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資治通鑒(中華經典藏書 升級版)
定價:26.00元
作者:陳磊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11145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四書五經”、諸子百傢,經典的價值和魅力在流光歲影裏永不褪色,先賢聖哲的智慧光芒照耀著我們的現活。為在古代經典與現代社會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中華書局推齣“中華經典藏書”叢書。自2006年推齣**輯開始,纍計銷售上韆萬冊,銷售碼洋突破1.6億元,成為廣大讀者閱讀學習國學經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為適應時代、市場及廣大讀者的需求,經過認真調研,中華書局決定推齣升級版,從原來的50種調整為60種,其中增補的新書都是堪稱經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讀者喜愛的經典名著,也有適閤廣大師生教學閱讀的重要作品。相信書店、讀者會更加喜歡升級版的“中華經典藏書”。
內容提要
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是我國*部編年體通史,規模空前。全書共294捲,約300多萬字。其所記載的曆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涵蓋瞭1362年的曆史。《資治通鑒》其主旨是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在選材上能夠為統治者提供藉鑒作用的政治史就毫無疑問地占據瞭*重要的位置。《通鑒》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製度沿替、人纔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通鑒》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錶現齣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通鑒》在記述一件事、一項製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錶現齣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目錄
秦紀
荊軻刺秦
漢紀
楚漢相爭
諸呂之變
戾太子事件
王莽的復齣
馬皇後抑製外戚
宦官
魏紀
司馬懿誅曹爽
晉紀
桓溫廢立
淝水之戰
齊紀
魏遷洛陽
梁紀
侯景之亂
陳紀
楊堅篡周
隋紀
楊廣奪嫡
唐紀
玄武門之變
貞觀治道
中宗復闢
中宗和韋後之死
李林甫當政
馬嵬事變
李輔國弄權
王叔文、王侄用事
李錡叛亂
甘露之變
唐昭宗和硃溫
後周紀
周世宗徵伐淮南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工具書的角度來看,它的輔助功能設計得極其人性化。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曆史學者來說,龐大的人名地名常常是閱讀的一大障礙,背瞭前麵忘瞭後麵。這套書在人名齣現時,通常會在首次齣現或關鍵時刻提供清晰的“小傳”或背景介紹,極大地減輕瞭記憶負擔。而且,它在捲首或捲末附帶的索引和時間軸圖錶,簡直是神器級彆的存在。我甚至不必完全依賴外部資料,就可以通過書本身的結構,快速定位到某一時間段的統治者和主要矛盾焦點。這種“自給自足”的設計理念,讓曆史學習不再是孤立的文本閱讀,而是變成瞭一個可以隨時交叉參考、構建知識框架的立體工程。這讓原本高不可攀的“大部頭”,瞬間變得親切易懂,真正體現瞭“升級”的價值所在。
評分說實話,我買書時通常會比較務實,追求性價比,但這次購買完全超齣瞭我對“實用性”的期待,甚至帶給我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它所傳達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更是一種經世緻用的智慧。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君臣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最終抉擇的。這種對古代政治傢決策過程的深度剖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思考當前社會問題的角度。書中的權謀、進退、用人之道,雖然是幾百上韆年前的智慧,但其底層邏輯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這套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閱讀本身,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類復雜群體行為和權力運作的“指南”,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領悟和啓發,讓人覺得這筆投入是絕對值得的。
評分我之前嘗試過好幾個版本的《資治通鑒》,但往往在“連續性”上齣瞭問題,不是版本殘缺不全,就是注釋過於零散,讀起來總感覺心神不寜。而這套“升級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紮實。首先,它似乎在校對上投入瞭極大的精力,我仔細對比瞭幾個關鍵的篇章,發現文字的準確性很高,很少齣現錯字或斷句錯誤,這對於閱讀體驗至關重要,避免瞭閱讀中斷的尷尬。其次,整體的敘事節奏掌控得非常好。通鑒的特點是篇幅宏大,時間跨度極長,如果節奏不對,很容易讓人産生疲倦感。但這套書的編者似乎深諳此道,他們在重要戰役和政治風波的處理上,會適當地放慢敘事速度,詳略得當,而在平穩過渡的時期則保持適度的簡潔。這種行雲流水般的閱讀感受,讓我能一氣嗬成地沉浸在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之中,非常流暢和過癮。
評分這套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裝幀設計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封麵用料考究,那種微微泛著光澤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下子就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棒,不是那種廉價的泛黃紙,而是偏嚮米白色的,對眼睛非常友好,長時間閱讀下來也不會覺得特彆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它的排版,字號大小適中,行距和字間距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一些比較拗口的古文,在這樣的清晰排版下也能更容易地被大腦接納和理解。我尤其喜歡它在注釋和譯文的處理上做齣的平衡,既保留瞭原文的古樸和韻味,又通過精煉的現代漢語譯文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人在閱讀中既能領略曆史的厚重,又不至於被晦澀的文字勸退。這套書無疑是為那些真正熱愛經典、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量身定做的,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閱讀曆史巨著,最怕的就是內容過於枯燥或者觀點陳舊,但這套書成功地做到瞭“古為今用”。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司馬光筆下的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在現代編纂和校對的過程中,融入瞭當代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在閱讀到一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時,發現書中的注釋或導讀部分,能夠提供非常精闢且多維度的解讀,讓人能跳脫齣單一的視角去看待那些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政治博弈。比如對於某些爭議性極大的曆史人物的評價,它沒有簡單地下定論,而是呈現瞭正反兩方麵的觀點,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公論”是如何形成的。這種深度的挖掘和理性的分析,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愉悅感,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曆史,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對曆史的再構建。這對於想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政治運作邏輯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