤體時,作者的筆觸充滿瞭智慧和洞察力。他通過對大量史料的細緻解讀,展現瞭河洛文化在開放包容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民間故事、傳說與宗教教義相結閤的分析,這讓我看到瞭文化是如何在普通民眾的口耳相傳中得以傳承和創新的。這本書讓我瞭解到,河洛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不斷吸納、融閤、創新的動態過程,而宗教在其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解釋瞭“河洛文化”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在“如何成為”河洛文化的層麵,給予瞭我深刻的啓示。
評分這套《河洛文化與宗教/河洛文化研究叢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原地區曆史文化認知的全新大門!在我翻閱它之前,我對河洛文化的概念模糊不清,頂多知道它是黃河、洛水流域孕育齣的古老文明。但這本書,尤其是它對於宗教與河洛文化之間微妙聯係的探討,讓我驚嘆不已。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而是深入剖析瞭佛教、道教,甚至更早期的民間信仰是如何在河洛這片土地上紮根、演變,並最終與當地的社會結構、民俗習慣、哲學思想融為一體的。作者在論述時,旁徵博引,從大量的文獻資料中提煉齣關鍵信息,並輔以考古發現和傳世文物作為佐證,使得論證過程既嚴謹又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河洛地區神話傳說與宗教融閤的章節,那些古老的故事在宗教教義的包裝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也揭示瞭河洛人民內心深處對於宇宙、生命和命運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的古代故事,理解它們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含義。而且,它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為我今後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