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哲人与文士(杨天石近代史文存)
定价:49.80元
作者:杨天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3000828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插图中的两个版本均为正版,内容相同,发货*,请放心购买!
1.揭密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历史踪迹
2.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大量资料批露。
近代中国的百年期间,社会发生急遽而重大的变化,产生过许多哲人(思想家)和文士(作家)。他们纷纷探求救国、救亡之道,在不同程度上受西文先进思想影响,力图唤醒国人,振兴中华,走民主与富强之路。本书以处于时代潮流*前沿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为对象,立足于诸多罕见的珍贵史料,阐述在近代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作用的国粹主义、无主义和三民主义等重要思潮,探求理论得失及其经验,同时评析龚自珍、林则徐、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刘师培、鲁迅、陈去病、柳亚子、钱玄同、胡适等人的思想和创作成就,从不同侧面展开近代中国丰富、缤纷的历史画卷。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的百年期间,社会发生急遽而重大的变化,产生过许多哲人(思想家)和文士(作家)。他们纷纷探求救国、救亡之道,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力图唤醒国人,振兴中华,走民主与富强之路。本书以处于时代潮流和风口浪尖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为对象,立足于诸多罕见的珍贵史料,阐述在近代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作用的国粹主义、无主义和三民主义等重要思潮,探求理论得失及其经验,同时评析龚自珍、林则徐、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刘师培、鲁迅、陈去病、柳亚子、钱玄同、胡适等人的思想和创作成就,从不同侧面展开近代中国丰富、缤纷的历史画卷。南京临时昙花一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国民党人继续革命。作者利用在海内外精心访求所得的大量未刊函电、文献、档案、力图回答长期困扰史学界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问题。
目录
儒学在近代中国
戊戌维新以来的“国民国家”思想
关于宣南诗社
龚自珍的《明良》四论
龚自珍的戒诗与学佛
青史毕竟有是非
黄遵宪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读黄遵宪致王韬手札
海外偏留文字缘
黄遵宪与宫岛庆一郞
因“名词轰炸”而想起“诗界革命”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前途
“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国家统一,孙中山奋斗的目标
“天下为公”,孙中山的思想遗产
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苏曼殊、陈独秀译本《惨世界》与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
托尔斯泰《致一个中国人的信》
章太炎为何要砸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头
论《天义报》刘师培等人的无主义
《天义报》、《衡报》对“社会主义讲习会”活动的报道
刘师培的平均奇想
刘师培的“水灾主义”
释“挤加纳于清风,责三矢于牛入”
《斯巴达之魂》和中国近代拒俄运动
《自题小像》新探
《中国地质略论》的写作年代和中国近代史上的护矿斗争
读《鲁迅(中国地质略论>作意辨证》
鲁迅早期的几篇作品和《天义报》上署名“独应”的文章
越社和南社
鲁迅和越社新考
“咸与维新”的来历
周氏三兄弟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
作者介绍
杨天石,江苏人。笔名有江东阳、苏人、纪文、吴之民、梁之彦等。1955年毕业于无锡市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同舟共进》、《中国哲学》编委,《中华书画家》杂志艺术顾问。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化史。著有《*史》编(合著)、《*史》第二编第五卷(主编、主撰)、《杨天石文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蒋氏秘档与真相》、《找寻真实的——日记解读》集、第二集、《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等。
文摘
序言
一直对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思想文化层面的变革。当我了解到《哲人与文士(杨天石近代史文存)》这本书,我感觉到它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能够提供独特视角的读物。书名就暗示着它将聚焦于那些引领时代思潮的“哲人”和那些用笔墨记录、影响时代的“文士”。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近代中国在思想启蒙、文化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与曲折。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哲人”与“文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他们之间的互动,是合作还是争论?他们的思想碰撞又产生了怎样的火花?在那个社会变革剧烈的时代,他们的文字和思想,是如何影响普通民众的认知,又是如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来展现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活力与挑战。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以及那些塑造了现代中国精神面貌的文化基因?
评分我最近正在寻觅一些能激发我思考的史学著作,偶然看到《哲人与文士(杨天石近代史文存)》这本书的信息。书名就很吸引人,“哲人与文士”,这让我联想到近代中国那些在思想前沿探索、在文字中承载时代声音的人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更具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历史研究领域。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宏大叙事,而是能够挖掘出那些被忽视的、但同样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人的故事。比如,在那个变革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他们又如何将这些外来的思想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著作和言论,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又对后来的中国思想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的解读能够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能深入分析人物的动机、思想的渊源以及其在历史中的真正地位。我期待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的陈述,而是一次与历史人物的思想对话,一次对近代中国精神脉络的深度探寻。
评分最近听朋友推荐,说这套“哲人与文士”系列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杨天石先生的近代史文存,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到底能不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而“哲人与文士”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深刻的意味,它暗示着作者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不只是关注宏观的事件和人物,更会深入到那些思想的产生者和传播者——哲人与文士——的精神世界里去。我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将这些“个体”的思考、困境、甚至是不为人知的细节,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从而勾勒出一幅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也更加真实的近代中国图景。我尤其好奇,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那些身处时代洪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内心究竟是如何挣扎与抉择的?他们是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影响了那个时代的走向,又对后世留下了怎样的遗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出乎意料的发现,让我对近代史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平面化叙述,而是能触及到那些更深层次的、更富有人性光辉的方面。
评分近期出于工作和个人兴趣的需要,我一直在搜寻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深度解读。偶然看到《哲人与文士(杨天石近代史文存)》这本书,它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离不开思想的推动,而“哲人”与“文士”正是思想的孕育者和传播者。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新窗户。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智慧之光,去探寻那些影响了时代走向的深刻思想。特别是,我想了解在西方思想涌入、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那个特殊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理论创新的。他们的个人经历、学术追求,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都让我充满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生动而翔实的材料,帮助我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传播,并最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知识,更是一种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的感同身受。
评分我近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想深入了解那些在那个时代扮演重要角色的知识分子群体。《哲人与文士(杨天石近代史文存)》这个书名非常抓人眼球,它直接点明了本书关注的核心——那些塑造了近代中国精神面貌的思想家和文化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超越单纯的历史事件叙述,去关注那些构成历史深层动力的思想和人物。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哲人”的深刻洞察与“文士”的文字表达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展现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复杂图景。在那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年代,这些知识分子是如何应对内外部的挑战?他们是如何在保守与革新之间寻找平衡?他们的思想遗产,又对我们今天有着怎样的启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分析,通过对一些代表性人物的深入剖析,来呈现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进轨迹,以及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火花,让我对那个时代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