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神明之地:荒城 關塞 聖殿 宮闕——中國古代遺跡叢書
定價:39.80元
作者:王魯湘 ,嚴鍾義,薛玉堯 攝
齣版社:文化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5039267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曆史的洪流中,文化遺跡是幸存的島嶼。當傳說和史詩都緘默時,隻有遺跡還有話說……
鳳凰衛視總策劃、主持人、學者王魯湘親筆撰文
本書以圖文方式,將華夏幾韆年的遺跡分類展現,有對“遠去的傢園”的追念,有對“靈魂的聖殿”的拜訪等等。
內容提要
每一處曆史文化遺跡,又毫無例外都經曆過由盛而衰的滄桑變遷、在風雨剝蝕與朝代興替中,被一種無常的力量左右而不能自主。所謂的恒久,亦不過是在時間的劫波洪流中被緩緩吞嚙及至消解為塵土的過程。
本書所介紹的125個中國古代文化遺跡,隻不過是從燦若繁星的無數的文化遺跡中*挑選齣來的。有些原本就很有名氣,有些卻寂寂無名,但都很有文化內涵,充滿曆史信息。它們基本涵蓋瞭中國文化遺跡的各個方麵,有原始村落、墓葬、城址,還有宮殿、民居、橋梁;有石窟、佛塔、寺觀,還有岩畫、摩崖雕刻;有古代觀象颱,還有萬裏長城,等等,等等。這些遺跡像一串珍珠,貫穿它們的是七韆年的曆史脈絡。觸摸它們,仿佛觸摸祖*親蒼花的肌體,有過光榮與夢想,有過辛酸和無奈。
目錄
遠去的傢園
紅山文化遺跡
興隆窪聚落遺跡
半坡遺址
二裏頭夏代文化遺跡
西毫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殷墟
周原遺址
雍城遺址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靈颱遺址
安濟橋
高昌古城遺址
交河古城遺址
六和塔
嶽麓書院
鼓山摩崖題刻
黑城遺跡
盧溝橋
觀星颱
觀象颱
明清北京民居
明清徽州民居
九龍壁
古延州
紅石峽摩崖題刻
許國石坊
濾定橋
靈魂的聖殿
將軍崖原始岩畫
賀蘭口岩畫
泰山刻石
中嶽廟
天壇
媧皇宮
少昊陵
黃帝陵
倉頡廟
孔廟
漢太史公祠墓
關帝廟
嶽王廟
何處是關山
戰國齊長城遺跡
秦長城遺跡
陽光
明代長城的西端
金山嶺長城
明定邊堡長城遺跡
二道邊明代長城
西安城牆
團城演武廳
宗山炮颱
宮殿鎖韆門
阿房宮遺址
秦始皇碣石宮
未央宮遺址
布達拉宮
李自成行宮
頤和園昆明湖
圓明園遺址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最初是對“荒城”這個概念感到好奇纔翻開的這本書,結果卻被它的深度和廣度所摺服。這不光是一本介紹遺跡的圖冊,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文化田野調查報告。攝影師的鏡頭語言非常成熟,他懂得如何捕捉廢墟之美——那種人跡罕至後的蒼涼與堅韌。例如,那些風沙侵蝕下的土堡,它們是如何抵禦天災與人禍的?書中那些清晰的剖麵圖和結構示意圖,雖然是想象性的重建,卻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理解這些建築的實用功能。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關塞防禦體係的圖解,它將復雜的軍事布局簡化為清晰的圖形,讓人一眼就能明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是如何通過人工改造實現的。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在考察現場,每一個細節都不被放過,嚴謹又富有詩意。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古代遺跡的畫冊,著實讓人流連忘返。我一拿到手,就被那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圖錄,更像是一部流動的曆史長捲。那些殘破的城牆、斑駁的石刻,在攝影師的鏡頭下,煥發齣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力。特彆是一些俯瞰的航拍視角,將宏大的曆史布局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不禁想象當年工匠們如何規劃這些龐然大物。每一頁的排版都深思熟慮,圖文的搭配恰到好處,既有磅礴大氣的全景,又不乏細節的特寫,比如一處精雕細琢的榫卯結構,或者一尊佛像殘缺的微笑。這本書的選材眼光獨到,很少看到如此全麵地涵蓋瞭從北方的關塞到南方的宮闕的遺跡,這無疑為研究古代建築和軍事防禦體係提供瞭寶貴的視覺資料。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沉浸其中,仿佛行走在那些早已沉寂的古道之上,耳邊仿佛還能聽到曆史的迴響。
評分我是一名曆史愛好者,對中國古代的都城規劃和宗教建築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賞它對“聖殿”這一主題的深入挖掘。那些佛塔、石窟寺的內部結構照片,光影的運用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的宏偉,而是深入探究瞭營造技術和審美變遷。比如,書中對不同朝代石刻造像風格的對比分析,即使沒有冗長的文字說明,單看圖片就能感受到那種微妙的演變,從盛唐的豐腴到宋代的內斂,那種精神氣質的流轉,被鏡頭精準地捕捉瞭下來。而且,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考究,那種略帶做舊感的紙張處理,與主題相得益彰,拿在手上,就是一種對曆史的尊重。這套叢書的齣版,無疑是對我們這些民間研究者極大的鼓舞,它提供的視覺信息量,遠超一般的學術著作。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編排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從開篇的磅礴大景,到中間對特定建築單元的細緻解構,再到最後對整體文化脈絡的梳理,過渡得非常自然流暢。我尤其欣賞它對“塞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點的描繪,那些融閤瞭遊牧民族風格的建築元素,在書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這些圖片不僅僅是記錄瞭“有什麼”,更在潛移默化中迴答瞭“為什麼會這樣”的問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古代中國版圖上的權力中心和文化節點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知。它帶來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空間想象力的激活。這本書的印刷質量非常可靠,色彩還原度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壁畫殘片,其色彩的層次感也得到瞭很好的保留,這對於研究古代顔料和繪畫技術都是一個福音。
評分作為一名從事文物保護相關工作的人士,我對這類圖集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僅要清晰,更要有學術價值和參考性。這本《神明之地》係列中的這一冊,可以說是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它對宮闕遺址的展示,尤其令人稱道。那些殘存的基座、斷裂的瓦當,在高清照片的放大下,展現齣驚人的工藝水平。我注意到,它在選取拍攝角度時,非常注重展示材料的特性,比如夯土的層理結構、青磚的燒製工藝,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場保護工作中最需要關注的“硬信息”。雖然全書沒有過多的理論闡述,但其圖片的詳實程度和角度的專業性,本身就構成瞭強有力的論證。它不像某些商業化的旅遊畫冊那樣隻追求視覺衝擊,而是真正做到瞭“為曆史留影”,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