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
定价:38.00元
作者:赵向群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423318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到公元316年“永嘉之乱”将西晋王朝摧毁,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丧流离,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在中原人眼里,河西走廊不但是他们向往的乐土,而且是他们未来的希望。五凉时代,无论政权如何更替,也无论政权的建立者属于哪个民族,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礼遇士人,尊重文化,这不仅使保存下来的中原汉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而且也使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得益彰。通过本书你将了解这段群雄逐鹿、文人辈出的历史。
本书作者赵向群先生长期致力于五凉史的教学与研究,是五凉史研究的。此书系赵先生遗作,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五凉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此书实为了解五凉文化的佳作。
内容提要
五凉是甘肃古代在河西走廊存在过的五个地方政权。它们分别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凉时代,是一个伴随中原发生持续不断战乱而产生的时代,或直接叫它中原战乱的产物。以洛阳、长安为中心的中原腹地连续不断经历战乱以及灾荒,迫使大量汉族人口向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周边地区逃亡,其结果是中原悠久的文明历史发生中断,而像河西这样原本文化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开始接过中原文明的接力棒,在积淀和传承汉文化方面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人文荟萃之地。由四个不同民族建立的五个政权,它们都致力于文化教育,这使两汉以来的凉州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五凉时代的河西走廊,已远远脱离了“戎狄”之域的蛮荒状态而跃入中华文明的行列。
目录
作者介绍
赵向群(1942-2014),山西平遥人。1966年9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经济史、魏晋南北朝史、五凉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五凉史探》《甘肃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等,代表性论文有发表于《西北师大学报》和《文史哲》等刊物的《西晋课田法新议》《论十六国时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河西著姓社会探赜》《魏晋五凉时期河西民族融合中的羌化趋势》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华夏文明之源”这个宏大的副标题吸引的。我总觉得,要理解中华文明的根基,不能只盯着中原地区,那些在地缘上相对边缘但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可能隐藏着更深刻的意义。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五凉文化的兴衰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了它与周边民族、与后来统一王朝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作者的分析非常深刻,他不仅仅是描述了五凉文化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它为何会出现,又为何最终会走向终结。书中关于文化基因传承的论述,更是点亮了我对历史的许多认知盲区。我一直觉得,历史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程,而五凉文化,正是这个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帮助我重新梳理了这段模糊的历史,让我看到了它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评分我本来对“五凉文化”这个概念并不熟悉,甚至觉得有些遥远和陌生,但朋友推荐我看了这本《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之后,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巧妙,作者不是一开始就讲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而是从一些更具象的文化符号入手,比如当时的服饰、建筑、艺术品等等,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素,逐渐引导读者进入那个时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当时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的阐述,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碰撞时产生的火花,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但不乏趣味性,很多观点都让我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并非只有一条笔直的大道,而是在蜿蜒曲折中不断前行,五凉文化正是这条道路上的一处独特风景。读完之后,我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评分我本身就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它的叙事风格非常细腻,不像是那种堆砌史料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饱学之士在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非常优美,很多段落读起来都有一种诗意的感觉,即使是讲述一些严肃的历史事件,也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人物时展现出的那种同情心和理解力。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动机和选择,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历史群像。书中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比如对城市风貌、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描绘,都让我感觉身临其境。合上书本,我仿佛能闻到千年古城的尘土气息,听到市井的喧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古朴的字体搭配水墨风格的祥云纹样,瞬间就把我拉进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不常被提及但却至关重要的时期。“五凉文化”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让我想知道在这段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有些模糊的岁月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辉煌与沧桑。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严谨的学术论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史料的梳理和考证脉络清晰,让人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将历史写成枯燥的年代记,而是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物性格和思想潮流。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战鼓的轰鸣,看到刀光剑影,感受到民族融合的阵痛与喜悦。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光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牺牲,都成为了我们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五凉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补充。我一直觉得,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虽然宏大,但有时会忽略掉那些分散在不同区域、孕育出独特文明的地方性文化。五凉时期,作为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其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将五凉文化简单地视为某个大一统王朝的附庸,而是独立地审视了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影响。从政治制度的演变,到经济模式的创新,再到宗教信仰的传播,作者都给出了详实而富有洞见的分析。特别是书中对民族融合问题的探讨,让我对那个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文化传承的章节,它揭示了五凉文化是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特色,并为后来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富了,不再是单一的视角,而是看到了更多元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