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印刷
定价:25.00元
作者:刘洪涛,石雨祺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656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印刷术与、造纸.指南针并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及世界的文明和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印刷》从中国古文明着手,简要分析了印刷术诞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详尽叙述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应用,以及中国印刷术的外传和重要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代印刷》:
还有另外一种工艺方法应用于织物型版漏印,即根据设计图案,把两块版材雕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在两块版材之间放置织物并夹紧,再在雕空处注以色浆,印上花纹。此种工艺的特点是制造的花纹两边对称、色彩相同,并且因为有洇染而显得更加美观。此种方法是始于秦汉而盛于隋唐的夹缬印花,与仅用一块漏版进行印刷的方法(属于一般的型版漏印)不同。后世因为型版漏印的特点,较少将其用于印书,但传世的有许多在民间用型版漏印印制的年画。用笔现在硬纸板上将轮廓画出,然后再用针尖沿笔道刺成像,然后将漏版放在承印物上直接从针孔透墨印刷,这种印刷方法称为刺孔漏印。其缺点一是纹样只能呈间歇状态,二是花纹线条不细。这种方法与现代的钢板蜡纸油印术或沿用至今的丝网印刷术有相似之处。根据敦煌出土纸制漏版的作品可知,在佛教寺院中这种技术曾经十分流行。敦煌出土的纸制漏版作品是,在纸上的头大耳长的佛像排列成行,端坐于莲座之上。还有印在纸上、缣帛上以及粉过的泥墙上的漏印成品,这些图像在今天依然可见。今天的丝网印刷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刺孔漏印为丝网印刷的发明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凸版印花的花版花纹图案呈现阳文凸起状,并不镂空。在印花时,在花版的凸纹线条上涂满颜料,然后将其在丝织物上捺印,花纹便在织物上显现出来。这种技术的特点是既能刻印出极细的花纹线条,也能刻印形成连续的纹样,并且能够多色套印。专家认为在秦汉时期凸版印花已经出现,其代表作品是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的图案,该作品是用定位纹版、主面纹版及小圆点纹版三套凸版依次套印而成的。在广州南越王墓于1983年出土了铜质印花凸版两件,其中一件呈扁薄板状,正面呈现与松树近似的花纹,有旋曲的火焰状花纹凸起,该墓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花纹形状与松树凸版纹相吻合的白色火焰纹丝织品。这充分说明,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多套色凸版印花技术。另外,可以得知当时这一多套色凸版印花技术被广泛应用,其证据是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金银火焰印花纱的图案花纹,与上述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铜印花铜版上的花纹有相似之处。
可以将出现于春秋战国之后的织物印花(包括孔版漏印和凸版捺印)当做是印刷术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后印刷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
序言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而印刷术无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强烈的购买欲望。正版、中国古代印刷、刘洪涛、石雨祺、9787504485656,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给了我一种可靠、权威、且充满学术深度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梳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不同时期印刷技术的特点和演变,比如雕版印刷如何一步步发展,活字印刷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发明和推广的。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让我们看到印刷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化传播史、社会变革史的书。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评分我本身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尤其对那些曾经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发明情有独钟。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的书名和作者名字瞬间吸引了我。刘洪涛、石雨祺这几位学者,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学术的严谨感。更重要的是,9787504485656这个ISBN号码,代表着它的正规出版和权威性。我深知,在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雕版印刷到后来的活字印刷,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这本书似乎正是要系统地梳理和解读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印刷术的起源、发展脉络、不同时期的技术特点,以及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巨大贡献,也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创新和传承的宝贵启示。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对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比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但具体细节却知之甚少。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中国古代印刷》,感觉像挖到宝藏一样。首先,从包装上看,这本书的品质就很高,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封面设计也显得非常专业和有文化底蕴。9787504485656这个条形码,说明这是正规出版的,买得放心。刘洪涛和石雨祺这两个名字,虽然我之前不一定熟悉,但从书名和出版社来看,应该是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学者。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全面地展示印刷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过程,是否能够介绍不同时期印刷技术的工艺流程,比如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活字印刷的排版和印刷技巧等等。我还想知道,印刷术的普及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纸质感,搭配沉稳的色彩,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书名“中国古代印刷”的字体也很有考究,仿佛能穿越回那个雕版印刷的时代。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亮光纸,而是略带哑光的,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内容方面,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开篇的介绍来看,作者显然是花了大量的心血去梳理和研究。这种“正版”的标注,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很感兴趣,而印刷术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精心制作、内容翔实的著作,感觉非常值当。我迫不及待地想一头扎进书里,去探寻那个时代印刷术的奥秘,去了解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是如何将文字和图像印制出来的,去感受他们对知识传播的热情和智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和技术交叉领域充满好奇的人,这本《中国古代印刷》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出一种低调的专业感,而“正版”字样更是让我对其内容的可靠性充满信心。9787504485656这个ISBN码,也为它增添了一层官方认证的光环。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年代,更能深入探讨印刷术发展的背后驱动力,例如社会需求、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对思想传播和知识普及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我感兴趣的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是如何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它又是如何与其他学科,比如造纸术、墨的制作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翔实的案例,辅以精美的插图,来展现古代印刷技术的精湛工艺和艺术魅力,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智慧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