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旅遊城市綠皮書: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3)
定價:88.00元
作者:魯勇,周正宇,宋宇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759561
字數:502000
頁碼:3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理論研究、分項指數研究、區域研究、案例研究、專題研究等五個部分,對世界範圍的旅遊城市進行瞭綜閤評價與分析。本書的亮點是對5個分項指數的排行情況及其解釋性指標進行瞭分析,對各區域旅遊城市發展的特點及優劣勢進行評價,並選取瞭全球7個代錶性城市進行瞭重點研究,從世界旅遊經濟發展趨勢、管理、城市規劃等不同視角提齣瞭旅遊城市發展的對策建議。
目錄
作者介紹
魯勇,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管理工程與科學博士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公共管理訪問學者。主持旅遊委和旅遊委黨組全麵工作。2001年任北京市宣武區區長、區委副書記;2003年任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北京經濟技術投資開發總公司經理、黨委書記;2005年任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場館管理部部長;2008年任北京市副秘書長(正局級),2011年2月至3月任北京市副秘書長(正局級)。2012年7月3日,當選為中國黨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嚮:旅遊戰略研究。。周正宇,男,1959年生,北京市人。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2年7月畢業於道橋專業。現任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北京市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公路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交通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北京市公路工程公司經理助理,北京市公路局副處長、北京市公聯公司總經濟師、副總經理。1984年後參加瞭昌平路、京良路、京石及京津塘高速路的施工;1992年後參加瞭首都機場高速路、八達嶺高速路、四環路的管理工作;主持八達嶺高速路一、二期工程嚮國傢計委、交通部申報立項、評估及各類項目的招標;獨立編寫瞭四環路全部招標文件;參與南、西、北四環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及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的評估;參與國傢開發銀行四環路貸款46.5億元的評估;參與國傢發改委綜閤運輸研究所編製的“四環路工程項目績效評估”;主管四環路工程計劃、招標、閤同管理、工程決算、統計工作;2003年後組織編製北京市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組織領導“村村通油路”、“便民路工程”、“病危橋改造”、“疏堵工程”的計劃編製和實施;協調各重點工程,實現瞭地鐵八通綫通車、五環路通車、三環路改造主體完成等重大項目的目標;協調組織地鐵五號綫施工及安全;組織協調交通係統防汛、除雪等應急工作;組織領導橋梁運行、地鐵建設、鐵路道口的安全工作;組織實施瞭木樨地、趙辛店、八達嶺高速、京石高速等危橋斷道搶修工作;組織編製瞭《北京市橋梁管理辦法》、《北京市橋梁事故應急預案》、《北京市占道作業管理辦法》等。。宋宇,男,1961年7月齣生,漢族,山東牟平人。中員,大學學曆,高級工程師。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協助主任負責機關日常工作,分管人力資源處、産業發展促進處、考試培訓中心,負責籌建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信息中心(加掛“北京市旅遊運行監測中心”牌子)、北京旅遊大學、北京國際旅遊中心。曾任北**方化工廠乾部,北京市計劃委員會工業處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工業處處長兼奧運項目辦負責人,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投資處處長,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固定資産投資處處長,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2011年7月任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陳怡寜,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遊係講師。。白凱,男,生於1974年4月,迴族,陝西西安人。博士,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旅遊係副主任,2003年法國南特大學(UNIVERSITE DE NANTES)企業管理學院(IAE)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2007年陝西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2010-2013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係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旅遊市場開發和遊客行為研究。2005年以來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課題、企事業委托項目多項;作者發錶CSSCI核心期刊目錄文章40餘篇;獲得國傢旅遊局科研論文一等奬及奬和西安市社會科學三等奬。。張輝,男,北京交通大學旅遊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三秦學者,陝西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旅遊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長安大學、海南大學等大學的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現任世界旅遊城市聯閤會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旅遊學會副會長、中國旅遊未來旅遊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旅遊局旅遊從業人員認證考試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旅行社集團決策委員會委員、港中旅集團決策委員會委員;遼寜省旅遊規劃顧問,陝西省留壩縣旅遊規劃顧問,主持省部級及地市旅遊規劃項目數十餘項,2003年獲“新世紀中國改革人物”稱號。主要研究領域:旅遊經濟理論與産業發展戰略。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三項,榮獲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奬一等奬一項,二等奬勵兩項,三等奬三項;著有《旅遊經濟學》、《旅遊經濟論》、《轉型時期中國旅遊産業環境、製度與模式》、《全球化下北京旅遊發展戰略》、《現代飯店經營管理與實務》等作品十餘部;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經濟學動態》、《旅遊學刊》等報刊雜誌上發錶論文數十篇。形成瞭一係列重要的學術創新成果,如旅遊經濟學科研究範式、旅遊經濟發展動力論、旅遊經濟的啞鈴經濟模型、旅遊企業一體化經營理論、中國旅遊産業發展模式論、中國旅遊産業市場競爭論、中國旅遊産業運行方式論、中國旅遊産業轉型論等。
文摘
序言
從結構布局來看,這本書的章節劃分無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遵循瞭一種由宏觀到微觀,再由共性到殊性的遞進邏輯。首先鋪陳的是全球城市發展的大背景和麵臨的共同挑戰,這為後續的區域分析奠定瞭理論和框架基礎。隨後,對不同類型城市群的分類討論,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敏感度,它沒有簡單地用地理位置劃分,而是根據發展階段、核心功能等維度進行分類,這使得分析的穿透力大大增強。每進入一個新的分類討論,都能感受到論述重點的微妙轉移,例如,對新興市場快速城市化的關注點,明顯側重於承載力與公平性;而對成熟經濟體城市的研究,則更聚焦於創新生態與存量優化。這種精細化的結構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迅速定位到最核心的分析模塊,避免瞭在冗雜信息中迷失方嚮,體現瞭編輯團隊極強的專業素養和對目標讀者需求的精準把握。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相當有特點,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也沒有商業分析報告那種過度的推銷口吻,而是在一種冷靜、客觀的學術語境下,偶爾流露齣對未來城市發展方嚮的深刻洞察。作者群似乎有一種默契,他們懂得如何用嚴謹的邏輯鏈條來串聯起全球城市發展的復雜議題,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宏觀經濟和城市規劃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特彆欣賞那些帶有前瞻性的段落,它們並不是簡單的預測,而是基於對當前矛盾和挑戰的深入剖析,推導齣的幾種可能性路徑。這種“帶著批判性思維的展望”,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城市化進程的理解邊界。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一些關鍵的論點,思考它們與我所瞭解的其他城市案例之間的關聯性。這種需要“慢閱讀”和“深思考”的特質,正是我認為一份高質量報告應有的價值所在,它成功地引導讀者從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思考參與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透露齣一種權威感和專業性,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像捧著一份厚厚的、需要認真對待的官方報告。封麵上的設計元素雖然簡約,但經過精心排布,讓人對即將翻閱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紙張的質感,不是那種廉價的亮麵紙,而是帶著微微啞光的手感,翻頁時沙沙作響,這種觸感上的愉悅,在閱讀一份學術性或行業性的報告時,其實是很加分的。它不像那些追求快速消費的流行讀物那樣花哨,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內容本身的呈現上,這讓我覺得,齣版社對這份報告的重視程度是相當高的,他們明白,對於這類關注全球城市發展趨勢的深度分析,視覺上的可靠性與內容上的嚴謹性同等重要。我常常在想,一個優秀的報告,首先得通過“外錶”傳達齣它的價值,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無疑是做到瞭極緻,它成功地將“學術嚴肅性”與“行業前沿感”融閤在瞭一起,讓人在尚未打開內頁前,就對其中的數據和分析産生瞭基本的信任。
評分初次翻閱時,我被其中詳盡的數據圖錶所震撼,那種密密麻麻卻又邏輯清晰的排列方式,簡直是一場視覺化的數據盛宴。很明顯,撰寫團隊在基礎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上投入瞭巨大的心血,這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觀點集閤”,而是建立在堅實數據基礎上的深度剖析。我記得我花瞭好大力氣纔消化完其中關於某幾個特定指標的橫嚮對比,不同年份、不同區域城市間的經濟活力、基礎設施投入以及可持續發展指數的波動,被圖錶描繪得一清二楚。這種紮實的工作態度,對於我們這些需要依賴第一手資料進行決策或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迫使讀者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現象描述,而必須深入到數字背後的驅動力和潛在風險中去思考。如果說很多同類報告隻是蜻蜓點水地提一下“發展趨勢”,這本書則是提供瞭精確的“坐標係”,告訴你趨勢是如何在具體數字中産生的位移,這份嚴謹,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坦白說,閱讀這份報告的體驗,更像是一次參與高規格國際論壇的感受,充滿瞭信息密度和智力上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是極其充實的。它不僅僅是一份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記錄,更像是一份麵嚮未來十年城市治理的“議程設置”。我注意到報告中對於一些新興議題的關注,例如數字化轉型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城市韌性建設,這些都是當下最前沿、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它提供瞭一個全球性的視角,讓我們得以跳齣地域限製,以一種更為宏大的尺度來審視我們自身城市所處的坐標。這種“跳齣去看”的能力,對於任何一個關心城市未來的人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思維工具。因此,這份報告的價值絕非僅限於其齣版年份所代錶的時間點,它的理論框架和分析方法,具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指導意義,是值得反復參閱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