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希勒作品系列)

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希勒作品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伯特.J.希勒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金融
  • 投资
  • 泡沫经济
  • 市场分析
  • 行为金融学
  • 希勒
  • 非理性繁荣
  • 金融危机
  • 投资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5408
商品编码:299068081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希勒作品系列)

定价:49.00元

作者:罗伯特.J.希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3001854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同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艾伦·格林斯潘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他认为,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目录


第2章 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篇 结构因素
第3章 诱发因素: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互联网以及其他事件
第4章 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
第二篇 文化因素
第5章 新闻媒体
第6章 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第7章 新时代与全球泡沫
第三篇 心理因素
第8章 股市的心理定位
第9章 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
第四篇 理性繁荣的尝试
0章 有效市场、随机游走和泡沫
1章 投资者学习和忘却
第五篇 采取行动
2章 自由市场中的投机风险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斯坦利里索(Stanley B. Resor)经济学教授。他先后撰写了《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The New Financial Order: Risk in the 21st Century)、《市场波动》(Market Volatility)、《宏观市场》(Macro Markets)等经济学著作。其中《宏观市场》一书获1996年度保罗·萨缪尔森奖。

文摘


序言



《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希勒作品系列)》:洞察市场狂热与回归理性 在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中,市场并非总是遵循理性的轨道。当一股股狂热情绪如同潮水般涌来,推动资产价格不断攀升,超越其内在价值,我们便可能陷入“非理性繁荣”的陷阱。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研究,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为我们剖析了这一现象的根源、表现及其潜在的危险。本书第二版,不仅巩固了其经典地位,更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对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最新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更加完整和深刻的市场心理图景。 一、 市场喧嚣背后的心理驱动力 席勒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资产泡沫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摒弃了传统经济学中对理性人的假设,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中的非理性特质,并将这些特质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了生动的解读。 1. 羊群效应(Herding Behavior): 这是席勒着重强调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大多数人相信某种资产会上涨时,即使没有坚实的理由,个体也倾向于跟随大众的脚步,生怕错过“上车”的机会。这种集体性的从众心理,会形成强大的正反馈循环,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例如,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许多人仅仅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或者“大家都这么做”而盲目投资科技股,即使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一无所知。 2.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相信自己能够识别并规避风险,或者能够比别人更早地发现并退出泡沫。这种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在市场风险增加时,依然愿意冒险,从而加速了泡沫的膨胀。 3. 叙事的力量(The Power of Narratives): 席勒深刻认识到,故事和叙事在驱动市场情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一种“新经济”或“颠覆性技术”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并被大众接受时,它就能激发人们的乐观情绪,并为资产价格的上涨提供心理上的支撑,即使这些故事的实际支撑力不足。互联网的出现,为“新经济”叙事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各种关于“未来”、“革命”的说法层出不穷,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4. 媒体的放大效应(Amplification by the Media):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在传播市场情绪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市场出现上涨趋势时,媒体的报道往往会聚焦于成功案例,营造出一种普遍繁荣的氛围,吸引更多人加入。反之,当市场下跌时,媒体的悲观报道则会加剧恐慌情绪。媒体的报道倾向于戏剧化和耸人听闻,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5. 财富幻觉(Wealth Illusion): 当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个人财富账面上的增加会产生一种“幻觉”,让人觉得自己的购买力得到了提升,从而敢于承担更高的风险,甚至进行借贷投资。这种财富幻觉,会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螺旋。 二、 资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周期性规律的揭示 《非理性繁荣》一书的核心在于揭示资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并非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种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现象。席勒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几次大型资产泡沫,例如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1929年股市大崩盘,以及他最为关注的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展示了泡沫形成的共性模式。 1. 萌芽阶段: 往往由一项新兴技术、一项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或者某种社会变革所触发。初始阶段,相关资产的上涨可能具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吸引了第一批关注者。 2. 扩散阶段: 随着早期投资者的成功,羊群效应开始显现,更多的人被吸引入场。媒体的报道也开始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公众的认知。此时,资产价格的上涨开始脱离其基本价值,投资的动机更多地变成了“追涨”而非“价值投资”。 3. 狂热阶段: 此时,泡沫已经显著膨胀。人们对风险的感知被大大削弱,过度自信和乐观情绪弥漫。投机行为盛行,衍生品市场可能也随之活跃,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波动性。 4. 破裂阶段: 泡沫终究会破裂。可能是一个突发事件,也可能是市场对价格脱离基本面的不适,或者监管部门的干预。一旦泡沫开始破裂,由于之前积累的过度杠杆和羊群效应,下跌往往比上涨更加迅速和剧烈,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资产价格的雪崩。 席勒强调,理解这些周期性规律,对于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至关重要。他认为,仅仅依靠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都可能无法充分应对由非理性情绪驱动的市场波动。 三、 泡沫的识别与防范:理性投资的智慧 《非理性繁荣》并非仅仅是在描述过去的错误,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应对未来潜在泡沫的框架。席勒提出的建议,虽然不一定能够预测每一次泡沫的精确到来和退出时机,但却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理性的投资思维。 1. 保持怀疑精神(Skepticism): 当市场出现普遍的乐观情绪,并且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超经济基本面增长时,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对其背后的合理性进行深入质疑。 2. 关注估值(Valuation): 席勒多次强调了资产的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投资者应该学会评估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真实价值,并将其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市盈率(P/E ratio)、市净率(P/B ratio)等传统估值指标,在泡沫时期可能会被过度忽视,但它们依然是重要的参考。 3. 分散投资(Diversification):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行业和地区,可以有效降低单一资产泡沫破裂带来的风险。 4.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Risk Tolerance): 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更要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跟风,承担过度的风险。 5. 认识到“新经济”可能并非“新”: 席勒提醒我们,技术创新是常态,但“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经济规律失效。很多时候,所谓的“颠覆性创新”只是现有模式的演进,或者其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四、 第二版的价值与延伸 《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在2009年出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席勒在这一版本中,不仅重申了其核心观点,更将这些观点置于一个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视角下进行审视。 金融危机后的反思: 第二版对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将这场危机视为又一次“非理性繁荣”的破灭。他探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次贷危机的演变以及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一步印证了他关于市场非理性的理论。 政策建议的深化: 席勒在第二版中,对如何更好地监管金融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了更具体和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对抵押贷款市场的规范等。 行为金融学的最新进展: 席勒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先驱,第二版也融入了近年来行为金融学领域的一些新研究成果,使其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 结语 《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希勒作品系列)》是一本值得所有关注金融市场、希望理解经济周期、追求理性投资的读者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席勒以其睿智的笔触,揭示了隐藏在市场表面喧嚣之下的心理动因,剖析了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并为我们提供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明智决策的宝贵智慧。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总结,更在于其对未来的启示,它警示我们,在繁荣的表象下,永远要警惕非理性的暗流涌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非理性繁荣》真是一剂解药,让我对那些看似突如其来、又似乎理所当然的经济繁荣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像一些纯粹的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金融市场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分析和宏观经济指标,而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视角融入其中。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经济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驱动力——那些隐藏在理性面纱之下的非理性冲动。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叙事”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对我触动很大。有时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比任何数据都更能驱动人们的投资行为。这本书不仅为我理解过去的经济事件提供了框架,也为我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天性中那些难以克服的弱点,是如何在经济世界中被放大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经济周期中那些由非理性情绪主导的狂欢,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萧条。我深刻地体会到,价格并非总是反映价值,市场的“共识”有时是一种集体性的错觉。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过去的某些投资行为进行了反思,也对未来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如何保持独立思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书中对于“叙事”在制造繁荣中的作用的阐述,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有时候,一个强大的故事,能够超越事实本身,驱动无数人做出相同的选择。这种力量是惊人的,也是危险的。这本书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投资的世界里,情绪永远是最大的敌人。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所经历的许多经济波动,并非完全由客观数据和理性分析所驱动,而是深受集体情绪、羊群效应乃至心理暗示的影响。作者用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丰富的历史数据,层层剥茧,向我们展示了“非理性繁荣”是如何一步步发酵,最终将经济推向高峰,也暗示了其不可避免的崩塌。我特别喜欢书里对金融史上的几个著名泡沫的深入剖析,比如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以及更近代的互联网泡沫。这些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当人们的预期远远脱离了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仅仅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或者“未来会更好”的信念而盲目追逐时,一场灾难就已经在悄然酝酿。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在投资领域更是如此。有时候,市场的喧嚣和高涨的交易量,恰恰是需要警惕的信号,而不是进场的理由。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对“非理性繁荣”这个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似乎不合逻辑却又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或行为。而当这个概念与“经济繁荣”联系在一起时,更是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非理性”的特质与经济的增长和扩张联系起来的。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人类的心理偏差,例如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羊群效应等,是如何在经济活动中放大,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而且,“第二版”的字样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经过了更新和完善,可能加入了更多近期的经济事件作为例证,这样一来,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也能提供更具时效性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那些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令人费解的经济现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意思,“非理性繁荣”,加上“第二版”和“希勒作品系列”的标签,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很喜欢那种能跳出寻常思维、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的书籍,而“非理性”和“繁荣”这两个词并列,似乎暗示着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合逻辑但又十分普遍的经济现象。我猜想,这本书可能探讨的是经济周期中那些令人费解的繁荣时期,它们是如何被非理性的乐观情绪所驱动,又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走向衰退。或许作者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案例,从股市泡沫到房地产狂热,去揭示这些“繁荣”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动因。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衡量和识别这种“非理性繁荣”的方法,帮助普通读者在面对市场狂热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独立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示,让我对未来的经济走向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在个人理财方面少走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