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Android核心剖析
定价:314.10元
作者:柯元旦
出版社:松崗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95722403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直想找一本講解Android核心的書,目前市面上不少講解Android應用程式設計的書讀完之後總有種「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覺。直到讀了元旦的這本書,結構清晰,講解詳細,對很多Android內部實現的疑惑迎刃而解。強烈推薦給所有有志學習Android的朋友。
小米科技 汪文俊
>側重於從操作系統層面分析Android系統,由淺入深的理論分析外加後面有特色的Rom製作使得前面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感謝這本書在我個Rom製作上的指導,同樣感謝這
内容提要
本書詳細分析了Android核心的內部機制,包括視窗管理系統、Activity管理系統、輸入法框架、編譯系統等,為Android核心定制及高階應用程式開發提供技術參考。此書適合開發過Android應用程式的工程師,如果是剛開始接觸Android的讀者,那麼這本書可能會很難理解,建議先學習基本的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後,再來閱讀本書。
●結構清晰、講解詳細,對Android核心做詳細的分析。
●提供大量的圖表資料,幫助讀者學習。
●詳細介紹如何編譯自己的Rom(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刷機),並將Rom檔案寫入手機的存儲器上。
目录
部分 基礎篇
因為 Android 核心研究必須基於Unix-Like 的主機系統上,常見的有Ubuntu 和 Mac OS X,因此,本篇將介紹Linux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在Linux上管理原始碼的工具git。
章 Linux基礎
第2章 Java基礎
第3章 Android原始碼下載及開發環境設定
第4章 使用git
第2部分 核心篇
Android 核心的核心就是一套 GUI 系統。本篇主要包含視圖的內部工作機制及視圖管理器(Window Manager Service)和 Activity 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 Service)的內部工作機制。
第5章 Binder
第6章 Framework概述
第7章 理解Context
第8章 建立視窗的過程
第9章 Framework的啟動過程
0章 AmS內部原理
1章 從輸入裝置中取得訊息
2章 螢幕繪圖基礎
3章 View工作原理
4章 WmS工作原理
第3部分 系統篇
核心不等於作業系統,Android 是一個作業系統,因此,除了核心之外,還必須定義一套系統架構,比如應用程式的格式定義,以及應用程式如何被安裝和卸載、輸入法框架等,有時候這部分內容也叫做外殼(Shell)。
5章 資源存取機制
6章 套裝程式管理(Package Manager Service)
7章 輸入法框架
第4部分 編譯篇
Android 相關的原始碼據說超過 1000 萬行,這套原始碼由眾多的子項目組成,因此,聯合編譯這些子專案就是一個複雜的問題。Android原始碼中定義了一套編譯框架,該框架可以方便地編譯不同類型的子項目,比如一個動態連結程式庫項目、Jar 包項目等。瞭解該套編譯架構後,就可以自由地在原始碼中新增需要的子專案,並控制系統中已有子專案的編譯過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行文风格,透露着一种非常严谨的学术气息,和市面上那些动辄用俏皮话来拉近距离的“友好型”教材大相径庭。开篇的理论铺陈就足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官方”味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习惯性地引用设计模式的原理或者操作系统的经典理论来佐证Android的设计哲学。这让整个阅读体验从单纯的技术学习,上升到了理解软件工程思想的高度。比如,当讲解到某个系统组件的通信机制时,作者会先回顾经典的分布式通信模型,然后再过渡到Binder的IPC实现,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的层次感。当然,也正是这种严谨,使得阅读门槛一下子被抬高了。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光是理解那些专有名词和概念的引入,就得花费大量时间。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这恰恰是他们渴望的——不再满足于“能跑就行”,而是追求“为什么能跑”的终极拷问。
评分坦白讲,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挫败感——因为我意识到自己过去对Android的理解有多么肤浅和表层化。这本书并非那种读完就能让你立即写出百万量级下载App的“速成手册”。它更像是一部武林秘籍,需要你勤学苦练,不断地在实践中印证书中的理论。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性能瓶颈的分析,它不谈虚的,直接从系统调度、I/O等待、内存抖动这些硬指标入手,告诉你为什么你的App在某些场景下会卡顿,然后告诉你系统内部是如何努力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的。这种“解剖式”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应用性能优化的直觉判断力。如果你只是想应付面试,或者只想快速做一个Demo跑起来,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为领域专家的工程师,想要真正掌控和驾驭这个平台,那么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和深度视角,绝对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值得你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因为它传授的不是“招式”,而是“内功心法”。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又带着一丝怀疑的。现在的技术书籍,很多都是把网上现有的博客、Stack Overflow上的热门答案稍微整理润色一下就拿来出版了,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在为“包装”买单。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没有过多地去渲染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新特性或者API的使用技巧,而是深入到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内部实现逻辑去挖掘问题。比如,它对Activity生命周期在不同系统版本下的细微差异,那种处理得极其细腻,甚至涉及到系统服务的启动顺序和线程同步问题。我记得我之前踩过一个与屏幕旋转相关的内存泄漏Bug,怎么都找不到头绪,但对照书里对Configuration Change处理的剖析,瞬间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你把那些“魔术”背后的“魔法师”找出来,让你知道系统是如何一步步完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的。这对于构建健壮、高性能的应用至关重要,它提供的不是“捷径”,而是扎实的“地基”。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似乎打破了 Android 开发者与原生系统之间的那层“玻璃墙”。我以前一直觉得,要深入了解Android内核,就必须去阅读大量的C/C++代码,或者至少要对Linux内核有深入研究。但这本著作却非常巧妙地搭建了一座桥梁,它用相对清晰的逻辑结构,将Java层面的应用逻辑与底层的C/C++实现逻辑做了非常平滑的衔接。尤其是在分析启动流程(Boot Process)和系统服务的启动顺序时,作者的叙述清晰得像是在画一张复杂的电路图,把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描绘得一清二楚。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写时,一定是反复在不同版本的AOSP源码中进行比对和验证,才敢如此自信地下结论。这种深入到骨髓的剖析,让阅读者对整个系统的感知不再是碎片化的API调用,而是一个有机的、互相制约运行的复杂整体。它改变了我看待应用层代码的方式,让我开始思考:我写的每一行代码,在系统底层到底引发了哪些连锁反应。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光是看着书脊就让人心里打鼓。我可是个抱着学习态度的读者,希望能真正啃透点真东西,可翻开目录,第一个感觉就是——信息量大到有点令人窒息。讲真,我对Android开发算是有几年经验的,市面上那些入门书早就看不上眼了,但这本书的深度明显不是一个级别。它似乎不满足于教你怎么“搭积木”,而是直接把那些系统底层、框架内部的黑盒都给你拆开,一块块零件摆在你面前让你看个够。尤其是关于Binder机制和内存管理的章节,简直是硬核到需要配合源码和官方文档才能勉强跟上节奏。我感觉作者是那种骨子里对技术有偏执追求的人,每一个设计决策都要追溯到最源头,毫不放过任何一个“为什么”。对于我们这些想从“会用”到“精通”的开发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但同样也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险峰。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耐力的考验,需要反复咀嚼、多方印证,稍不留神就会迷失在复杂的调用链条中,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捧着咖啡快速翻阅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