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神明之地:荒城 关塞 圣殿 宫阙——中国古代遗迹丛书
定价:39.80元
作者:王鲁湘 ,严钟义,薛玉尧 摄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5039267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历史的洪流中,文化遗迹是幸存的岛屿。当传说和史诗都缄默时,只有遗迹还有话说……
凤凰卫视总策划、主持人、学者王鲁湘亲笔撰文
本书以图文方式,将华夏几千年的遗迹分类展现,有对“远去的家园”的追念,有对“灵魂的圣殿”的拜访等等。
内容提要
每一处历史文化遗迹,又毫无例外都经历过由盛而衰的沧桑变迁、在风雨剥蚀与朝代兴替中,被一种无常的力量左右而不能自主。所谓的恒久,亦不过是在时间的劫波洪流中被缓缓吞啮及至消解为尘土的过程。
本书所介绍的125个中国古代文化遗迹,只不过是从灿若繁星的无数的文化遗迹中*挑选出来的。有些原本就很有名气,有些却寂寂无名,但都很有文化内涵,充满历史信息。它们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遗迹的各个方面,有原始村落、墓葬、城址,还有宫殿、民居、桥梁;有石窟、佛塔、寺观,还有岩画、摩崖雕刻;有古代观象台,还有万里长城,等等,等等。这些遗迹像一串珍珠,贯穿它们的是七千年的历史脉络。触摸它们,仿佛触摸祖*亲苍花的肌体,有过光荣与梦想,有过辛酸和无奈。
目录
远去的家园
红山文化遗迹
兴隆洼聚落遗迹
半坡遗址
二里头夏代文化遗迹
西毫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殷墟
周原遗址
雍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灵台遗址
安济桥
高昌古城遗址
交河古城遗址
六和塔
岳麓书院
鼓山摩崖题刻
黑城遗迹
卢沟桥
观星台
观象台
明清北京民居
明清徽州民居
九龙壁
古延州
红石峡摩崖题刻
许国石坊
泸定桥
灵魂的圣殿
将军崖原始岩画
贺兰口岩画
泰山刻石
中岳庙
天坛
娲皇宫
少昊陵
黄帝陵
仓颉庙
孔庙
汉太史公祠墓
关帝庙
岳王庙
何处是关山
战国齐长城遗迹
秦长城遗迹
阳光
明代长城的西端
金山岭长城
明定边堡长城遗迹
二道边明代长城
西安城墙
团城演武厅
宗山炮台
宫殿锁千门
阿房宫遗址
秦始皇碣石宫
未央宫遗址
布达拉宫
李自成行宫
颐和园昆明湖
圆明园遗址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对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和宗教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它对“圣殿”这一主题的深入挖掘。那些佛塔、石窟寺的内部结构照片,光影的运用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宏伟,而是深入探究了营造技术和审美变迁。比如,书中对不同朝代石刻造像风格的对比分析,即使没有冗长的文字说明,单看图片就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演变,从盛唐的丰腴到宋代的内敛,那种精神气质的流转,被镜头精准地捕捉了下来。而且,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考究,那种略带做旧感的纸张处理,与主题相得益彰,拿在手上,就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我们这些民间研究者极大的鼓舞,它提供的视觉信息量,远超一般的学术著作。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古代遗迹的画册,着实让人流连忘返。我一拿到手,就被那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图录,更像是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那些残破的城墙、斑驳的石刻,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焕发出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力。特别是一些俯瞰的航拍视角,将宏大的历史布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工匠们如何规划这些庞然大物。每一页的排版都深思熟虑,图文的搭配恰到好处,既有磅礴大气的全景,又不乏细节的特写,比如一处精雕细琢的榫卯结构,或者一尊佛像残缺的微笑。这本书的选材眼光独到,很少看到如此全面地涵盖了从北方的关塞到南方的宫阙的遗迹,这无疑为研究古代建筑和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其中,仿佛行走在那些早已沉寂的古道之上,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对“荒城”这个概念感到好奇才翻开的这本书,结果却被它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这不光是一本介绍遗迹的图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文化田野调查报告。摄影师的镜头语言非常成熟,他懂得如何捕捉废墟之美——那种人迹罕至后的苍凉与坚韧。例如,那些风沙侵蚀下的土堡,它们是如何抵御天灾与人祸的?书中那些清晰的剖面图和结构示意图,虽然是想象性的重建,却极大地帮助了读者理解这些建筑的实用功能。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关塞防御体系的图解,它将复杂的军事布局简化为清晰的图形,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是如何通过人工改造实现的。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在考察现场,每一个细节都不被放过,严谨又富有诗意。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编排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从开篇的磅礴大景,到中间对特定建筑单元的细致解构,再到最后对整体文化脉络的梳理,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我尤其欣赏它对“塞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点的描绘,那些融合了游牧民族风格的建筑元素,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图片不仅仅是记录了“有什么”,更在潜移默化中回答了“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古代中国版图上的权力中心和文化节点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它带来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空间想象力的激活。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可靠,色彩还原度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壁画残片,其色彩的层次感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对于研究古代颜料和绘画技术都是一个福音。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的人士,我对这类图集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清晰,更要有学术价值和参考性。这本《神明之地》系列中的这一册,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对宫阙遗址的展示,尤其令人称道。那些残存的基座、断裂的瓦当,在高清照片的放大下,展现出惊人的工艺水平。我注意到,它在选取拍摄角度时,非常注重展示材料的特性,比如夯土的层理结构、青砖的烧制工艺,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场保护工作中最需要关注的“硬信息”。虽然全书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但其图片的详实程度和角度的专业性,本身就构成了强有力的论证。它不像某些商业化的旅游画册那样只追求视觉冲击,而是真正做到了“为历史留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