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 作者 | 孙逊 |
| 定价 | 65.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094528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确保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其目的在于丰富精神生活,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体包括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存在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网络及其服务内容的总和,它是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和有效保障,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不仅内含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而且直指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该指数的研制及其持续发布,将成为评估并引导中国地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标准。要建立一套建设文化都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以反映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市民思想文化素质、市民享受良好文化环境为目标的指数。从“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创新”、“文化环境”设置一级指标,既反映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活动和管理,又反映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创新)和绩效(环境)。《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内容按的规则,生成一系的指数,并进行评价和排序,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状况作出全方位的展现。 |
| 作者简介 | |
| 孙逊,教授,博导。男,194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民盟成员。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文学系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 |
| 目录 | |
| 前言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基层文化建设的普通市民,每当我看到社区里新建的文化中心,或者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时,我都会思考这些成果是如何实现的。这本书的名称“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让我觉得非常贴切,它似乎能解答我心中的许多疑问。我非常想知道,在2013年,国家在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多少,这些投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有多少个乡镇、村居拥有了标准化的图书室?有多少个社区建成了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另外,对于文化活动的开展,我更关心的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年有哪些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文化活动被广泛推广?例如,广场舞比赛、戏曲展演、书画展览等等,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又取得了什么样的社会反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数字和生动的例子,让我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实际好处。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文化政策的演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文化资源与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其发展状况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2013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探究需求。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当年,国家是如何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具体部署和实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例如,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方面,是否有了新的突破?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上,又有哪些创新性的探索?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在数字化、信息化浪潮席卷的时代,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拥抱新技术,如何利用互联网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参考价值,我期待它能够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帮助我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脉络,并为理解当下的文化发展态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直观地表明了它的内容——一份对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总结性报告。作为一名对国家发展政策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成绩单”,展示当年在推动文化普及、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具体而言,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进展,以及在服务模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在2013年,中国在促进文化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的差距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回顾过去,更在于它能为我们理解当前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此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在建设文化强国道路上的每一步探索和每一个足迹。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读者来说,一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状况的报告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本书正好聚焦于2013年,这个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年份。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对当年中国在普及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具体来说,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进步。同时,我也对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建设,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文化服务项目很感兴趣。能否了解当年有哪些政策出台,有效解决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又有哪些创新举措,真正将文化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我期待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采用深邃的蓝色作为主色调,点缀着象征中国文化的祥云纹样,整体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活力的感觉。书名“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字体清晰,醒目有力,直观地传达了书籍的主题。ISBN号 9787100094528 标注在封底显眼位置,方便读者查询和购买。装帧精良,纸张质感厚实,印刷清晰,字迹工整,翻阅起来手感舒适,无论是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还是作为馈赠友人的礼物,都显得颇具品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书中,去探寻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究竟有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值得深思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在文化发展道路上不懈的努力和深远的规划。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从宏观的政策解读之外,看到切实落地的项目如何惠及民众,如何真正地提升了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