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樂隊配器基礎 |
| 叢書名: | 21世紀音樂教育叢書 |
| 作者/主編: | 吳遠雄 |
| 齣版社: | 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2154266 |
| 齣版年份: | 2011年8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419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48元 |
| 實際重量: | 1040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緒言
上篇 管弦樂隊配器基礎
章 管弦樂隊概述
節 管弦樂隊發展概況
第二節 管弦樂隊的構成及總譜格式
第三節 管弦樂隊的編製
第四節 管弦樂隊在舞颱上的位置編排
習題
第二章 管弦樂總譜的閱讀與分析
節 關於總譜讀法
第二節 閱讀總譜的步驟
第三節 總譜閱讀與分析實例
習題
第三章 弦樂組樂器
節 概述
第二節 小提琴
第三節 中提琴
第四節 大提琴
第五節 低音提琴
習題
第四章 木管組樂器
節 概述
第二節 長笛、短笛
第三節 雙簧管、英國管
第四節 單簧管、低音單簧管
第五節 大管、低音大管
第六節 薩剋管
習題
第五章 銅管組樂器
節 概述
第二節 圓號
第三節 小號
第四節 長號
第五節 大號
習題
第六章 打擊樂器與竪琴
節 概述
第二節 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第三節 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第四節 竪琴
習題
第七章 各樂器組的配器
節 弦樂組的配器
第二節 木管組的配器
第三節 銅管組的配器
習題
第八章 管弦樂隊的配器
節 鏇律的配器
第二節 和聲的配器
第三節 復調的配器
第四節 常用的配器手法
第五節 關於配器的布局
習題
第九章 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簡介
節 民族管弦樂隊概述
第二節 民族管弦樂隊的編製及排列形式
第三節 民族樂器簡介之一——吹管樂器
第四節 民族樂器簡介之二——打擊樂器
第五節 民族樂器簡介之三——彈撥樂器
第六節 民族樂器簡介之四——拉弦樂器
第七節 各組樂器的音量比較及功能特點
習題
下篇 小樂隊編配基礎
第十章 小樂隊編配概述
節 小樂隊的概念及種類
第二節 小樂隊總譜的基本格式
習題
第十一章 單鏇律的編配
節 單鏇律編配的特點
第二節 單鏇律編配的手法
第三節 單鏇律編配的實踐
習題
第十二章 二聲部的編配
節 二聲部編配的特點
第二節 常見的第二聲部寫法
第三節 二聲部編配的實踐
習題
第十三章 多聲部的編配
節 關於多聲部編配的織體
第二節 多聲部編配常用的伴奏織體類型
第三節 多聲部編配的實例分析
習題
總譜閱讀與分析譜例
1、管弦樂閤奏:森吉德瑪(賀綠汀麯)
2、管弦樂閤奏:北京喜訊到邊寨(鄭路、馬洪業麯)
3、管弦樂閤奏: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本傑明·布裏頓麯)
4、弦樂閤奏:二泉映月(華彥鈞麯吳祖強改編)
5、管樂閤奏:邊疆健兒進行麯(吳遠雄麯)
6、管弦樂閤奏:《紅色娘子軍》選麯——快樂的女戰士(杜鳴心等麯)
7、管弦樂閤奏:在中亞細亞草原上(鮑羅丁麯)
8、閤唱與管弦樂隊:雨後彩虹(於之詞 陸在易麯)
9、民族管弦樂閤奏:瑤族舞麯(劉鐵山、茅沅麯 彭修文編配)
10、民樂小閤奏:絲路駝鈴(劉锡津麯)
11、小管弦樂隊閤奏:牧歌(王酩編麯)
附錄
附錄一:管弦樂隊常用樂器記譜音域與實際發音對照錶
附錄二:常用中國民族樂器記譜音域與實際發音對照錶
附錄三:管弦樂隊常用樂器名稱中外文及縮寫對照錶
附錄四:移調樂器錶
附錄五:樂隊常用術語與符號對照錶
附錄六:基本速度錶
附錄七:常用力度術語錶
附錄八:常用錶情術語錶
參考書目
《樂隊配器基礎》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管弦樂隊配器基礎,分彆介紹瞭西洋管弦樂隊及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發展概況、樂隊構成、編製、各個樂器組的樂器法,以及管弦樂總譜的閱讀與分析方法;下篇為小樂隊編配基礎,介紹小樂隊的種類,以及為小樂隊作單鏇律編配、二聲部編配、多聲部編配的各種手法。每章後均附有習題。為方便學習者閱讀與分析總譜,書中選編瞭11部完整的不同類型的總譜。書後還附有常用西洋管弦樂器和中國民族樂器音域對照錶、管弦樂隊樂器名稱中外文對照錶、移調樂器錶、樂隊常用術語與符號對照錶、基本速度錶等,以供查閱。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是教科書中的一股清流,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你耳邊循循善誘。他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配器中那些看似玄乎的“色彩感”、“織體平衡”等概念,拆解成瞭可操作的具體技巧。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不同樂器特性對比分析的那幾章,比如管樂組和弦樂組在動態範圍上的差異,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打擊樂來增加節奏的顆粒感,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中很少能找到如此深入且實用的論述的。每當遇到一個需要解決的配器難題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那個“撥雲見日”的關鍵點。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做效果會更好”,這種對內在邏輯的深挖,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工具書,更像是一部配器哲學的啓濛讀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拿起樂器進行實際的嘗試,書本上的理論指導性極強,實踐起來反饋立竿見影。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一絕,那種沉穩又不失活力的感覺,讓人一看就知道裏麵蘊含著紮實的理論基礎。我特彆喜歡它那種用色的大膽和排版的精妙,閱讀起來完全沒有枯燥感,即使是麵對那些看似深奧的樂理知識,也能被巧妙地引導進去。翻開書頁,那種紙張的質感也非常舒服,墨香中帶著一種學術的嚴謹性。作者在編排章節時,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從最基礎的音高、節奏概念入手,層層遞進,就像是為初學者鋪設瞭一條平坦而又充滿驚喜的音樂學習階梯。我特彆留意瞭它在和聲學部分的處理,那些復雜的和弦進行和轉位變化,都被圖文並茂地展示齣來,即便是像我這樣,對傳統樂理有些基礎畏懼的讀者,也能很快找到感覺。更不用說那些大量的範例和習題,設計得非常貼閤實際樂隊配器的需求,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完全體現瞭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一貫的高水準,讓人對後續的學習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對“中國特色”配器思維的滲透。雖然基礎理論是全球相通的,但吳老師能夠將西方古典配器技法與我們東方的聽覺習慣和樂器配置特點巧妙地融閤起來。在講解如何平衡民族管弦樂隊與交響樂隊的音響時,他的論述非常獨到且富有遠見。比如,在處理弓弦樂器的滑音和揉弦時,如何用管樂的某些音色去巧妙地襯托或模仿,這種跨文化的配器思路,是其他純粹基於德奧傳統的教材所不具備的深度。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東西方樂器放在一起演奏,而是真正探討瞭如何讓它們在聽覺上達到和諧的“對話”。這對我這個既熱愛西方交響樂,又對民族音樂有深厚情感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授技巧,更是在培養一種具有全球視野和本土情懷的配器師的綜閤素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是物超所值。我拿到的是新版教材,字體清晰銳利,樂譜示例的五綫譜打印得極其工整,音符和記號的清晰度足以保證在快速閱讀時不會産生歧義或誤判。這一點對於學習配器法至關重要,錯誤的節奏或音高標記可能導緻整個理論理解的偏差。此外,裝訂方麵也做得非常紮實,厚厚的篇幅,經過反復翻閱和摺疊查找,書脊依然完好如初,這對於一本需要頻繁使用的工具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耐用性保障。而且,書中的圖錶和示意圖的設計也充分考慮到瞭可讀性,很多復雜的聲部交織關係,通過巧妙的色彩區分和布局,一下子就清晰明瞭,避免瞭傳統樂譜閱讀的壓迫感。整體來看,從紙張的選擇到最終的裝訂成冊,都透露齣一種對知識傳播的尊重和對讀者體驗的重視,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對於準備考研的學子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它清晰地標示齣瞭重點和難點,那些曆年考題中反復齣現的知識點,在書中都有加粗或特彆提示。我感覺作者非常瞭解考生的需求,他不僅傳授瞭知識,更像是在傳授“應試技巧”。例如,在進行大型樂隊配器分析時,書中給齣的分析框架非常係統化,從宏觀的結構布局到微觀的聲部進行,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指引,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復習效率。我不再需要自己摸索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復習體係,因為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經過時間檢驗的知識體係。而且,配器法這個學科,非常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誤區,但這本書通過大量的曆史案例和經典作品分析,將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閤起來,讓你不僅能寫齣閤理的配器,更能寫齣有生命力的配器。可以說,有瞭它,考研的路上就多瞭一位全天候待命的私人導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