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火山热海翡翠城:风情腾冲韵味悠扬
定价:38.00元
作者:林达民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105054084
字数:
页码:2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那方水土那方人”丛书撷取了中国广袤大地上具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的“那方水土那方人”进行介绍。这套丛书是旅游观光的导游册,是新编的地方风物志,也是介绍、普及“那方水土那方人”、独特文化的通俗读物。本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真诚地把“那方水土那方人”丛书献给希望了解“那方水土那方人”的各方友人和读者,献给对养育自己的乡土与乡亲充满眷恋之情的远方游子,献给终生生在“那方水土”上默默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那方人”。
当今世界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汹涌奔腾,使“那方”民族文化、乡土文化面临严重挑战和冲击,因此,对“那方水土那方人”的文化多样性的着力保护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对人类来说,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各民族生存、发展、繁荣和稳定的基础,这正如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平衡必不可少一样。
内容提要
《火山热海翡翠城——风情腾冲韵味悠扬》是一本关于西南边疆极边一城——云南腾冲的书。她向读者展示了腾冲那方水土上生息万年的火山热海、雄踞千年的古道边关、沧桑百年的翡翠商城、神秘莫测的高黎贡山及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融学术性与通俗性、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把腾冲的山川景色与人文社会、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腾冲各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奇山秀水的无限韵味。
目录
总序
一、跨越高称贡山
二、多彩的腾冲
1.众多的民族
2.壮观的火山
3.沸腾的热海
4.辽阔的湿地
5.大盈江瀑布
6.槟榔江畔杜鹃红
三、腾越怀古
1.新石器
2.青铜器
3.火葬墓
4.古驿道
5.西山坝南诏城址
6.文庙
7.三绝碑
四、徐霞客的足迹
五、边关烽火
1.三征麓川
2.声威远播
3.八关九隘七十七碉
4.左孝臣卫边
5.李珍国抗英
六、辛亥风云
1.云南辛亥革命枪
2.张文光
3.刀安仁
4.刘辅国
七、碧血千秋
1.腾冲沦陷
2.腾北游击
3.抗日县长张问德
4.尹明德宣慰联络士司抗日
5.怒江反攻
6.腾冲光复
7.国殇墓园
八、边城商贸
……
九、风光旖旎话侨乡
十、翡翠装点碧玉城
十一、来凤睛岚文笔生辉
十二、云峰山上话道教
十三、刀山火海显神功
十四、皮影古乐门花灯
十五、腾冲“三宝”
十六、美食之乡
附录:自助旅游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序
一、跨越高称贡山
二、多彩的腾冲
1.众多的民族
2.壮观的火山
3.沸腾的热海
4.辽阔的湿地
5.大盈江瀑布
6.槟榔江畔杜鹃红
三、腾越怀古
1.新石器
2.青铜器
3.火葬墓
4.古驿道
5.西山坝南诏城址
6.文庙
7.三绝碑
四、徐霞客的足迹
五、边关烽火
1.三征麓川
2.声威远播
3.八关九隘七十七碉
4.左孝臣卫边
5.李珍国抗英
六、辛亥风云
1.云南辛亥革命枪
2.张文光
3.刀安仁
4.刘辅国
七、碧血千秋
1.腾冲沦陷
2.腾北游击
3.抗日县长张问德
4.尹明德宣慰联络士司抗日
5.怒江反攻
6.腾冲光复
7.国殇墓园
八、边城商贸
……
九、风光旖旎话侨乡
十、翡翠装点碧玉城
十一、来凤睛岚文笔生辉
十二、云峰山上话道教
十三、刀山火海显神功
十四、皮影古乐门花灯
十五、腾冲“三宝”
十六、美食之乡
附录:自助旅游
后记
这本书的结构和视角处理得相当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的传统方式,而是选择了更贴近个体经验的切入点,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整体的叙事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作者在看似松散的章节之间,却构建起一种内在的逻辑和韵律,即便是跳跃性的叙述,也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迷失方向。语言风格上,时而典雅古典,如诗如画,将自然景色的壮阔与人文情怀的细腻融合得天衣无缝;时而又变得极其口语化,充满了地方色彩和生活智慧,这种灵活多变的笔触,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环境与人物关系的处理,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塑造的哲学思考,贯穿始终,深邃而富有哲理,让人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身存在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那种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它不是那种堆砌辞藻的华丽,而是将每一个词语都放在了最恰当的位置上,使其发挥出最大的表现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落,体会那种文字撞击心灵的震撼感。尤其在描写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时,作者展现出一种近乎虔诚的尊重与热爱,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文字感染着读者。全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像是在听一位技艺高超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一段尘封已久却又无比鲜活的历史画卷。读完后,合上书本,心中仿佛还回荡着悠远的号子声和古老的歌谣,那种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张力构建得非常高明,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细微的个人命运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时间跨度上的自如,他能在一句话之间,轻松地实现从遥远过去到眼前的瞬间转换,这种叙事上的自由度,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厚度和层次感。文字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绪的渲染和氛围的营造。读到一些描绘特定场景的段落时,我甚至能清晰地“闻到”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这是一种极其罕见且美妙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多感官的体验,让人在阅读结束后,依然沉浸在那片独特的韵味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对细节的捕捉极为敏锐,仿佛能透过纸面,真切地感受到那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描绘着日常琐事的温馨与平静;时而又如山洪暴发般激昂澎湃,展现出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挣扎与抗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风土人情的刻画,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语言、他们的习惯、他们的信仰,都以一种近乎纪录片般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代入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故事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地域的故事,更像是在绘制一幅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情感的复杂织锦,每一针一线都充满了匠心独运。阅读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那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敬意。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毕竟关于地域文化的书,很容易陷入面面俱到的泛泛而谈。然而,这本书却出乎意料地聚焦且深刻。它没有试图包罗万象,而是选择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侧面进行深入挖掘,这种取舍的智慧让故事的内涵更加集中和有力。作者对于文化传承中那些微妙的断裂与坚守,捕捉得极其到位,没有进行简单的好坏评判,而是展现出一种理解和包容的姿态。这种复杂性和多维度的呈现方式,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游记或地方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精神地理学”的探索之作。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以及他试图通过文字,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其灵魂深处的桥梁的努力,这种真诚是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