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礼制与风俗(“我们的国家”系列丛书)
定价:25.00元
作者:叶国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90910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自序
一、行进的姿态
靠右边走
趋与翔
二、相见的礼容
跪与拜
坐姿与家具
拱手与叉手
揖的种类
执手与握手
三、应对的声音
唱喏
唯与诺
四、装扮的义涵
左袒与右袒
肉袒牵羊
扮佛
摄盛
五、位置的尊卑
古人尚左
宴会的座次
六、权力的表征
爵与官
官衔
官名别称
非官名
官员的服色
官员的假期
丁忧与夺情
七、官场的荣辱
封赠三代
庇荫子孙
左迁
八、计数的标准
身量的尺度
布匹的长度
里程的距离
园林的面积
饮食的计量
九、褪色的民俗
命名与取字
催妆与却扇
七七与百日
尸与祝
十、变调的节庆
上元登高
上巳修禊
七夕曝书
十一、饮食的艺术
俎豆簠簋
盘匙碗筷
脍与炙
茶与酒
十二、高雅的衣物
合欢衣物
金缕衣物
麈尾与拂尘
火炬与蜡烛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叶国良(YehKuo-Liang),1949年生,台湾桃园县人,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1983年4月),现任台大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先后师从山东籍名宿屈万里、孔德成。学术专长:经学、金石学、诗学。曾开设课程:国文领域、历代文选及习作、诗选及习作、文史基础、礼记、书法、金石学概要、石刻资料研究、应用文。
文摘
序言
对于我这样对历史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非常友好的入门指南。它没有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概念来吓唬我,而是用一种非常耐心和细致的方式,引导我走进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礼仪的解释,比如婚丧嫁娶的规矩,或者朝堂上的礼节。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对古代社会的运转方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礼制和风俗并非僵化的条文,而是与人们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是活生生的文化传承。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特别,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教科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在礼制和风俗的框架下,构建他们的社会秩序,表达他们的情感,并传承他们的价值观。书中那些关于孝道、仁爱、诚信的论述,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关于节日习俗的描写,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我觉得我们与古人之间并没有那么遥远的距离,我们身上依然流淌着相似的文化血液。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想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所吸引。作者在论述礼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种学术性的严谨,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作者并没有因此而牺牲叙述的趣味性,他能够巧妙地将枯燥的史实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评分我一直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核心、又兼具可读性的。这本书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和历史事件,而是深入探讨了礼制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如何与风俗习惯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特质。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礼制和风俗进行的细致梳理,展现了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它们背后共通的价值追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地理概念上,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封面上“我们的国家”系列丛书的字样,以及《礼制与风俗》这个书名,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惊喜,甚至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和学院派。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预设的沉重感瞬间消散了。作者的语言非常流畅,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片段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生活化场景的描写,比如古代人祭祀时的一些细节,或者婚礼上繁琐却又充满仪式感的流程。这些细节的还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和他们的情感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