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书
:32.00元
作者:(英)李,(英)李,方逸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8732688
字数:220000
页码:2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夫妻如何相濡以沫,携手一生?
?怎样处理婚姻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摩擦和不同意见?
?如何为婚姻奠定稳固的根基?
通过本书,你会了解:在建造婚姻大厦的过程中,不仅根基是至关重要的,小事情同样会影响婚姻的质量,导致婚姻的成功与失败。因此:
?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方法,来建立稳固而幸福的婚姻;
?我们必须了解沟通的艺术,懂得如何让对方感到被爱;
?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并操练接纳和饶恕。
内容提要
如今,许多没结婚的人都害怕结婚,结了婚的人却想离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夫妻二人如何才能恩爱一世、携手一生?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在婚姻中的深刻体会,结合二十多年婚姻辅导案例,总结了婚姻容易出问题的七个方面:
婚姻的根基
沟通
宽恕
化解冲突
对待双方父母
性生活
爱的表达
针对婚姻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作者给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你解决婚姻中的难题。
目录
作者介绍
尼奇?李和希拉?李,1973至1976年,尼奇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英国文学。1974至1977年,希位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他们于1976年结婚,移居达勒姆市(Durham)。 1996年,他们开办婚姻课程。超过1000对夫妻接受了他们的培训,并努力去建造能够维系一生的
文摘
序言
初读之下,我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探讨社会现象的纪实风格作品,但很快,我就被作者构建的那个奇特而封闭的微观世界所吸引。它的结构非常大胆,大量运用了非线性叙事和意识流的手法,使得时间感变得非常模糊和主观。这本书更像是一组破碎的记忆碎片被艺术家重新黏合,你必须自己去寻找那些隐藏的逻辑线索和情感的脉络。最令人惊艳的是其语言的音乐性,那些长短句的交错,如同交响乐般,时而激昂,时而低回,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我甚至忍不住大声朗读出其中几段充满哲思的独白,那份韵律感简直像是被精心谱过曲的歌词。它挑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要求读者放弃对“清晰故事情节”的执念,转而沉浸于语言本身所营造的梦境。那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极为高明,比如反复出现的某种意象,每次出现时,其内涵似乎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指向了人物心境的微妙偏移。这是一部需要做笔记、需要反复翻阅、需要与自己进行深度对话的作品。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有些“古怪”的。它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但这个“我”的形象却极其模糊和不可靠。你永远无法确定眼前所见是否就是真相,因为叙述者的感知系统似乎在某种压力下发生了扭曲。这种故意制造的疏离感,反而让我对角色的命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好奇与不安。全书充斥着对日常细节的近乎偏执的描摹,比如对食物准备的冗长描述,对窗外天气变化的细致记录,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片段,却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日常感,让人联想到“温水煮青蛙”的隐喻。作者的幽默感也极其独特,它不是那种开怀大笑的笑料,而是一种深埋在荒谬情境中的黑色讽刺,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捕捉到。它像一面被故意磨砂处理过的镜子,反射出的是支离破碎、充满裂纹的现实,非常考验读者的解读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环境”的塑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和历史厚重感的环境中,而这个环境本身,似乎就成为了影响人物命运的强大角色。作者对当地风俗、建筑风格、甚至气味和声音的描绘,都极其写实和立体,让你仿佛能闻到海盐的味道,听到老街上的喧嚣。情节推进上,它采用了一种类似民间传说的线性讲述方式,很多事件的发生带有明显的宿命论色彩,似乎一切的结局早已注定,人物只是在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但高明之处在于,即使是宿命,作者也赋予了人物在过程中选择抗争或顺从的权利。书中对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的探讨,尤其深刻,作者并未简单地进行二元对立,而是展示了两者是如何在复杂的生活中相互渗透、相互利用的。读完后,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个特定地域的画面,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无力感,久久萦绕心头。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主要来源于其极其冷峻的观察视角。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用一种近乎抽离的、近乎科学报告的笔触,解剖着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动态平衡与失衡。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和煽情桥段,所有的情感都通过精确的行为描写和极简的对话来体现,反而更具穿透力。我特别佩服作者对“沉默”的处理,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那些对话间长久的停顿,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任何华丽的辞藻。它探讨的不是爱情或友谊的浪漫面,而是关系中权力结构、依附关系以及个体边界的消磨过程。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经历了一次精密的心理测试,它让你开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将生活的控制权拱手相让的。它的叙事风格硬朗、简洁,句子像刀锋一样,精准地切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读完后有一种被彻底“清理”过的感觉,非常清爽,同时也带着一丝寒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慢板舞曲,每一个转折都浸透着时间的重量。它没有那种直冲脑门的戏剧性冲突,反而是将生活中的那些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裂痕,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细腻描摹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在理性与本能之间反复拉扯的挣扎,写得入木三分。比如主角在面对重大抉择时,那种表面上的平静下涌动的暗流,读起来让人手心冒汗。情节的推进是极其缓慢的,更像是一种氛围的渲染,而不是事件的堆砌。它迫使你放慢呼吸,去体会每一个场景中光影的流动,空气的湿度,以及人物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所承载的复杂信息量。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老派的质感,用词考究,句式也颇具古典韵味,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心打磨的词组。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爽文”,更像是一杯需要细品、回味悠长的陈年佳酿,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层次感在舌尖绽放,关于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本质,它提供了大量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这种参与感是很多现代小说所不具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