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文化论
定价:28.00元
作者:周立人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8074558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缘起——代自序
章 宇宙论与认识论上的差异
第二章 美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第三章 对人性的假设
第四章 不同价值内涵的人生观
第五章 人格的塑造
第六章 伦理学面面观
第七章 经济文化力述论
第八章 历史学管窥
第九章 教育思想评析〕
第十章 政治学理论探微
第十一章 法和法相关的问题
第十二章 女性文化
第十三章 宗教与科学
第十四章 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
第十五章 伊甸园故事新解
作者介绍
周立人,1956年生于上海,现为卜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澳洲文学研究会(ASAL)会员。1987年在美国John Frost主编的American PoetryAnthologY发表The Sunliiler Nighi和TO AGuide of the Soul,199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Elizabeth Webby主编的Southerly发表A Trio(详情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中西文化论》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这本书在处理中西文化差异时,展现了一种极为辩证的视角,它不回避问题,也不简单地褒贬,而是力求客观地呈现双方的优势与局限。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理性”与“情感”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和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科学发展、艺术创作乃至人际交往。我从书中了解到,西方文化中对理性的高度推崇,促成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情感和直觉的作用。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人伦关系中的情感维系和道德约束,这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其独特价值,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形式的创新。作者的分析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冲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议题。作者在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文化图景,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文化特征和哲学思想。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礼”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的论述,以及“契约精神”在西方文化中的根基地位。他没有把这些概念简单化,而是通过追溯历史渊源、分析社会功能,阐释了它们在中西方社会结构和人际互动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这种详实的考证和严密的论证,让我对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试图将书中的理论与我自身的经历和观察联系起来。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和分析文化现象。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西文化论》,书号是9787807455844,出版社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充斥着作者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刻洞察。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两种文化对立起来,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各自的根源、演变过程以及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相互影响。我尤其被其中关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论述所吸引,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和哲学思考,揭示了这两种价值观是如何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乃至个体行为模式。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这在追求创新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上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原子化和竞争的激烈。而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则更注重和谐、责任和对社群的归属感,这在维系社会稳定和伦理道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时也可能压抑个体的独特性和创造力。作者对这些复杂关系的阐释,让我对“文化”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表面的习俗或艺术,而是渗透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中的深层结构。我开始反思自己身上所受到的文化影响,以及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哪些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穿越文化的迷雾,去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谛。
评分阅读《中西文化论》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视野的拓展。作者以一种非常包容和尊重的态度,来审视中西方两种文明的独特魅力。他没有固执于某种单一的文化优越论,而是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贡献。我被其中关于“家庭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比较所打动,作者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两种文化在处理家庭关系、代际传承以及构建社会秩序方面所采取的不同路径,以及这些路径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西方文化中强调独立和个人空间,而中国文化则更重视家庭的凝聚力和集体利益。这些差异并非孰优孰劣,而是历史、地理、哲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的这种宏大叙事和细腻分析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是构建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充满了学者式的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作者在梳理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时,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思考,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议题变得深入浅出。例如,他在谈到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时,用“线性流逝”与“循环往复”来形容,并进一步引申到这两种观念对人们生活节奏、规划未来方式的影响,这种描绘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两种文化在“对待自然”的态度时,从哲学、宗教、经济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指出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征服和利用自然,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顺应和和谐共处。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我看到了文化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通读全书,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对话,他提出的观点常常能引发我的共鸣,也常常能让我产生新的思考。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