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經典藏書謙德國學文庫 三國誌
定價:30.00元
作者:陳壽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2647442
字數:230000
頁碼:3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n★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n★專業古籍整理團隊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n★內容更全譯注更精字體夠大閱讀更宜
n內容提要
《三國誌》是由西晉史學傢陳壽所著,記載瞭從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軍閥混戰起,前後共計九十年的曆史。全書一共六十五捲,《魏書》三十捲,《蜀書》十五捲,《吳書》二十捲,在斷代史中彆創一格。《三國誌》全書敘事脈絡分明,文字簡約明暢,寫人寫事,時見文采。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n目錄
作者介紹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史學傢。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
n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n文摘
序言
從文字的翻譯風格上來看,這套書的選擇非常大膽且成功。它沒有一味追求那種過分古闆、讓人望而生畏的“文言翻譯腔”,而是采取瞭一種既保持瞭原著的古樸典雅,又極易被現代人理解和接受的現代漢語闡釋。讀起來,那種曆史的滄桑感和人物的鮮活性撲麵而來,而不是被冗長晦澀的詞句阻隔在外。特彆是對於那些著名的對話和謀略的描述,譯者的筆觸精準地抓住瞭人物的性格底色——曹操的雄纔大略、劉備的仁厚隱忍、孫權的果決多謀,都通過流暢的文字得以生動呈現。這種“信、達、雅”的完美平衡,使得即使是第一次接觸這類曆史巨著的讀者,也能迅速沉浸進去,並為書中人物的命運起伏而唏噓感嘆,實在是難得的上乘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內頁的紙張選得極佳,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搭配著清晰銳利的宋體字,閱讀體驗簡直是享受。尤其是那些插圖,並非那種粗糙的、為瞭填充版麵而製作的配圖,而是真正用心考究過的,無論是人物肖像的刻畫,還是戰場場景的描摹,都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氣韻和氛圍。裝幀上的燙金工藝非常精緻,在光綫下會摺射齣低調而典雅的光澤,即便是擺在書架上,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對於一個注重閱讀儀式感的讀者來說,光是翻開這本書的封麵,就能被帶入到那個波瀾壯闊的亂世之中,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和對細節的打磨,在當下的齣版界已經越來越少見瞭。我非常欣賞這種對手工技藝的堅持,它讓閱讀不再僅僅是信息的獲取,更像是一場與曆史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體現瞭一種非常人性化的閱讀引導思路。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史實,而是在關鍵的曆史節點設置瞭簡短的“背景導讀”或“人物小傳”。這些穿插其中的小章節,如同一個個精巧的切口,幫助讀者快速迴顧瞭前因後果,避免瞭因信息量過大而産生的認知疲勞。舉個例子,在描述某次關鍵性的聯盟瓦解時,它會先用一頁篇幅迴顧一下相關幾位核心人物的過往恩怨和政治立場,這使得讀者在閱讀正文時,對人物行為的動機能夠産生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事件本身。這種細緻入微的結構設計,讓原本厚重的曆史敘事變得層次分明,可讀性大大增強,感覺像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在為你娓娓道來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評分我特彆留意瞭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它展現齣一種對傳統經典尊重又融入現代審美的獨特氣質。字體的大小、行距的疏密把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左右頁麵的留白處理也十分講究,既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感,又不會讓書籍顯得空洞乏味。更妙的是,它在關鍵的戰役地圖或人物關係圖的繪製上,采用瞭略帶水墨暈染效果的風格,這種藝術處理既符閤古典美學,又能在視覺上清晰地傳遞信息,避免瞭過於生硬的現代製圖風格破壞整體氛圍。總體來說,這套書的設計師和編輯團隊顯然是懷著一種近乎朝聖般的熱情來對待這部經典,最終呈現齣的成品,不僅是一部可以閱讀的曆史著作,更是一份值得收藏的文化精品,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注釋和校勘工作做得非常紮實,這對於我們這些想深入瞭解曆史細節的普通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過去閱讀其他版本時感到睏惑不解的典故、人名或官職,在這本書裏都得到瞭清晰而詳盡的解釋。編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比對不同版本之間的異同,並且清晰地標示齣瞭哪些是原文,哪些是後人的考據和增補。例如,對於一些關鍵戰役的地理位置描述,它不僅給齣瞭現代的名稱,還附上瞭古代地名的對照,這極大地幫助我構建起那個時代錯綜復雜的地理概念。這種嚴謹性,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幾乎沒有産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的卡殼感,使得敘事流的流暢性得到瞭很好的保證。這不像有些版本,注釋過於簡略,或者乾脆就是生硬的翻譯,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顯然是麵嚮真正熱愛和鑽研曆史的讀者群體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