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
定价:79.00元
作者:李建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7583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主题,以2013年度北京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从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等四大专题,分析2013年北京文化发展新进展、新成就和新动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目录
Ⅰ 总报告
1 走融合创新之路,推动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李建盛】
一 文化融合创新推动首都城市提升发展
二 2013年北京文化发展现状与动态
三 2013年北京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实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四 问题与建议
Ⅱ 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
2 2013年北京文化建设新进展【李建盛 晏晨】
3 中国主要城市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廖旻 梅松】
4 “双轮驱动”与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现况分析【王林生】
5 2013年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述评【桑锦龙 汤术峰】
Ⅲ 首都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 “功能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新探索【董鸿英 张铮】
7 世界城市视域中北京文化节庆活动分析【闫玉刚 骆臻洋】
8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陈镭】
9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建设分析【张新赞】
10 首都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刘丁鑫】
Ⅳ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
11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分析【黄斌 陈伟 孙莉】
12 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调查研究报告【周峥 陈烁】
13 2013年北京文化财政金融创新发展状况分析【何群 周依格】
14 2013年北京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展望【荆艳峰 陆跃祥 闫至明】
15 2013年北京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傅秋爽】
16 2013年北京市动漫游戏产业状况分析【刘瑾】
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
17 2013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展【晏晨】
18 2013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黄仲山】
19 北京市对外文化贸易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张丽】
20 2013年北京文化发展纪事
作者介绍
李建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化理论、首都文化发展战略和文艺理论研究。《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主编、《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艺术学关键词》《美学:为什么与是什么》《艺术科学真理》《北京文化60年(1949~2009)》《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研究》《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惠民工程建设》等。
文摘
序言
我被《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这个书名所吸引,它勾起了我对北京文化发展历程的好奇心。2013到2014年,这是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出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我猜想,报告中应该会对北京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例如,是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又有哪些具体的扶持政策落地。同时,我也很想了解,在那个时间段,北京的文化消费市场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受青睐?此外,我对于报告如何衡量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在文化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充满期待。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份关于北京文化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城市精神和文化自信的解读。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北京在2013到2014年这段时期,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与快速的变化中,努力塑造并巩固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内心涌起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仿佛肩负着了解北京文化发展脉络的使命。2013到2014年,这两个年份,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日历上普通的页码,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却可能蕴含着无数的机遇与挑战。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北京的文化产业是如何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寻求平衡的?那些被寄予厚望的文化创意园区,在当年是否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又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我特别关注的是,在消费主义日益盛行的当下,北京的市民文化,尤其是那些根植于市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否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并焕发新的活力?那些熟悉的京腔京韵,那些古老的技艺,是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了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这本书,就像一位细心的观察者,用客观的视角和翔实的资料,记录下了这座城市在文化层面的点点滴滴。我期待它能揭示出北京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剖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我们勾勒出未来文化发展的前景。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页在手中传递,封面“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几个字沉甸甸地压在视线里,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这座千年古都现代变迁的深度解读。虽然还未真正翻开,但光是这份名称便勾起了我无数的好奇与期待。北京,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它的文化肌理是如何在2013到2014这两个年度中悄然生长,又或是经历怎样的阵痛与蜕变?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无数个问号:那些消失的老胡同,是否在报告中留下了最后的印记?新兴的艺术区,又如何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传统戏曲的传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是否找到了新的出路?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又给北京的文化传播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改变?而那些曾经孕育了无数传奇的古老街巷,如今是否还保留着那份独属于北京的从容与韵味?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渴望通过作者的笔触,去触摸这座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数字和文字背后的,关于北京的呼吸与心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北京,理解这座城市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所经历的那些不易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文化演进。
评分我带着一种略显挑剔的心态翻开了《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作为一名对北京文化有着长期关注的观察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而非仅仅是对已知事实的堆砌。2013到2014年,正是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文化市场日益活跃的关键时期,北京作为首都,其文化发展的走向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我尤其关心的是,报告是否能够深入探讨文化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成效,例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的兴衰,以及互联网对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此外,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是如何在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的?艺术市场的繁荣与泡沫,是否得到了客观的分析?而对于像电影、电视剧、音乐、戏剧等具体文化业态,报告又能给出怎样的行业洞察和趋势预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深刻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在那个特定时期,北京文化究竟经历了哪些深刻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的动因和影响。
评分手捧着这本《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数据和文字编织而成的文化迷宫。2013到2014年,这两个年份,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版图而言,无疑是充满变数和转折的。我脑海中描绘出的画面是,报告中可能详细记录了当时北京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我很好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有多少文化创新项目在北京落地生根,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孵化和成长?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报告又有着怎样的描绘?譬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利用率,是否得到了量化分析?而对于一些新兴的文化现象,比如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及它们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报告又是否能够提供前瞻性的思考?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精密的“文化体检报告”,它将北京在特定时期的文化健康状况细致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座城市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