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到济洲看海去 走近韩国
定价:18.00元
作者:梁军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06880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序:道不尽的思念
楔子:和“三多”“三无”岛的缘分
1 补习班里憧憬着希望的谋生
2 在济州度过的难忘春节
3 做了专门大学的老师以后
4 几位济州姑娘做了我的韩语启蒙老师
5 我的三手车“皮亚特”和二手车“赛皮亚”
6 邻居阿妈妮和她的女儿
7 汉拿山和它的“奥鲁姆”
8 美丽的海岸
9 散落周边的小岛
10 连绵不断的岛上庆典和无所不在的巫术仪式
11 形形的博物馆和体验场
12 人在旅途
尾声:慢悠悠的日子溜走了
后记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散发出的那种气质,是难得的“安静的力量”。在充斥着快节奏、高密度信息的时代,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它没有试图去鼓动你去“征服”某个地方,或者去“证明”你到过那里,而是鼓励一种更深层次的“融入”和“倾听”。作者似乎在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旅行,是将自己放空,然后去接收那个地方的气场和节奏。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平静感,即便是描写冲突或挑战,也处理得非常内敛和克制。这种内敛,反而积蓄了强大的情感能量,让读者在读完后,不是感到短暂的兴奋,而是一种持久的、对生活本真的回归与向往。它像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温和地滋润着被外界喧嚣耗损的心灵。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作者对于“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那些令人心醉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她如何观察和描绘那些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她似乎拥有一种洞察人心的能力,能够捕捉到当地人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真实的情感波动。比如,她笔下的渔民,不是被概念化标签化的形象,而是带着汗水、带着风霜,却又有着淳朴笑容的个体。那些简短的对话片段,那些不经意的侧影,都构建起一个鲜活的社会切面。这种对“人”的关注,让冰冷的地理概念瞬间有了温度和重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疏离感,而这本书似乎在无声地提醒着我们,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值得尊重的生命故事。它不是在“贩卖异域风情”,而是在进行一场真诚的“相遇”,这种克制而深沉的观察,使整部作品的立意拔高了一层,不再仅仅是观光指南,而更像是一部关于“人与环境如何共存”的深刻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像极了初春清晨带着微凉的海风,轻轻拂过脸颊,留下丝丝涟漪。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摹景物时的细腻笔触,那种对光影、对色彩的捕捉,简直让人身临其境。比如,当她描述海浪拍打礁石时,那种“碎玉溅空”的瞬间动态感,以及退潮后沙滩上留下的湿漉漉的反光,都处理得极其到位,绝非走马观花的简单记录。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不是那种急于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倾倒给读者的游记,而是像一位老朋友,温和而耐心地,一步步将你引入一个更加深邃的世界。她似乎总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插入一段关于当地历史或风土人情的思考,这种穿插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层次感,既有视觉的愉悦,又有精神上的回味。读完一个章节,常常会让人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回味那份宁静和广阔,而不是急着翻到下一页去探寻下一个“打卡点”。这种注重“体验的质感”而非“信息的堆砌”的处理方式,是许多同类作品所缺乏的,让人感觉作者是真的用心去生活、去感受了那片土地的脉搏。
评分从一个结构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也是非常巧妙的。它没有严格遵循时间顺序或者地理方位的逻辑,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像是“意识流”的串联方式。一个场景的细节可能会突然引申到一段童年回忆,而这段回忆又会自然地导向对现代社会某种现象的反思。这种跳跃并非混乱,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在起作用,它模拟了人类思考和记忆的自然路径。它强迫读者放下线性的思维定势,去接受一种更加有机、更加“生活化”的叙事结构。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你不是被牵着鼻子走,而是自己主动在地图上寻找兴趣点,每一步都充满了自我发现的惊喜。这种非传统的结构处理,使得即便是对地理不甚熟悉的人,也能被内容本身的张力和情感线索所吸引,紧紧跟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灵动的,仿佛自带音效和配乐。如果说有些旅行文学是干巴巴的说明书,那么这本书则像一首精心编排的室内乐。她的句式变化丰富,时而使用简洁有力的短句来描绘突如其来的震撼,时而又拉长篇幅,用排比和复杂的从句来营造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这种文字上的“弹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韵律感。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在心里默读一些段落,去感受那些词语之间的跳跃和回旋。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情绪——比如离别的惆怅、初见的惊喜,或是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敬畏——作者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词汇,不至于矫揉造作,也不流于平庸。这种驾驭语言的能力,让人在欣赏旅途风景的同时,也享受了一场高水准的文学盛宴,每次翻开,都有种重新拾起一件艺术品细细摩挲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