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武志红经典作品:为何爱会伤人
定价:39.00元
作者: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502096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爱情的知识,多数其实是关于迷恋的。 迷恋的爱,是虚假的你与幻想中的对象之恋爱。因而,我们发展出种种爱情的病来。真要走到真爱,就必须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时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真实存在。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解读爱情,提出从“认识自己内心”的角度来看待爱情。爱情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出了偏差。武志红老师新书推荐:梦知道答案(升级版):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百万册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力作,读懂自己的梦境,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好的解梦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内容提要
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而已。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总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个正确的人,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实,大多数的爱情悲剧,都是两个人造成的。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
目录
序|从轮回到孵化器
PART 1|爱情,是一种轮回
1 迷恋:源自幻象的爱
2 一见钟情或是致命诱惑
3 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
4 七年之痒:寻找真爱的契机
5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6 迷人的爱——绝望的爱
7 每一次缘分都是一个功课
PART 2|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
8 KIM的拯救情结之真相
9 要激情,还是要安全感
10 没有安全感毁了张柏芝的婚姻
11 支配与服从的双重奏(一)
12 支配与服从的双重奏(二)
13 夫妻吵架:隐秘的权力斗争
14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15 放下亲密关系中的挡箭牌
16 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
17 慎防亲密关系中的洗脑
18 恋爱,是为父母而谈吗
19 四年没性爱,到底错在谁
PART 3|任何选择都有道理
20 谁是你人格的对立面
21 谁是你的第三者
22 我杀死了一个23岁女孩
23 解梦:忠实男友屡有新欢
24 她们为何偏偏做第三者
25 她们为何非犯不嫁
26 要求恋人鼓励我过分吗
27 万里之外的爱
28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PART 4|阴谋与爱情
29 男人是个什么东西
30 女人是个什么东西
31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码
32 重新发现你的父亲
33 发现爱的证明
34 给到手的幸福盖个戳
35 放下爱情的神话
36 将你的心打开
作者介绍
武志红,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大量患者恢复健康,重获幸福。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现为《心理月刊》专栏作家,网络视频节目《跟武志红学心理学》主讲人。著有《为何越爱越孤独》《为何家会伤人》《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梦知道答案》等,个人作者超百万册。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探讨“情感受伤”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有些矫揉造作,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行文风格极其老辣,逻辑缜密得像一部心理学侦探小说。作者的叙事技巧高超,擅长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纠缠不清的情感线索一一解构。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偏不倚的批判性视角,它既不美化受害者姿态,也不盲目指责施加伤害的一方,而是将焦点放在“互动模式”的形成与固化上。这种中立而又极具穿透力的观察,让人不得不面对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责任与能动性。书里对“分离焦虑”和“过度依赖”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描摹。我身边好几位朋友都深受这些困扰,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但又害怕他们会因为过于真实而感到痛苦。它就像一面高倍放大镜,让你看清自己灵魂深处的“疤痕组织”,虽然过程有点疼,但那种清晰感,是治愈的第一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畅销心理书”的想象,它更像是一部严肃的个体成长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非常享受,但内容却毫不轻松。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极其贴近生活的叙事之中,使得那些晦涩的概念变得生动可感。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依恋风格”的探讨,作者描述不同风格的人在面对冲突时的典型反应,那种精准度,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行为剧本。它不是简单地给你贴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风格是如何在童年经验中被刻下的烙印。更巧妙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不健康的依恋风格”视为一种绝症,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被“修通”的神经通路。这种建设性的态度,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改变欲望。我尝试在日常沟通中,有意识地去识别对方的依恋信号,并做出更有建设性的回应,这种实践过程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作品,它教会我们,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忍耐和牺牲,而是清醒的认知和勇敢的界限。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非常扎实的“心理建设”体验。我一直以为,处理情感创伤需要漫长而痛苦的自我挖掘,但作者却提供了一种既深刻又具有实操性的路径。它不是那种一页心灵鸡汤式的安慰,而是建立在一套严谨的理论基础之上,但语言却平易近人到让人几乎感觉不到阅读的障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界限感”的阐释。以前我觉得设立界限是件很自私、很残忍的事情,但读完后才明白,没有清晰的界限,所有的爱都可能变成互相消耗的泥潭。书中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当界限模糊时,是如何一步步导致情感透支和关系失衡的。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些沟通技巧,比如如何清晰地表达“不”,以及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心理空间,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会受伤”,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如何不再轻易受伤”的清晰指引。它让“爱”从一个玄而又玄的哲学命题,变成了一门可以学习和练习的实用技能。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那种近乎冷峻的洞察力所震撼。它不温吞水,不拖泥带水,直插问题核心。与其他许多试图抚慰读者的作品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冷静地在你伤口上消毒、清创。作者的叙事节奏控制得极好,该详述的地方绝不敷衍,该收紧的地方又干净利落。特别是在解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情绪爆发点时,作者总能迅速将其追溯到早年未被满足的需求上,那种因果链条的清晰展示,让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它对“关系中的权力动态”的分析,这部分内容极具启发性,让我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在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潜意识里渴望控制或被控制的冲动。这本书的笔触是坚硬的,但其目的却是柔软的——帮助读者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主,而不是依附于任何一段关系之上。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没有感到被安慰,反而有一种力量感,仿佛自己刚刚完成了一场艰苦但必要的“心理升级”。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的一扇窗,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直抵人心最深处的困惑与挣扎。我记得读到关于原生家庭影响的部分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至今难忘。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剖析。仿佛作者就坐在你对面,用最温柔却又最不容置疑的语气,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深藏不露的心理模式。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停下来,回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案例,很多时候,甚至会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难以言喻的片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一套让你学会自我提问和探索的工具箱。它鼓励你正视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逃避。那种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感觉,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与重要他人的关系,那种过去感觉理所当然的互动模式,现在看来充满了需要修补的裂痕。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咀嚼,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它真正触及了“关系”这个永恒的议题,并提供了重建健康连接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