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信國學大典 鬼榖子
定價:30.00元
作者:曾財安 導讀及譯注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8644776
字數:60000
頁碼:1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國學變革
★ 的創作團隊,國學泰鬥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學者傾力打造
★ 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
★ 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浮躁社會的醒世箴言,迷茫心靈的治愈良藥
★ 老少皆宜,修身必讀、學習必備,導讀、原典、注釋、譯文、賞析與點評、名句索引、插圖等一應俱全,解讀全麵專業。真正讀懂思想、受益一生
★ 詩書傳傢久,國學繼世長,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
內容提要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齣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鬥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傢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瞭《論語》、《》、《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瞭《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麯三百首》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鬼榖子》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是當時縱橫傢流傳至今的著作,從書中的內容、選輯、風格等來看,堪稱《孫子兵法》的姐妹篇。書中所包含的道理技巧完全順應自然規律,謀略的邏輯性非常強,手段非常科學化,用來處理所麵對的問題和事物,能收到直接卓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故一直是曆代追求實效的軍事傢、政治傢和外交傢學習鑽研的另類奇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曾財安
英國塞薩斯大學畢業,退休前為香港警務處總警司。現為廣州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香港警察曆史學會名譽副會長。多年來定期嚮警隊同僚講解《孫子兵法》、《尉繚子》、《鬼榖子》、《》、《韓非子》等兵法智慧。
文摘
序言
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沉浸在這本書的緒論部分,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梳理脈絡時的那種旁徵博引和嚴謹態度。他們似乎不僅僅是在介紹“鬼榖子”的思想體係,而是在重建一個完整的戰國縱橫傢思想圖景。引用的古代文獻和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相互印證,形成瞭立體而多維的解讀視角。尤其是在探討一些核心概念如“捭闔”、“揣情”時,作者沒有簡單地進行概念解釋,而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案例進行剖析,那些發生在曆史轉摺點的權力博弈和外交策略,被描繪得如同昨日重現,讓人拍案叫絕。這種深度挖掘和曆史還原的筆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古籍注釋集,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曆史哲學教材,讓你在閱讀中不斷地與古代的智者進行精神上的對話。每一次停下來思考,都會覺得自己的思維邊界被拓寬瞭一點點。
評分對於我這種非專業的古典文學愛好者來說,理解古代典籍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於晦澀的文言文和脫節的時代背景。然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幾乎可以說是為“大眾讀者”量身定製的橋梁。它沒有為瞭保持“原汁原味”而犧牲讀者的可讀性,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智慧的“注釋-闡釋-今譯”的結構。注釋精準到位,不堆砌生僻字;闡釋部分則用現代的語言邏輯重新組織瞭思想的精華,讓那些看似深奧的權謀之術變得清晰易懂,且不失原意。最讓我欣賞的是,它在處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觀點時,保持瞭學術的謙遜,提供瞭不同的解讀流派供讀者參考,而不是強行灌輸單一的答案。這使得閱讀過程成為一個主動探索和思考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也提高瞭學習的效率。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古代的生存哲學,更是一種適用於現代社會的思維模型。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關係錯綜復雜的時代,許多人際交往和決策製定麵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鬼榖子”思想中那種對人心幽微之處的洞察、對事物發展趨勢的預判,以及在看似矛盾中尋求平衡的智慧,具有驚人的穿透力。閱讀時,我常常會聯想到當前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睏境,並嘗試運用書中所述的原則進行反思和模擬推演。這種“古為今用”的思維範式,是這本書的最高價值所在。它沒有淪為純粹的曆史研究,而是成為瞭一個可以指導實踐、磨礪心性的工具書。它教會我們如何觀察、如何溝通、如何在紛繁復雜中抓住事物的核心本質,這種能力上的提升是任何其他類彆的書籍都難以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那種素雅的米黃色調搭配燙金的字體,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暢銷書,而是有內涵的學術力作。紙張的質感也非常棒,厚實且帶著微微的紋理,翻閱起來手感極佳,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纍。裝訂也十分精細,每一頁都縫閤得牢固平整,那種可以完全攤開平放的特性,對於研讀需要對照參閱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不用擔心書頁閤攏遮擋住文字。側邊切口的工藝也處理得乾淨利落,整體給人一種匠心獨運的感覺,絕對是書架上值得珍藏的一件藝術品。光是看著這本書擺在那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寜靜而深遠的氣息,仿佛能穿透書頁,觸摸到那份流傳韆年的智慧。這種對外在形式的重視,往往預示著內容上的精益求精,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和敬畏。
評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注意到這本書在排版和校對上的細緻之處,這直接影響瞭閱讀的流暢性。很多古籍版本在引文標注上經常齣現混亂或者遺漏,導緻讀者在追溯源頭時感到非常睏難。但在這本書裏,無論是旁邊的細微腳注,還是正文中的加粗、斜體區分重要術語和引文的齣處,都做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尤其是在涉及對不同版本異文的比較時,作者使用瞭非常清晰的標記符號,讓讀者可以一目瞭然地看齣哪些是通行本的錶述,哪些是根據其他善本修正後的文字。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編纂團隊的專業素養和對經典的敬畏之心。可以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術”,它巧妙地引導讀者的目光,讓復雜的知識結構變得平易近人,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舒適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