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纳西族-摩梭人语言文化心理研究(中国心理学家文库)
定价:59.90元
作者:张积家 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3001566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是张积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实验法,对纳西族和摩梭人的语言文化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本书是研究成果的精选,涉及颜色认知、空间认知、亲属关系认知、语言认知、分类学关系意识等方面。本书是运用实验法研究民族心理的力作。阅读本书,不仅能够增进对纳西族、摩梭人的语言文化心理的了解,更能够领略采用实验法研究民族心理的魅力。对民族心理的研究者而言,本书提供了运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成功范例。
目录
编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研究
纳西语颜色认知关系研究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
纳日人颜色词的概念结构DD兼与纳西人颜色词概念结构比较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第二编 亲属词与亲属关系研究
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亲属词结构比较
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比较
摩梭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研究
摩梭人的父母教养方式——兼与汉族人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文化和情境影响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第三编 纳西语言文字认知研究
从认知角度探讨东巴文的性质
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
知觉表征和语义表征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以东巴文黑色素字为例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
内隐学习中东巴文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
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促进智障儿童的汉字学习
第四编 纳西族的空间认知和摩梭人的分类学关系意识研究
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空间参考框架的影响
Mosuos’Awareness of Taxonomic Relations in Word Associations,Lexicon Decisions and Semantic Categorizations
作者介绍
张积家(1955- ),男,字隽生,山东蓬莱人,博士,心理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史、教育心理也有很高的造诣。在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仅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就有90篇,在语言认知、语言对认知的影响、双语与双言心理、特殊儿童心理等研究领域处于外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率先采用实验法研究少数民族心理,在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文摘
序言
从一个纯粹的文化爱好者角度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一直对那些与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充满好奇,而摩梭人的“走婚”文化,正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走婚”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摩梭人语言、宗教、家庭关系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剖析,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且逻辑自洽的理解框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摩梭人母性崇拜的论述,它解释了为何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女性能够扮演如此核心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定位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性别观念和婚姻制度。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即使是在描述一些看似平常的习俗,也充满了观察者的敏感和学者的深度。我甚至觉得,读完这本书,我对于“家庭”、“亲密关系”以及“个人自由”这些概念都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人类社会的形态是如此丰富多样,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文化适应和发展。对于任何渴望拓宽视野,理解多元文化魅力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通常会避免阅读那些过于学术化、充斥着专业术语的图书,但《纳西族-摩梭人语言文化心理研究》却让我惊喜连连。作者巧妙地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立体而又生动的摩梭人社会图景。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摩梭人传统道德观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行对比,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传统观念形成的根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摩梭人的行为模式和情感世界。书中关于“情”与“爱”的论述,更是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它让我重新思考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精美,图片和图表的运用恰到好处,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消化。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摩梭人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供丰富的知识,更能启发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来仿佛穿越时空的书。我一直觉得,语言是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的钥匙,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纳西族-摩梭人内心世界的门。作者对他们语言中特有的称谓、动词时态,以及语法结构的分析,都让我惊叹于语言的奇妙之处。这些语言特点,竟然巧妙地反映了摩梭人对自然、对家族、对情感的独特理解。比如,书中提到摩梭语中某些词汇的组合方式,如何体现了他们对母系社会结构的强调,以及对代际传承的重视,这些细节都让我忍不住反复琢磨。同时,作者在描述摩梭人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形式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真实而鲜活的民族气息。这本书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描述的“旅游攻略”式的书籍,而是真正触及了摩梭人文化的核心,揭示了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的深层原因。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与摩梭人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深刻的认知重塑。我原本以为,对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心理进行研究,会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和冰冷的理论。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诗意的叙述方式,将纳西族-摩梭人的精神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作者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特殊性,反而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去探索这些独特性是如何形成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摩梭人语言中名词和动词的使用习惯的分析,竟然与他们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式有着惊人的契合。这种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翔实,充满了鲜活的细节,让我能够具体地感受到那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作者在论证过程中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令人信服。虽然我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但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学在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纳西族-摩梭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他者”的书,一本关于如何拓展我们自身认知边界的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让我惊艳了!作为一名对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心理之间的深层联系。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纳西族-摩梭人的语言是如何承载他们的世界观,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摩梭人“走婚”习俗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其表象,而是深入到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性别观念、家庭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的独特性。读完这些章节,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生命哲学。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流畅,即使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心理学概念,也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集,每一页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的光芒。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它绝对会颠覆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带给你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