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停在新西兰刚刚好
定价:36.00元
作者:巴道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86369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00%新西兰=1%旅行 1%打工 98%成长
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
错过30岁就等下辈子!
她叫巴道。26岁那年,她发现一个书本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
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
拿到打工度假签证,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也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打工赚钱。
你不会成为一个无趣又匆忙的观光客,因为你可以花一年的时间,看细水长流。
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
世界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
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
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内容提要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讲述的是一个与旅行、打工和成长有关的故事:26岁的巴道,跨越10000公里,摘苹果,挤牛奶,看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一年,幸运的橄榄枝砸中了巴道,她获得了一张适合年轻人廉价旅行的“打工度假旅行签证”,这就意味着,她能在全世界100%纯净的国家新西兰待上至多15个月,允许打工,赚取旅费。这一回,她想都没多想,马上买了张机票,辞职出发了。一场小白领发动的休假革命正式开始。孤身上路的小女子独闯新西兰,她的未来会怎样?
在神奇的新西兰,巴道不仅收获了奇异果厂包装、在佛教中心换宿、自驾环游新西兰岛等经历,她还一直思考着旅行的意义。在她离开新西兰的那一刻,她会得到答案吗?
每个青春都有一条非走不可的弯路。
就像宫崎骏所说:所有的成长到后总是一次旅行。
目录
作者介绍
巴道,80后,电影工作者,现游学美国。21岁独自前往西藏,从此开始一个人的旅程。26岁那年,误打误撞开始了在新西兰的打工度假之旅,并拜访了澳大利亚、斐济和瓦努阿图。行程共计15个月。
不像纯粹的生活,也绝不是简单的旅行。
比生活多了份刺激,比旅行多了份现实。
文摘
序言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且极富表现力,但绝不卖弄技巧。他擅长使用一些非常精准且富有画面感的动词和形容词,使得抽象的情绪和感觉被具象化了。比如,描述某处山谷的静谧,他用的词汇不是简单的“安静”,而是更具动态的、仿佛连空气都在凝固的描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笔下的幽默感是内敛而高级的,并非是那种外放的段子式笑料,而是从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会心一笑。这种恰到好处的幽默,像是在漫长旅途中遇到的一口清泉,既解渴又让人心头一亮。这种文字的调性,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夜晚,泡一杯热茶,慢慢品味。它没有试图去迎合快节奏的阅读习惯,而是邀请读者放慢脚步,去欣赏那些被现代生活快速略过的美好。这种对文字质感的坚持,是这本书能长久留存价值的关键。
评分我发现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老道,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感,完全没有那种刻意煽情或者故作高深的架子。他似乎只是在非常平和地记录,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平淡,反而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很多段落的转折非常巧妙,你以为会是故事的高潮,结果却突然收住,转而去描绘窗外的一片云彩或者街角的一家咖啡馆,这种“慢下来”的叙事策略,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疏离尘嚣的氛围。我个人特别欣赏那种不急于给出结论的写法,他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但最终的感悟空间完全留给了读者自己。这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当前的心境。那种文字的颗粒感很强,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像是在精心挑选过,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不失文学性的韵味。读完一段,常常需要合上书本,静默一会儿,让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沉淀下来,这种深度参与感是很多流水账式的游记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书最迷人的一点,在于它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时空错位感”。作者的观察角度非常独特,他似乎总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审视着新西兰的生活,但同时,他又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去体验每一个细节,这种矛盾的统一,让文字充满了张力。他没有大肆渲染异国情调,反而专注于那些微小到可以被忽略的日常片段: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树叶投下的斑驳光影,当地人打招呼时那种不紧不慢的语调,甚至是对某个地标建筑在不同季节光线下细微色差的捕捉。这种对“当下”的执着记录,让书中的世界变得异常立体和真实,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味道。它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文化评论,而是带着温度的、身体力行的记录。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着作者所描绘的场景,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内心微妙的松弛或紧绷,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我常常会思考,一本好的旅行文学作品,究竟应该给人留下什么?这本书留给我的,是一种非常坚实的“存在感”。它没有给我一个必须去某个景点的清单,也没有过度强调“人生必做某事”的鸡汤论调。相反,它给予了我一种更重要的东西:重新审视“日常”的勇气和视角。作者在新西兰的经历,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转移,但内核却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校准。这种校准不是突如其来的顿悟,而是日复一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缓慢渗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停下来”,不是物理上的静止,而是心境上的接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在陌生的环境中,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不被外界干扰的内在秩序。读完之后,我没有强烈的“我也要去”的冲动,反而多了一份平静的力量,去整理和优化自己此刻所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游历”带来的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中信出版社一贯的精致和用心。封面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带着一种沉静又充满故事感的气息,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到了那个遥远又向往的国度。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阅读起来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而且,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字号、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留白的空间处理得非常大气,让人在阅读文字本身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舒展和放松。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粘合度、侧边的切口打磨,都体现出一种匠人精神,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地摩挲。从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阅读体验”这个概念的尊重,这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仪式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它,心里就泛起一种宁静的满足感。这种从里到外的质感,足以让任何一个爱书之人驻足细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