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满28包邮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磊注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书籍
  • 史书
  • 资治通鉴
  • 中华经典
  • 藏书
  • 包邮
  • 升级版
  • 二十四史
  • 国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4591
商品编码:2993588387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定价:26.00元

作者:陈磊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11145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提要


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其主旨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目录


秦纪
荆轲刺秦
汉纪
楚汉相争
诸吕之变
戾太子事件
王莽的复出
马皇后抑制外戚
宦官
魏纪
司马懿诛曹爽
晋纪
桓温废立
淝水之战
齐纪
魏迁洛阳
梁纪
侯景之乱
陈纪
杨坚篡周
隋纪
杨广夺嫡
唐纪
玄武门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中宗和韦后之死
李林甫当政
马嵬事变
李辅国弄权
王叔文、王侄用事
李锜叛乱
甘露之变
唐昭宗和朱温
后周纪
周世宗征伐淮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满28包邮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是一部气势磅礴、博大精深的史学巨著,它以时间为脉络,纵横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自战国初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约1362年间(公元前475年—公元960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这部巨著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事件的简单堆砌,更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洞察、严谨的史料运用、精辟的治国理念以及对人性的复杂描摹。 宏大的历史视野与精密的叙事结构 《资治通鉴》的撰写,集结了司马光及其团队数十年的心血,其宏大的历史视野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并非局限于某一朝代或某一区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力求展现历史发展的全貌。从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到秦汉的统一与变革,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融合,以及隋唐的辉煌与衰落,直至五代十国的混乱,作者以惊人的毅力和系统性的思维,将这段漫长的历史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叙事结构更是值得称道。与传统史书多以帝王年号为纲不同,《资治通鉴》独辟蹊径,以时间为核心,围绕着“治”与“乱”的辩证关系展开。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梳理,揭示了国家由盛而衰、由乱而治的规律,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种以时间为轴线的叙事方式,使得历史脉络更加清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更加容易被读者理解。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往往旁征博引,细节丰富,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惊心动魄的军事对抗、波诡云谲的外交博弈,描绘得淋漓尽致。 深刻的政治智慧与治国理念 《资治通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治国之道的深刻阐释。司马光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儒学功底,对历代君王的得失、政治的兴衰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他并非简单地记述历史,而是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从中提炼出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书中充斥着对君王应具备的品质、如何任用贤臣、如何防范奸佞、如何处理内政外交、如何应对民生疾苦等方面的深刻论述。 作者对于“德”与“法”的辩证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君王德行至关重要,但法律的约束同样不可或缺。“德”能够赢得民心,凝聚力量;“法”则能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一个成功的君王,必须将两者结合,以德服人,以法治国。书中大量引用了历代君王的言行,褒扬那些励精图治、广开言路的君主,也深刻批判了那些昏庸无道、好大喜功的帝王,其褒贬之间,充满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殷切期望。 对于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资治通鉴》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作者强调“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详细记述了许多君王因善于用人而国势昌盛,又因错用人而导致国家衰败的案例。他对臣子的忠诚、才干、品德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告诫君王要善于识人、用人,并给予臣子充分的信任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精湛的军事分析与战略思想 军事是《资治通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记录了大量著名的战役,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安史之乱中的几次关键战役等。司马光在叙述战役时,并非简单地描绘双方兵力、指挥官姓名以及战役结果,而是深入分析了战役发生的背景、双方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兵力对比、地理环境以及士气等多种因素,力求揭示战役胜负的根本原因。 作者对于军事战略的理解,既有宏观的全局观,也有微观的战术细节。他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深刻认识到军事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书中对军事理论的探讨,对如何以少胜多、如何利用地形、如何瓦解敌军士气等方面的分析,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军事家和战略家都从《资治通鉴》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政治史、军事史,更是一部深刻的人性史。书中塑造了无数鲜活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智慧与愚昧、忠诚与背叛,都被作者以极其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雄才大略的君主,到运筹帷幄的将帅,再到权谋深算的谋臣,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图谱。 司马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光明与阴暗。他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也暴露了小人得志的丑态;他记录了忠臣义士的慷慨赴死,也刻画了奸臣的阿谀奉承。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资治通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适性,让后人能够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能反观自身,体察人性。 书中对权谋的描写尤其引人入胜。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政治环境中,君臣之间的斗争、政敌之间的较量,充满了智慧与策略。作者对这些斗争的记录,既有客观的叙述,也有鞭辟入里的分析,让读者得以窥见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从中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 语言风格与史料考证 《资治通鉴》的语言简洁精炼,叙事流畅,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司马光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场景更加逼真。 在史料考证方面,《资治通鉴》更是做到了极致。司马光本人就曾说过,“不著一家之言”,他大量搜集、整理、辨别了当时流传的各种史书、文献、碑刻、竹简等,力求使所记史实准确无误。他对于史料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争议史实的深入考证,为后世史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即使在今天,许多史学家在研究相关历史时期时,仍然将《资治通鉴》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 《满28包邮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是一部集政治、军事、哲学、文学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精密的叙事结构、深刻的治国理念、精湛的军事分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严谨的史料考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学经典之一。阅读《资治通鉴》,不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学习治国之道、体悟人生哲理、提升个人修养的绝佳途径。它如同一部跨越千年的智慧宝典,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用料考究,那种微微泛着光泽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下子就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棒,不是那种廉价的泛黄纸,而是偏向米白色的,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和字间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一些比较拗口的古文,在这样的清晰排版下也能更容易地被大脑接纳和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和译文的处理上做出的平衡,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和韵味,又通过精炼的现代汉语译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在阅读中既能领略历史的厚重,又不至于被晦涩的文字劝退。这套书无疑是为那些真正热爱经典、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我之前尝试过好几个版本的《资治通鉴》,但往往在“连续性”上出了问题,不是版本残缺不全,就是注释过于零散,读起来总感觉心神不宁。而这套“升级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首先,它似乎在校对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我仔细对比了几个关键的篇章,发现文字的准确性很高,很少出现错字或断句错误,这对于阅读体验至关重要,避免了阅读中断的尴尬。其次,整体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好。通鉴的特点是篇幅宏大,时间跨度极长,如果节奏不对,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倦感。但这套书的编者似乎深谙此道,他们在重要战役和政治风波的处理上,会适当地放慢叙事速度,详略得当,而在平稳过渡的时期则保持适度的简洁。这种行云流水般的阅读感受,让我能一气呵成地沉浸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之中,非常流畅和过瘾。

评分

阅读历史巨著,最怕的就是内容过于枯燥或者观点陈旧,但这套书成功地做到了“古为今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司马光笔下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它在现代编纂和校对的过程中,融入了当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在阅读到一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发现书中的注释或导读部分,能够提供非常精辟且多维度的解读,让人能跳脱出单一的视角去看待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博弈。比如对于某些争议性极大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没有简单地下定论,而是呈现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公论”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深度的挖掘和理性的分析,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愉悦感,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历史,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对历史的再构建。这对于想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逻辑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

从一个工具书的角度来看,它的辅助功能设计得极其人性化。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历史学者来说,庞大的人名地名常常是阅读的一大障碍,背了前面忘了后面。这套书在人名出现时,通常会在首次出现或关键时刻提供清晰的“小传”或背景介绍,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而且,它在卷首或卷末附带的索引和时间轴图表,简直是神器级别的存在。我甚至不必完全依赖外部资料,就可以通过书本身的结构,快速定位到某一时间段的统治者和主要矛盾焦点。这种“自给自足”的设计理念,让历史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文本阅读,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交叉参考、构建知识框架的立体工程。这让原本高不可攀的“大部头”,瞬间变得亲切易懂,真正体现了“升级”的价值所在。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时通常会比较务实,追求性价比,但这次购买完全超出了我对“实用性”的期待,甚至带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经世致用的智慧。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思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君臣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终抉择的。这种对古代政治家决策过程的深度剖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思考当前社会问题的角度。书中的权谋、进退、用人之道,虽然是几百上千年前的智慧,但其底层逻辑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阅读本身,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复杂群体行为和权力运作的“指南”,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领悟和启发,让人觉得这笔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