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定价:29.80元
作者:(古罗马)奥维德,唐译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53420417
字数:210000
页码:2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奥维德的爱情哲学》可以使读者了解到以下这些问题的答案:爱的脚步,我以我之力祷告,的惬意,女人凭什么得钱还享乐;嫉妒只属于俗人,我贪婪地爱所有的美人儿;假如灵魂背判了你,美与恶的交叉,折磨信札与言词爱情的忧伤。
奥维德以酣畅的笔墨把心灵之爱与肉体之欢糅合描绘,从而令他的作品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
目录
作者介绍
奥维德(Ovidius,PubliusNaso;公元前43~公元18)。古罗马诗人。生于罗马附近的苏尔莫,卒于黑海边的托弥。年轻时在罗马学习修辞,对诗歌充满兴趣。曾三次婚配,第三个妻子出身名门,使他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结交皇家诗人。公元1年发表《爱的艺术》,描写爱的技巧,传授引诱及私通之术,与奥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发生冲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弥。10年后诗人忧郁而死。
诗人一生创作丰富。早期诗歌多是反映生活、爱情的哀歌体情诗。如部诗集《恋歌》中有括21封虚拟情书的《列女志》以及《论容饰》、《爱的艺术》、《爱的医疗》等。公元7年完成的《变形记》,代表了作者的高水平。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全诗共15卷,括约250个神话故事。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故事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部分(卷)讲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一卷)是神话英雄故事。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卷)为历史故事。作品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有趣,穿插巧妙,而所有故事都始终围绕“变形”的主题,以阐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中形成”的哲理。作者把神、人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旨在借神的变形表达事物不断变化的道理,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从而表明凯撒的统治不能,奥古斯都的登位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此后创作的《岁时记》,因流放只完成前6卷,内容多反映罗马宗教节日、祭祀仪典和民间风情,具有史料价值。公元8年他被流放后,心情忧郁,生活凄苦,写下《哀歌》5卷和《黑海零简》4卷:前者反映流放的生活感受,表达孤寂、怨悔的心情,后者多为恳求皇帝宽恕的信件。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场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它不拘泥于固定的视角,时而切换到冷静的第三人称观察者,时而又猛地扎入角色最私密的意识流中,那种情绪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文字背后的气息,那种近乎神经质的对完美的追求和对人性弱点的无情解剖。它不试图美化任何情感关系,而是赤裸裸地展示了依恋、占有、疏离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出一个个鲜活却又充满缺陷的个体。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理想自我,而是我努力隐藏起来的那些不那么光彩的角落。这种诚实到近乎残酷的表达,恰恰是它最宝贵的地方,因为它迫使读者直面自我,而不是逃避。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着清晰的乐章划分,但每个乐章内部的变奏却极其丰富和出乎意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故事,而是一个由无数个微小冲突和微妙张力编织而成的网。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沉默”的运用。很多时候,真正的冲突和情感的洪流,都发生在角色没有说话的瞬间,那些眼神的交错、肢体的语言、甚至空气的凝固,都被作者捕捉并放大。这种“留白”的艺术,极大地拓展了文本的解读空间,使得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意义的创造者。它考验的不仅是阅读能力,更是对人际互动微妙性的感知力。看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交流中的潜台词有了更敏锐的直觉。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试图用宏大理论来解释情感的书籍保持警惕,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看似高深的探讨,完全“落地”了。书中的角色并非高高在上的哲学家,他们是邻居、是同事、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人。作者没有直接给出任何“标准答案”或“人生指南”,相反,他提供了一系列精巧的困境,让读者自己去寻找对应自己生活经验的参照系。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记忆”的处理。记忆在这里不是线性的记录,而是情绪化的过滤器,同一个事件,在不同角色的回忆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谓的“客观事实”,在情感的天平上,究竟有多么脆弱和易变。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的书,因为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不同的生命阶段,品出新的滋味和警醒。
评分坦率地说,初翻开这本书时,我略感失望,以为它会落入某种俗套的情感剧本窠臼。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被作者构建的世界观所吸引。这个世界观是如此的宏大,却又如此精妙地渗透在每一个微小的日常细节里。它探讨的范畴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男女情爱,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的寓言。书中那些看似旁逸斜出的哲思片段,非但没有打断故事的流畅性,反而像是一块块精心打磨的宝石,镶嵌在叙事脉络之中,增添了文本的厚度和深度。我尤其佩服作者对时间感的处理,有些场景被拉伸得极其缓慢,让你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秒钟的煎熬与等待;而另一些关键性的发展,却又被迅速带过,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这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节奏张弛有度,充满了古典文学般的韵味和现代小说的锐利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实在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仿佛是一位精通人性的老友,娓娓道来那些关于人与人之间复杂情感的种种纠葛。它不是那种堆砌辞藻的华丽辞藻文学,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挣扎与渴望。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选择”这一主题的处理。书中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都不是简单的好与坏的对立,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让人不得不思考,在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真正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是责任,是激情,还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读完之后,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一种对自身过往抉择的深刻反思。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抽象的情感问题,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其中,体验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获得了远超阅读本身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