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古中国 山西秘境 9787111525172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发现美古中国 山西秘境 9787111525172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勇 著
图书标签:
  • 山西
  • 古建筑
  • 文化遗产
  • 历史
  • 旅行
  • 摄影
  • 中国古文明
  • 秘境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发现之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5172
商品编码:298939317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发现美古中国 山西秘境

定价:49.80元

作者:刘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115251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片被时尚旅游者追捧的热土,却保留了许多的珍贵历史遗存: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中国50%以上的旧石器遗址;4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寺院壁画和出土墓葬壁画25000平米以上;
在这里,可以与佛光寺1200年前的唐代菩萨对视,看600年前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上的元朝百态,沿着500年前的明代残长城前行……
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还有古建、民居、手工作坊、地方戏、方言、面食……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原生态的面貌存在着。
它们是古中国精神和物质的碎片,蕴藏着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的密码。
◎没有人像作者刘勇这样花费数年时间走遍山西境内的传统文化遗存,把古中国洗尽铅华的扑捉之美细致地展现出来。
◎不一样的旅行视角,重新发现我们文明原乡的旅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深入走访山西、探访人文景观的记录。以地域为中心,按晋中、晋北、晋南、晋东南四大板块,以实际旅行线路为基础,介绍山西重要的文化景观、历史遗存和不为一般旅行者熟悉的人文风貌。文图结合,文笔细腻,亲切真实,极具深度人文旅行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勇
北京人。历史学硕士,旅游媒体人。人文旅行家。
有历史学的严谨功底,丰富的旅游业经验,热爱传统文化。历任旅游媒体编辑记者、编辑总监。
倡导人文旅行,实践感悟历史、知行合一的旅行人生。近年来已走访山西四分之三县市区的人文景观,还在继续访古的路上。

文摘






序言



踏寻古韵,探寻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瑰宝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东方古国,其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秘密。它们如同被岁月打磨的宝石,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与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的探索,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古老智慧的深度碰撞。 一、 遗落的传说与辉煌的过往 想象一下,当您踏上那片古老的土地,耳边回荡的仿佛是千年前的战鼓声,眼前浮现的是帝王将相的宏伟身影,鼻尖萦绕的是历史的厚重气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曾经孕育出灿烂文明的国度,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 失落的都城与消失的文明: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多少辉煌的都城,如今却只剩下断壁残垣?它们是如何兴盛,又为何消亡?是战火纷飞,还是自然灾害?抑或是内部的衰败?这些曾经的繁华与失落,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去细细拾起,去拼凑出完整的画卷。那些隐藏在荒野中的宫殿遗址,那些被黄沙掩埋的古道,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荣辱。 帝王的光辉与王朝的更迭: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宗宋祖,每一位伟大的帝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决策,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曾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那些巍峨的皇陵,那些精美的宫殿,都是他们曾经权力的象征,也是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通过对这些遗迹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王朝的兴衰,感受时代的变迁,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 先贤的智慧与哲学的传承: 老子、孔子、墨子、孙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东方文明的前进道路。儒家的仁爱礼乐,道家的顺应自然,法家的严刑峻法,墨家的兼爱非攻,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那些古老的书院,那些刻写着智慧箴言的石碑,至今仍散发着不朽的光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 艺术的殿堂与审美的极致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从精美的陶瓷,到气势恢宏的建筑,从飘逸的书法,到婉约的绘画,每一个领域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情趣。 鬼斧神工的建筑奇迹: 故宫的宏伟壮丽,长城的雄伟壮阔,都江堰的精巧绝伦,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无不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这些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承载着历史、哲学、宗教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品。它们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那些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无不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巧夺天工的工艺珍品: 陶瓷,从新石器时代的粗陶,到宋代的汝窑、官窑,再到明清的青花瓷、彩瓷,中国陶瓷以其精美的造型、细腻的釉质、丰富的纹饰,赢得了“中国制造”的美誉。玉器,历来是中国人钟爱的材质,从史前时期的玉璧、玉琮,到汉代的龙凤玉佩,再到清代的玉雕摆件,每一件玉器都凝聚着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丝绸,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其轻柔光滑的质感,绚丽多彩的图案,曾让西方人趋之若鹜,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媒介。 笔墨丹青的东方神韵: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线条的艺术,是情感的表达。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无不展现了书写者深厚的功力与 unique 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以水墨丹青为主,强调意境的营造,讲究气韵生动。山水画的悠远宁静,花鸟画的生机勃勃,人物画的传神写意,都展现了东方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三、 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流传着无数动人的传说,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基因。 古老的传说与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这些神话故事,不仅仅是孩子们睡前的故事,更是中华民族早期对宇宙、对生命、对自然的理解和想象。它们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中华民族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日庆典与民俗风情: 春节的喜庆热闹,元宵节的灯火辉煌,清明节的缅怀先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阖家团圆……这些传统节日,每一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维系着家庭的团聚,传承着民族的情感。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川剧的变脸,京剧的唱念做打,新疆的歌舞,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民间技艺与传统智慧: 剪纸的灵巧,刺绣的精美,皮影戏的古朴,木板年画的喜庆……这些民间技艺,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艺,更是蕴含着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品。 四、 探索的脚步永不止歇 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并非静止不动,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与时俱进。每一次的探索,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的解读,都是一次深刻的理解。 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 随着考古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被遗忘的遗址被发掘出来,更多的历史谜团被解开。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的认识。学术界的研究者们,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这些发现进行解读和分析,不断完善着我们对中国文明的认知体系。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古迹的修复,文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在努力地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得以延续,让后人能够继续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现代视角下的古老文明: 如今,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视角,回望古老的中国。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更加能够欣赏古代艺术的精妙,更加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那些曾经的辉煌,并非遥不可及,它们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着宝贵的启示。 这片土地,是一部写不尽的史书,是一幅画不完的画卷,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明的光辉,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踏上这片土地,您将不仅仅是游客,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明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发现、去探寻、去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永恒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化有着持续热忱的爱好者,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知识的“饕餮盛宴”。它所涵盖的领域之广、涉猎之深,让我感到震惊。从早期的哲学思想演变,到后期的技术革新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再到艺术审美趣味的细微变化,作者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喜欢它不同于传统史学的角度——它将宏大的政治军事叙事降维,着重探讨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在很多章节中,作者引用了大量一手文献的片段,并进行了精妙的解读,这为我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思考方向。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立刻去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因为它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出更优质的问题,引导读者去主动探索历史的迷宫。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它,因为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很容易审美疲劳。但这本书很快就展现出了它独特的“内核”。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连续性”和“断裂性”的辩证分析。作者没有将历史看作一个线性的、不断进步的过程,而是着重探讨了在特定历史节点上,文化是如何在继承与颠覆之间进行微妙的平衡和取舍的。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我们文明的演进有了更复杂、更成熟的认识。例如,书中对某一朝代礼仪制度松动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统治者的失误,而是分析了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如何潜移默化地瓦解了旧有的社会契约。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高明的智者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充满启发性的对话,他不断地挑战我的既有认知,迫使我从新的维度去审视那些早已被定论的“事实”。

评分

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也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这让它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性著作,同时也拥有了极佳的收藏价值。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版面布局的疏密有致,都为阅读体验加分不少。更重要的是,书中附带的插图和图表质量非常高,它们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的有力佐证。那些精细的地图和文物复原图,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叙述的局限性,帮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更加清晰立体的历史场景。我发现自己好几次因为被某张图的细节所吸引,而反回去重新阅读与之相关的文字段落。这种图文并茂、相辅相成的编排方式,无疑是对读者体验的尊重。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制作精良、内容扎实、思想深刻的好书,值得所有对历史和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人反复品读。

评分

翻开这本厚重的《XXX》,一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和人文关怀立刻将我牢牢吸引。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明,他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将宏大的历史脉络巧妙地编织进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执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器物、一帧模糊的壁画,在他的笔下都获得了新生,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呼吸和语言。比如,书中对某一时期社会阶层变迁的描摹,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僵硬分析,而是通过对几户不同人家日常生活的侧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温度。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沉浸在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中。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邀请进入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密室,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等待被解读的秘密。这本书的逻辑构建也相当严谨,作者总能在一个看似散乱的史料堆中,精准地找到那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引导着读者的思绪,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毫无晦涩感。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对话录,引发我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可以用“行云流水,珠玑遍地”来形容。我通常对一些过于学术化的历史书籍敬而远之,因为它们往往像是在啃一块干涩的木头,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遣词造句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同时又不失现代的张力,读起来非常流畅和愉悦。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已经消逝的古老场景时,那种画面感极其强烈,仿佛我正站在高耸的城墙下,耳边是古老的市井喧嚣。我甚至能“闻到”那种特有的、混合了泥土和香料的气味。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文学性的比喻和排比,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不光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场纯粹的文字艺术的享受。我甚至会因为某个精妙的句子而反复朗读几遍,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多重含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