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高等院校木管五重奏训练教程 |
| 作 者: | 何靖 |
| 定价: | 88.00 |
| ISBN号: | 9787552312188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开本: | 8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6-11-1 |
| 印刷日期: | 2016-11-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这是一本从“零”开始的木管五重奏演奏高校教程,力求引导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和训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音乐潜能,以达到初步认识和掌握乐器配合中的演奏知识与技巧,具备进一步学习和演奏各种版本的木管重奏常识知识能力,也可作为理论性“教程”为学生普及相关认识。本教程旨在指导和提升管乐器教学在音乐院校的特殊地位。 |
| 作者介绍 |
| 何靖,现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笛讲师,中国音协管乐学会长笛联合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长笛专委会会长。九三学社社员。(长笛)演奏与教学艺术硕士。2005浙江省第六届音乐舞蹈节“表演三等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演奏教学光盘《名师当家教》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乐谱及示范CD《长笛流星雨》;2006获中国作品比赛成年西洋乐器专业组“特等奖”;2008浙江省第七届音乐舞蹈节“独奏二等奖”、“新作品二等奖”、“重奏三等奖”;2009、2010年分别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何靖长笛独奏音乐会》;2010获第三届中国作品比赛指导教师银奖;2011年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何靖长笛独奏音乐会》;2011参加第四届青岛大师班(韩国良长笛大师班);建团以来曾邀请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Mattihelin、台湾国家交响乐团首席、瑞士苏黎世音乐学院教授等海外长笛专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解放军艺术团等专家来团讲学交流。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精致的乐器剪影,一看就知道是为严肃的音乐学习者准备的。我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了,立刻翻开目录,发现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的气息控制到复杂的复调练习,几乎涵盖了一个木管五重奏乐团所需的所有技术难点。特别是针对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和圆号这五种乐器的独奏技巧提升部分,作者似乎花了大心思去挖掘每个声部的特殊性,而不是泛泛而谈。比如,关于圆号的高音区稳定性和巴松的低音区穿透力,都有非常具体的练习曲目和解析,这一点对于我们排练中经常遇到的瓶颈期非常有帮助。而且,教程中穿插了许多历史背景和演奏风格的介绍,这让练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技术堆砌,而是充满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探索,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我期待着能尽快把书里的内容应用到我们乐团的日常排练中去,相信能显著提升我们的合奏默契度和艺术表现力。
评分初学者可能会觉得这本书的起点设置得略高,但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要冲击更高水平比赛或专业演出的乐手来说,它简直是一座宝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舞台适应性”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演奏,更是关于如何“表演”。例如,如何根据不同音乐厅的混响特性来调整你的发声力度和节奏的弹性,这些都是舞台经验的总结,而作者却能将其提炼成可学习的模块。另外,书中对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演绎风格也进行了分类指导,比如德彪西的色彩感、肖斯塔科维奇的节奏张力,如何用五种乐器去还原这些复杂的情感层次,作者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分析框架。这远超出了我们平时对“练习曲”的传统认知,更像是一部高级的音乐心理学和声学应用指南。
评分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对“乐团个性”的塑造提出了引导。很多教程只教你怎么把音吹准,但这本书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让这五个独立的个体发出的声音,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统一美学观的“第六个乐器”——也就是乐团本身的声音。作者建议定期进行“盲听”练习,要求团员在不看指挥(或彼此)的情况下,仅凭听觉来调整自己的动态和音色,以培养出对整体声音的绝对敏感度。这种强调团队内部听觉反馈机制的训练方法,非常新颖且实用。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提升的不仅仅是个人技艺,更重要的是对室内乐艺术本质的理解得到了质的飞跃,它真正做到了将“五个人”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五把独奏乐器的简单叠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高强度的训练教材,它必须耐得住反复翻阅和在乐谱架上承受重压。这本书的字体设计清晰易读,即使在光线不好的排练室里,那些复杂的指法图和技术要点也能一目了然。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教程后附带的那些精选的练习曲目,很多都是我从未在其他教程中见过的、专门为五重奏量身定做的作品,这些曲目不仅考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非常注重“对话感”的培养。如何让巴松的动机被单簧管完美地“回应”?如何让长笛和双簧管在高音区形成交织的线条而不互相干扰?这些听觉上的挑战,都被巧妙地融入了练习曲中。这让我想起许多大师级的室内乐大师课,那种对乐团成员之间“眼神交流”和“呼吸同步”的强调,在这本书的练习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文字化体现。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在”。它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炫技手册,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产物。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音准与平衡”的章节,这简直是所有室内乐团的阿喀琉斯之踵。教程里用了很多图表和数据来分析不同乐器在不同音区时音高容易出现偏差的位置,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调整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嘴型、气息的微小变化来修正,而不是仅仅依赖调音器。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深信不疑。而且,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乐曲在木管五重奏中的处理方式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对位清晰度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声部融合度之间的拿捏,这都是教科书上不常提及的细节。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在合奏中一些“差不多就行了”的习惯,是那种能让你在练习时不断停下来深思熟虑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