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辑
定价:72.00元
作者:赵怀仁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1050790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个追求和谐的民族。
一个有所顾忌、有所敬畏的民族不但不会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而且十注重和谐、追求和安宁祥和,那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
不仅在本民族内,白族人还善于彝族、汉族、回族、僳僳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历史上,大理境内发生过多次民族的交流和迁徙,但终都交融到一起,形成以白放为主体、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多元一体格局。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辑的基础上,第二辑的论文继续对白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文文字和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进一步充实着大理文化的深广内涵,体现了广大作者和编者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更高学术水准的努力方向。
目录
前言
民族历史·源流
先秦时期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滇国
日本学者对大理白族历史文化之研究
僰人考
大理州境傣裔氏家族考辨
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
《南诏仓贮碑》的发现与考释
父子连名制与南诏王室族属研究的理论问题
隋唐“神僧”与《南诏图传》的梵僧——再谈《南诏图传》对历史的伪造与篡改
南诏王族世系、年号与族属研究概说
南诏大理时期的道教探微
《南诏图传》新解
南诏、大理国政权与佛教所形成的改教形式
大理国“明应二年”考释
对《张胜温画卷》的浅见
大理国灭亡及云南行省的建立新证
大理国绵延久祚之因探讨
民族文物·考古
石宝山石刻与大足石刻之比较研究
试析地理环境对大理古都形成发展之影响
马龙遗址与大理城市历史探讨
二十世纪大理考古回眸
白族古代与古环境的几个问题
大理苍山西坡岸画
云南大理点苍山古崖画的调查与研究
大理喜洲赵家大院建筑浅述
民族宗教·哲学
新华白族村宗教调查与研究
鹤庆白族本主会
生灭论的哲学思想及其初步结论
民族经济·旅游
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习俗
民族艺术
文献评述
人物评传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辑》,我最大的感受是,民族文化并非静止不变的古董,而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的活态。书中关于现代大理民族文化变迁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分析了现代旅游业对当地民族文化带来的影响。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褒扬或批评,而是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探讨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如何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其焕发新的生机。这让我思考,在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隐秘的宝库里寻宝。我一直对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很着迷,而《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辑》在这方面简直是一座金矿。书中收录和解读的许多故事,是我之前从未听闻过的,它们以一种朴素而富有张力的方式,展现了生活在大理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价值观念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苍山洱海神话”的部分,作者们不仅呈现了神话的文本,更重要的是,他们探讨了这些神话如何反映了古代大理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神话来解释和理解周遭的世界。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消遣,更是理解一个民族灵魂深处最纯粹情感的窗口。
评分读完这套《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辑》,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而鲜活的文化殿堂。我一直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关于大理白族、彝族、回族等不同民族服饰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色彩、图案和款式,更是在讲述这些服饰背后的故事。 例如,书中对白族女性服饰中“花”的运用做了详尽的阐述,分析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女性在服饰上的细微差异,以及这些“花”如何象征着她们的身份、婚恋状态,甚至是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读到这里,我才明白,那些精美的刺绣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部无声的民族史诗,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密码。
评分翻阅《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辑》,我感觉自己像是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我一直以为,研究类的书籍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单一的民族视角,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展现了大理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交往、交流与融合。 书中关于“茶马古道与民族交流”的章节,让我对大理作为重要地理节点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关于商人、马帮、沿途集市的生动描绘,让我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声,感受到昔日古道的熙攘。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叙述,更是揭示了不同民族文化如何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相互影响、彼此滋养,最终形成了如今大理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书名《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辑》就能感受到其厚重与深度,但翻开来,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我之前对大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风花雪月的浪漫想象,或是旅游攻略里罗列的景点。然而,这套丛书,却像一把钥匙,悄悄打开了我认识大理的另一扇门——一扇通往其深邃民族文化肌理的大门。 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白族三道茶习俗的论述所吸引。书中不仅仅是简单介绍这是一种茶饮,而是深入挖掘了三道茶背后蕴含的白族人民对客人最真挚的敬意和情感表达。第一道茶的苦,寓意着人生的艰辛与磨砺,第二道茶的甘,则象征着生活的回甘与幸福,而第三道茶的醇,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圆满。作者们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和大量的文献梳理,将这一古老习俗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解读,让我不仅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品茶,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和民族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