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 第二輯
定價:72.00元
作者:趙懷仁
齣版社:民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1050790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個追求和諧的民族。
一個有所顧忌、有所敬畏的民族不但不會肆無忌憚、鬍作非為,而且十注重和諧、追求和安寜祥和,那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
不僅在本民族內,白族人還善於彝族、漢族、迴族、僳僳族、藏族、濛古族等各民族和睦相處。曆史上,大理境內發生過多次民族的交流和遷徙,但終都交融到一起,形成以白放為主體、各民族和諧共處的多元一體格局。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輯的基礎上,第二輯的論文繼續對白話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曆史文化、宗教信仰、語文文字和藝術成就等方麵進行研究,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拓展,進一步充實著大理文化的深廣內涵,體現瞭廣大作者和編者不斷創新、不斷追求更高學術水準的努力方嚮。
目錄
前言
民族曆史·源流
先秦時期以白族為主體建立的滇國
日本學者對大理白族曆史文化之研究
僰人考
大理州境傣裔氏傢族考辨
南詔·大理國曆史文化
《南詔倉貯碑》的發現與考釋
父子連名製與南詔王室族屬研究的理論問題
隋唐“神僧”與《南詔圖傳》的梵僧——再談《南詔圖傳》對曆史的僞造與篡改
南詔王族世係、年號與族屬研究概說
南詔大理時期的道教探微
《南詔圖傳》新解
南詔、大理國政權與佛教所形成的改教形式
大理國“明應二年”考釋
對《張勝溫畫捲》的淺見
大理國滅亡及雲南行省的建立新證
大理國綿延久祚之因探討
民族文物·考古
石寶山石刻與大足石刻之比較研究
試析地理環境對大理古都形成發展之影響
馬龍遺址與大理城市曆史探討
二十世紀大理考古迴眸
白族古代與古環境的幾個問題
大理蒼山西坡岸畫
雲南大理點蒼山古崖畫的調查與研究
大理喜洲趙傢大院建築淺述
民族宗教·哲學
新華白族村宗教調查與研究
鶴慶白族本主會
生滅論的哲學思想及其初步結論
民族經濟·旅遊
民族語言·文字
民族習俗
民族藝術
文獻評述
人物評傳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套《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 第二輯》,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文化殿堂。我一直對少數民族的服飾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好奇心,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書中關於大理白族、彝族、迴族等不同民族服飾的介紹,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色彩、圖案和款式,更是在講述這些服飾背後的故事。 例如,書中對白族女性服飾中“花”的運用做瞭詳盡的闡述,分析瞭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段女性在服飾上的細微差異,以及這些“花”如何象徵著她們的身份、婚戀狀態,甚至是她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讀到這裏,我纔明白,那些精美的刺綉不僅僅是裝飾,更是一部無聲的民族史詩,承載著世代相傳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密碼。
評分翻閱《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 第二輯》,我感覺自己像是踏上瞭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深入瞭解瞭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融閤與發展。我一直以為,研究類的書籍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拘泥於單一的民族視角,而是從更宏觀的層麵,展現瞭大理地區不同民族在曆史長河中的交往、交流與融閤。 書中關於“茶馬古道與民族交流”的章節,讓我對大理作為重要地理節點的曆史地位有瞭更深的認識。那些關於商人、馬幫、沿途集市的生動描繪,讓我仿佛能聽到馬蹄聲聲,感受到昔日古道的熙攘。它不僅僅是一段曆史的敘述,更是揭示瞭不同民族文化如何在物質和精神層麵相互影響、彼此滋養,最終形成瞭如今大理豐富多彩的文化麵貌。
評分閱讀《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 第二輯》,我最大的感受是,民族文化並非靜止不變的古董,而是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傳承與創新的活態。書中關於現代大理民族文化變遷的探討,讓我耳目一新。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分析瞭現代旅遊業對當地民族文化帶來的影響。作者們並沒有簡單地褒揚或批評,而是以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探討瞭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如何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其煥發新的生機。這讓我思考,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該如何守護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産,讓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光發熱。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隱秘的寶庫裏尋寶。我一直對少數民族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很著迷,而《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 第二輯》在這方麵簡直是一座金礦。書中收錄和解讀的許多故事,是我之前從未聽聞過的,它們以一種樸素而富有張力的方式,展現瞭生活在大理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價值觀念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 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蒼山洱海神話”的部分,作者們不僅呈現瞭神話的文本,更重要的是,他們探討瞭這些神話如何反映瞭古代大理人民對自然界的敬畏,對生命起源的探索,以及他們如何通過神話來解釋和理解周遭的世界。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消遣,更是理解一個民族靈魂深處最純粹情感的窗口。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從書名《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 第二輯》就能感受到其厚重與深度,但翻開來,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我之前對大理的瞭解,大多停留在風花雪月的浪漫想象,或是旅遊攻略裏羅列的景點。然而,這套叢書,卻像一把鑰匙,悄悄打開瞭我認識大理的另一扇門——一扇通往其深邃民族文化肌理的大門。 我尤其被其中關於白族三道茶習俗的論述所吸引。書中不僅僅是簡單介紹這是一種茶飲,而是深入挖掘瞭三道茶背後蘊含的白族人民對客人最真摯的敬意和情感錶達。第一道茶的苦,寓意著人生的艱辛與磨礪,第二道茶的甘,則象徵著生活的迴甘與幸福,而第三道茶的醇,則代錶著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圓滿。作者們通過細緻的田野調查和大量的文獻梳理,將這一古老習俗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瞭深刻的文化解讀,讓我不僅理解瞭“為什麼”要這樣品茶,更感受到瞭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和民族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