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十城十美(二)
定价:38.00元
作者:黄健敏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5637164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些建筑界的执笔者都是锐敏的观察家,也是关于文笔的作者。他们的风格各有特色,有人喜欢深入地介绍建筑,有人介绍建筑文化的背景,有人则侧重城市的历史,都有助于读者对各地城市的了解。对于想从事尝试旅游的朋友们,这套丛书应该是行前必读的……城市是文明的冠冕,要深入地理解世界的文化,自城市的建筑开始入手也算是公民自我训练的初阶吧!
——汉宝德
内容提要
十座城市,十美丽,在城市所在的氛围里,建筑与空间的实与虚,达成无限对话。无论是居民是游人,走进人与地共创的空间,表现美与人文,以建筑语汇铸就文明流传的力量。
本书是由汉宝德馆长揭起计画,由布拉格建筑的博物馆特色,带出十个国际城市与其中建筑的经典魅力,保有专家的深度观点,与一般民众所可以接受的都市理解。每座城市给人的领略与氛围,因为各种不同的建筑构造与规划,经过历史与社会演变,让十位建筑师们一起创造这一本精彩的建筑·城市·人文读本。
目录
序一:许多的偶然促成《十城十美》系列的诞生
序二:文化探索的初阶
世纪新风华——西雅图
美国梦原乡、国际性舞台——纽约
美国革命摇篮之城——费城
“日不落国”的首都——伦敦
地中海的艺术之都——巴塞罗那
再生与文化艺术的再结晶——佛罗伦萨
巍巍钟山、南国京城——南京
中国园林城市——苏州
补天DIY——爱知博览会
南洋的城市——槟城
作者介绍
黄健敏,《建筑Dialogue》杂志总编辑,黄健敏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中国台湾中原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硕士,中国台湾台北艺术大学美创所兼任助理教授。中国台湾基隆市公共艺术寓言委员会委员,中国台湾台北县公共艺术寓言委员会委员,《建筑师》杂
文摘
序言
天呐,最近翻了本名叫《都市脉动》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城市介绍,而是深入骨髓地描绘了几个超级大都市的生活肌理。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用显微镜观察社会现象,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部微缩纪录片。比如,书中对东京涩谷十字路口人潮涌动的描写,光是文字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带着未来感的压迫与兴奋交织的情绪。作者不仅关注了那些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和奢侈品店,更把镜头对准了那些藏在小巷深处的、充满了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比如深夜拉面店里疲惫却满足的上班族,或者老城区里那些几代人守护着的小作坊。读完后,我再看任何关于这些城市的报道,都会自动脑补出书中描绘的那些鲜活的细节。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自坐上了城市的大动脉上,感受着血液的流动,体验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喜怒哀乐。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游览,更是一场关于现代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哲学思辨。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声音的地图集》,这本书的视角简直太独特了,它关注的不是视觉信息,而是纯粹的声音景观。作者像个声音侦探,在全球各地收集那些快要消失或者被现代城市噪音所掩盖的独特声响。比如,书中详细记录了威尼斯老城里,贡多拉船桨划破水面的特定频率,以及在摩洛哥市集上,商贩们用古老的方式进行叫卖的韵律。阅读这本书,我的想象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甚至能“听见”书中所描绘的场景。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旅行时错过了多少重要的信息维度!我们总是在看,却忘记了聆听。这本书强迫你去关注那些背景音、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旅行体验。对于声音敏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听觉的盛宴,它让你重新审视“环境”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环境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由无数声波构成的动态剧场。
评分这本《行走的光影》真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游记的刻板印象。它没有太多实用的攻略信息,反而是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散文形式,记录了他在南美洲高原上那些光怪陆离的经历。语言风格非常凝练,充满了画面感和象征意义。书中描述的那些古老遗迹,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带着厚重历史感的、似乎还能听到远古回响的实体存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时间”这个概念的处理,在那些高海拔、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似乎被拉伸、扭曲了,让人深刻体会到人类文明的渺小与自然力量的宏大。有一段描述玻利维亚盐湖日出时的景象,文字的色彩饱和度高到仿佛可以直接从书页上溢出来,那种纯粹的白与天空的靛蓝交织,带来的震撼是纯粹的视觉冲击,直接让人屏住呼吸。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艺术家的内心独白,探讨的是人在面对广阔天地时,精神层面的触动与升华。
评分我必须推荐一下《失落的文明速写本》,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未完成感”和探索欲。作者的笔法非常跳跃和碎片化,像是在整理一份从尘封的抽屉里翻出来的旧笔记,里面夹杂着手绘的草图、潦草的注释和一些未经验证的轶闻。它没有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反而更贴近一种真实的田野调查状态,充满了偶然性与惊喜。书中对一些小众、偏远地区的介绍,简直是探险家的福音,它提供了的不是标准化的旅游路线,而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线索。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去中心化”的叙事策略,不把欧洲或北美当作世界的中心,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角落的文化和历史片段。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到自己也成了一名共同的探险者,跃跃欲试地想要去验证书中的某个猜想,去寻找那些被主流历史遗漏的宝藏。
评分《微观世界的巨人》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小地方”的偏见。它聚焦于全球那些人口不足五万,但却拥有极其独特文化内核和建筑风格的城镇。作者的叙事策略非常巧妙,他通过对这些小镇的精微观察,反向折射出了全球化浪潮下,地方文化如何努力保持其独特性。比如,书中对一个地中海小渔村的描述,细致到连当地人晾晒鱼网的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地域含义。这种对“小”的极致关注,反而展现出比大城市更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生命力。文字风格沉稳而富有洞察力,既有对地方美学的赞叹,也有对文化流失的隐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深度,并不取决于你去了多少个首都,而在于你对一个地方的细微之处,能够挖掘出多少与自身经验产生共鸣的普遍人性。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不同尺度下,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